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三塔寺,是我國現(xiàn)存古代佛塔中造型最精美的建筑之一,它位于大理縣城西北約三里處的蒼山第一峰即小嶺峰下。 據(jù)《南詔野史》記載,三塔寺是南詔豐佑時期自公元八二O年開始修建,到八二五年建成的。這個時期,正是中原的盛唐時期,當時在云南西部白族和彝族建立的南詔國,在文化上曾大量吸收了中原和土蕃的宗教文化,因此三塔寺很具有中原現(xiàn)存唐代佛塔的一般特點。三塔寺是由于這里有三座古塔而得名。從寺院來說,其實是有兩所,一所叫感通寺,另一所叫崇圣寺,這也就是三塔寺曾經(jīng)叫崇圣寺的由來?!洞罄砀尽氛劦竭@一勝景時,曾說“南中梵剎之勝,在蒼山洱水,蒼洱之圣,在崇圣一寺?!比ǚ叫蔚氖鶎拥那に捌渥笥曳至械囊粚Π私切蔚氖畬与p塔,坐西面東,成鼎足而立于兩所寺院的兩旁,全是用磚砌筑的密檐式塔。每一層塔的上下兩層塔檐之間,每面的正當中都有一個小拱門,內置佛像一尊。 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尋塔,高69.13米,為方形16層密檐式塔,與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大致建于晚唐時期。從塔下往上仰望,只見塔矗云端,云移塔駐,似有傾倒之勢。塔的基座呈方形,分為二層。下層邊長33.5米,四周有石欄,欄的四角柱頭雕有石獅;上層邊長21米,其東面正中有石照壁,上有黔國公沐英后裔沐世階題的\\\"永鎮(zhèn)山川\\\"四個大字,莊重雄奇,頗有氣魄。照壁后有省人民政府立的《重修三塔記》。 塔身的第一層高13.45米,是整個塔身中最高的一級。東塔門距基座平面2米,西塔門則在距基座平面近6米處。塔墻厚達3.3米。第2至第15層結構基本相同,大小相近。第16層為塔頂。以第二層為例,高約2米,寬約10米,上部砌出疊澀檐,凡17層磚,每層挑出0.05~0.07米不等,檐的四角上翹。塔身東西兩面正中各有佛龕,內放佛像一尊,龕兩側另有亭閣式小龕各一個,蓮花座,廡殿式頂,中嵌梵文刻經(jīng)一片。南北兩面中間有一券形窗洞,直通塔心。第三層則南北為佛龕,東西為窗洞,以上各層依次交替。塔身愈往上愈收縮。 塔頂高8米,約為塔身的七分之一。挺拔高聳的塔剎使人有超出塵寰、劃破云天之感。頂端是銅鑄的葫蘆形寶瓶,瓶下為八角形寶蓋,四角展翅,安有擊風鋒;其下為鋼骨銅皮的相輪;最下為覆缽,外加蓮花座托。塔頂四角原有金鵬鳥,相傳\\\"龍性敬塔而畏鵬,大理舊為龍澤,故以此鎮(zhèn)之\\\"?,F(xiàn)金鵬已無存,復修前僅殘存金鵬鳥足。千尋塔中空,置有簡易木梯,可達塔頂。千尋塔西,等距約70米遠的地方,有南北兩座小塔,均為平面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磚塔,兩座式樣 完全相同,均為十級,高均為42.4米,建于五代到南 宋的大理國時期。塔身有佛像、蓮花、花瓶等浮雕層層各異。一至八層為空心直壁,內撐十字架,基座亦為八角形。兩小塔相距97米,三座塔形成鼎足之勢,布局統(tǒng)一,造型和諧,渾然一體。 近年對三塔的加固維修過程中,清理出 680余件文物,這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豐富、最重要的一批南詔和大理國時期的文物。 交通 從大理古城步行即可到達。從下關(大理新市區(qū))乘4路、8路公交車,約40分鐘即可到達大理古城,車費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