太湖東山,又稱洞庭東山或東洞庭山,位于蘇州城西南30多公里處,它是延伸于太湖中的一個半島,萬頃湖光連天,漁帆鷗影點點。蘇州太湖東山鎮(zhèn)為蘇州市旅游名鎮(zhèn),因太湖的滋潤而豐饒肥沃。它是清新脫俗的桃花源地,是逍遙于世的太湖明珠。
位于東山西麓中部,依山傍湖,景色秀麗?,F(xiàn)保留明代建筑20多處,清代建筑比比皆是。其中,明代建筑遂高堂、會老堂、晚三堂、雙桂樓,明基清建的惠和堂,清建的三德堂等,都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科學藝術價值。是迄今吳中古建筑群中數(shù)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一個村。
同時,古村也是觀賞湖光山色的最佳處。每當時近黃昏,舉目湖上,“波底夕陽紅濕”的美景盡收眼底。遠處點點歸帆隱現(xiàn)于煙波浩淼間。
“寒谷渡”是古渡口,位于太湖東山的陸巷古村落。檐口高3.6米,屋脊高7.8米,始建于明成化三年。明代中葉,全國出現(xiàn)了三大赫赫有名的商幫,即山西晉商、安徽徽商和蘇州東山的洞庭商幫,俗稱“鉆天洞庭”。那時,陸巷古村已極繁榮熱鬧,陸巷人走南闖北,足跡遍及大江南北。
雨花勝境是東山歷史最悠久,風光最秀麗,面積最大的游覽勝地。景區(qū)可直達頂莫厘峰頂。雨花勝境是一座集東山古代建筑藝術、雕刻藝術、書法藝術的歷史博物館。雨花景區(qū)的“雨花”一名來源于明代,時山塢中滿栽桃林,每至春末,花瓣飄落,似花雨從天而降。
太湖三山島,有“太湖小蓬萊”之美稱,位于蘇州城西南五十余公里的太湖之中。三山島因一島三峰相連而得名。太湖三山島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氣候溫和、四季分明。
雕花樓原名春在樓,典出蘇州清代詩人俞樾名句“花落春仍在”。全樓建筑磚雕、木雕、金雕、石雕、彩繪、泥塑、鋪地藝術巧奪天工,雕刻精致,精美絕倫,且“無處不雕,無處不刻”,享有“江南第一樓”之譽。
啟園,又稱席家花園,譽為“太湖第一園”。在鎮(zhèn)東北太湖之濱,為太湖一著名山麓湖濱江南園林,是江南少有的依山傍水的園林。
席家花園是蘇州唯一建在湖邊山腳的園林建筑,與太湖中與波升沉的島嶼相襯托,為東山觀賞太湖之佳處。
古紫金庵又稱金庵寺,位于東山古鎮(zhèn)的碧螺景區(qū),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大殿左右兩壁十六尊泥塑彩繪羅漢像。
殿內十六尊泥塑彩繪羅漢像,比例適度,容貌各異,各顯妙相,姿態(tài)生動;它們面部表情細膩,富于性格特征,衣褶流轉自如,能表現(xiàn)質感。稱頌它們“精神超忽,呼之欲活”,實不為過。世人稱紫金庵泥塑彩繪羅漢為“天下二堂半”之一堂,是我國雕塑美術史上的文化遺產(chǎn)。
俗稱楊灣廟,建于唐貞觀二年(628年),始稱“靈順宮”,奉祀春秋時吳國吳子胥,故亦稱“胥王廟”,是江南地區(qū)保存較為完整的一處古建筑。
游人站在月臺上,憑欄眺望,迎面太湖,碧波起伏。唐代詩人白居易詩中的“浸月冷波千傾練,飽霜新桔萬株金”,正是此景的寫照。
明善堂在東山楊灣上灣村,是一座建筑藝術極高,而又富麗堂皇的民間住宅,建于明末清初。明善堂是一座具有明代風格的中等規(guī)模民居建筑,整座建筑布局合理,具有較強的藝術性和實用性。朝大廳一面的磚雕門樓,飛檐翹角,氣宇軒昂,其雕刻之精,在江南地區(qū)明代建筑中是罕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