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家自清代中期遷至麗水,漸成為頗具聲譽的名門望族,為官是占據(jù)族人半壁江山的。
譚家歷代特別注重教育,清光緒年間,城內(nèi)最早的女子學堂就創(chuàng)辦于譚宅。如今,麗水譚家已繁衍至第十代、十一代、人丁興旺,人才濟濟。定居在香港、臺灣、美國的譚氏子孫數(shù)以百計,其中不乏博士、博士后、教授、設計師、總工程師以及經(jīng)理總經(jīng)理。
Tips:
【地址】蓮都解放街131號醬園弄
在紹興,習慣性把有特色古民居稱之為臺門,古城里自然是臺門如星。臺門深藏在古越水鄉(xiāng)的小巷深處,那一座座幽靜院落,白墻黑瓦,飛檐翹角,或臨繁華而安樸實,或傍清河兮沐古風,叫人看一眼就心醉神迷
推門而入這座建于清嘉慶年間的周家新臺門,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也是周樟壽即大名鼎鼎魯迅先生的出生地,經(jīng)過臺門的西側臥室,仿佛聽見了魯迅先生當年呱呱落地的啼哭聲,新臺門后的百草園是周氏家族的菜園,也是魯迅小時候最喜歡撒歡兒的地方。行走在這方庭院里,天井里,曲徑上,花園里,散落著的盡是魯迅先生遺聞軼事和片片回憶。
Tips:
【開放時間】08:30到17:30
【交通】紹興市內(nèi)乘坐8、10、13、17、20、21、24、30、52、88路公交車均可到達。
仙居李氏家族的先祖李守真最開始是住在溫州永嘉蒼破村,南宋時為了避戰(zhàn)亂,從溫州遷到此處,至今已歷經(jīng)了17代,生活了近1000年。
李氏家族自古就文風鼎盛,永嘉“耕讀傳家”的文化在這里得到了延續(xù),南宋以來,李宅曾出現(xiàn)過六位進士,堪稱“一門六進士”,是仙居乃至臺州首屈一指的“進士村”。這個家族一直秉承著“修身齊家治天下””家訓延續(xù)至今,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李家人。
Tips:
【地址】臺州市仙居縣田市鎮(zhèn)李宅村
當一抹平常的陽光透過歷史的窗格在斑駁的地面留下投影,我們似乎感覺到了這千百年時光里,浙里泰順胡氏大院、遂昌陳家大院、洞頭葉氏大院、安吉姚家大院中的各種滋味。
當花開清香四溢的時候,行走在始建于清朝的胡氏大院里,庭院幽深回環(huán),美不勝收。胡氏小宗祠和大院之間是一條彎彎曲曲的麻石巷道,一眼看不到盡頭,地面路心是被歲月?lián)崦饬锪锏穆咽?,左右兩側是高達的鵝卵石高墻,行路其中,仿佛聞到了戴望舒《雨巷》中淡淡憂愁。 胡氏始祖胡道嚴從明朝天順年就遷居于此了,歷時40余年,幾代胡氏家族人共同努力才建成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背靠群山、俯瞰雪溪的胡氏大院。
胡氏大院是個大型合院式民居,現(xiàn)在還有9戶人家在此居住。大院是以三合院為平面布局建筑的典型,整個建筑呈“品”字形分布:下端兩個“口”為下堂,有兩個三合院組成,之間建有兩道橫墻,猶如棋盤上的“楚河漢界”,上端一個“口”為上堂。最大的特點是,住宅大門是對稱的石制門樓;院中的排水系統(tǒng)歷經(jīng)百余年,仍在正常使用。內(nèi)廷的地面為四周低、中間高,雨天時,庭院三邊有排水槽承接屋檐流淌下來的雨水,雨水順著地勢排到水溝,然后順溝流入溪流,非常巧妙。
Tips:
【地址】泰順縣雪溪鄉(xiāng)橋西村
福建同安葉氏族人將葉氏老宅建在洞頭自然村里最顯眼的位置,宅子面對洞頭中心漁港。葉氏老宅子是兩層五開間的正門面,長達18米;門屋、廂房、正屋逐層推進,總進深度有28米。這么大體量的建筑,在80年前的小漁村,一定算的上是“龐然大物”了。
如今,偌大一座老宅,葉永源一家住著。葉永源的孫女正坐在另一邊,興致勃勃地念著兒歌:“門前大橋下,游過一群鴨,快來快來數(shù)一數(shù),二四六七八。小孩小孩快快上學去,別把鴨蛋抱回家?!彼恰懊鳌弊州叺?,上縣城幼兒園的芽芽班。福建同安葉氏遷徙到洞頭,到她已是第九代了,祖輩的讀書夢,在新一代心中萌芽著
Tips:
【地址】洞頭縣洞頭區(qū)洞頭鄉(xiāng)洞頭村洞頭自然村
仙居高遷古民居實則是明清年間吳氏望族所留的故居遺址。整個建筑群規(guī)模宏大,布局精巧,保存十分完整。高遷古民居內(nèi)的石木雕塑,外形優(yōu)美,立面簡潔,構架堅固,尤以鑲嵌在門窗欞臺上,精美的石、木雕刻更彰顯它的古民居的韻味。
雖然建筑群已經(jīng)十分古老,但自古生活在這里的人民仍保留他們淳樸的民風。高遷古民居至今仍有村民在其中生活起居。群內(nèi)村民天性開朗,心靈手巧,生活淳樸,尚留有相當多的傳統(tǒng)習俗,如紡紗、結帶、編草鞋、搗年糕,做佛事等。人與古居相得益彰,一幅與世無爭的和平景象令人艷羨。
Tips:
【交通】公交:古民居群位于仙居白塔鎮(zhèn),可以在仙居汽車站乘橫溪班車,于白塔轉乘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