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
秀山位于通??h城南。素有“秀甲南滇”的美譽。相傳漢之句町王毋波始在此辟山林,建古剎,立亭園。繹千百年來歷代的擴建修繕,逐漸成為名聞遠近的游覽勝地。
通海縣城臨水依山,秀山緊靠其南,俯臨城鎮(zhèn),點綴成一幅秀麗的山水圖卷:前有杞麓湖波光澄碧,中有城鎮(zhèn)屋舍儼然,后有秀山群峰列翠,頗具江南景色。清代著名詩人、書法家錢南園在其《雨宿通?!分性疲骸肮鲁桥R水背依山,憶在江南煙雨間”,道出了此山水城郭的特點。
秀山,始于西漢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時名青山,唐謂秀山,宋名普光山,元、明稱玉隱山,清代又恢復了秀山之名,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始名秀山公園。
漢元鼎元年,漢武帝封莊蹺的后裔毋波為田勾町王,始在秀山辟園林,建古剎。歷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今尚存田勾町王廟、三元宮、普光寺、玉皇閣、清涼臺、涌金寺、白龍寺七大古建筑群體。
秀山,自西漢元鼎元年始1949年新中國成立已經(jīng)歷了兩千余年的滄桑,歷史悠久,多元文化積淀豐厚。據(jù)《大明一統(tǒng)志》載,秀山是云南四大名山之一,與昆明金馬山、碧雞山、大理點蒼山齊名。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游秀山時留下了贊美秀山的詩名,清康熙時,云南按察使許弘勛在《通海邑去序》中稱譽秀山“秀甲南滇”。建國后1949年至1979年,秀山公園為滇南的游覽勝地,由通??h秀山鎮(zhèn)代管,1979年10月至今隸屬通海縣人民政府文化旅游局下屬的一個單位。
登秀山,近觀翠林芳草,聆聽清泉幽韻,遠眺南山北湖峙對,萬壑千峰笏立,云山煙霞嵐繞,真乃仙韻無窮。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地處渝東南邊陲,東鄰湖南,南接貴州,北通湖北,古人有詩云:“蜀道有時盡,春風幾處分;吹來黔地雨,卷入楚天云”,生動描繪了秀山 “襟黔帶楚、連接四省”的地理位置。隨著渝懷鐵路、渝湘高速公路等西部開發(fā)重大項目的實施,秀山已經(jīng)成為重慶通往東南沿海的重要通道。秀山地勢平坦、物產(chǎn)豐富、風光秀麗、古跡眾多、人杰地靈,素有“武陵明珠”和“小成都”的美譽。秀山是著名的武陵山風景區(qū)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張家界、彌勒道場梵凈山、鳳凰古鎮(zhèn)、里耶秦城,以及百里烏江畫廊環(huán)形旅游線路的集散地。秀山有沈從文名著《邊城》的原型地洪安古鎮(zhèn);有古渡流水、幽深雄奇的酉水風光;有記錄遠古,奇特珍貴的華南地區(qū)最大的古生物化石群;有古樸自然、民族風情濃郁的土家、苗寨;有傳唱全國、蜚聲海外的花燈歌舞,是全國體育文化先進縣。秀山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境內(nèi)紅色旅游景點豐富。早在1934年,賀龍同志率領(lǐng)的紅三軍就在秀山開辟了革命根據(jù)地,組建了蘇維埃政權(quán)。1949年11月7日,劉鄧大軍進入洪安古鎮(zhèn),秀山成為解放大西南的第一站。
秀山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區(qū),少數(shù)民族人口占總?cè)丝诘?2%,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底蘊,民風民俗豐富多彩,土家吊腳樓、苗家村寨極具觀賞價值,高臺花燈、擺手舞、古儺戲、牛王節(jié)洋溢著濃郁的民族風情。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