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山自然保護區(qū)1986年建立,2000年4月被國務(wù)院批準(zhǔn)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總面積為23355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山地混合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及珍稀動植物物種。
一、地理位置
保護區(qū)位于云南省中南部景東縣境內(nèi),地處無量山狹長山地的中上部。
二、自然環(huán)境
保護區(qū)為中山峽谷地區(qū),系云嶺山脈南延兩大分支中的西支山脈,與東支山脈哀牢山平行。地勢為北高南低,中間高兩頭低,山勢陡峭,險壁聳立,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山峰數(shù)座,主峰貓頭山與瀾滄江河谷相對高差達2300米。氣候為中亞熱帶、南亞熱帶的過渡地帶,年均溫18.3℃,年降水量為1100毫米。無量山兩坡氣候存在一定的差異,西坡年降水量高,但溫度偏低。氣候垂直分布明顯:東坡海拔1100~1800米為南亞熱帶氣候;1800~2200米為中亞熱帶至北亞熱帶氣候;2200~2900米為暖溫帶氣候;2900~3306米為溫帶氣候。西坡瀾滄江深度下切,焚風(fēng)效應(yīng)顯著,在海拔1200米為干熱河谷氣候,其他各帶與東坡接近。無量山東西兩側(cè)有河流20余條,分別與川河和瀾滄江組成羽狀水系。
三、植物資源
保護區(qū)有維管束植物1500多種。區(qū)系成分組成復(fù)雜,具有南北過渡的特點。植被垂直分布明顯:
①東坡海拔1300米以下為農(nóng)業(yè)區(qū),產(chǎn)香蕉、龍眼、芒果等熱帶水果;
②海拔1300~1800米為思茅松、季風(fēng)常綠闊葉林;1700米為云南松林、半濕潤常綠闊葉林;
③海拔2200~2700米為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
④2600~2900米為云南鐵杉針闊葉混交林;
⑤2700~3000米為山頂苔蘚矮林;
⑥3000米以上為杜鵑灌叢。
西坡海拔1200米以下瀾滄江河谷為干熱稀疏灌叢。其他各帶與東坡大致相同。
國家保護植物二級有水青樹、長蕊木蘭;三級有紅花木蓮、大葉木蘭、景東翅子樹、頂果木、林生芒果、千果欖仁、紅椿、龍眼、大王杜鵑、云南榧樹、黑節(jié)草、白菊木等。
珍貴樹種有多花含笑、福貢玉蘭、云南紅豆杉、馬蹄荷等。
在海拔2500~2900米的山脊,有原始的云南鐵杉林,呈純林分布,無量山為云南鐵杉分布區(qū)的最南緣,具有重要科研價值。
四、動物資源
保護區(qū)鳥類有271種,獸類有珍稀瀕危的黑長臂猿、蜂猴等。區(qū)內(nèi)約有400多只黑長臂猿。有“畫眉之鄉(xiāng)”的稱號。
國家保護動物一級有黑長臂猿、蜂猴、豚猴、虎豹、云豹、菲氏葉猴、紅腹角雉、黑頸長尾雉、綠孔雀、蟒;二級有獼猴、短尾猴、金貓、大靈貓、水鹿、斑羚、穿山甲、白腹錦雞、白鷴、緋胸鸚鵡、雀鷹等。
(一)蜂猴——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又叫懶猴,靈長目,懶猴科。體長320~345毫米,頭圓,體形粗短,耳小,眼大而圓,善于夜間視物,尾極短,身被有厚密棕灰色短毛,眼周圍為黑褐色。蜂猴為夜行性樹棲動物,白天躲藏在樹洞中睡覺,夜間出來覓食,主要以昆蟲、野果、樹葉、嫩芽、小鳥、鳥卵等為食。一年四季均可繁殖,懷孕期5~6個月,每胎1仔,哺乳期3~6個月。壽命10年左右。
(二)豚尾猴——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又叫平頂猴,靈長目,猴科。體長54~62厘米,尾長12~17厘米,通體淺黃褐色,頭頂毛短,輻射排列成一棕褐色平頂區(qū),似帽狀;尾上的毛大部分短而稀,尾端的毛長而蓬松,形似帚狀。尾常常上翹呈“S”型。有群棲的習(xí)性,在地面活動時間較長,取食熱帶果實,也捕食昆蟲及小鳥。
(三)黑頸長尾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又名花地雞,啞吧雞。雞形目雉科。雄鳥體長約60 厘米。冠羽為橄欖褐色,上背呈栗色,下背和腰夾雜以黑白橫斑,頸側(cè)為銅藍色,腹和兩肋為栗色。雌鳥體羽棕褐色,布以黑斑紋,上背有白色矢狀斑。棲息于800~3000米的多巖山坡上的開闊草地或稀疏樹間,飛行較低而緩慢,主食漿果、種子、根、嫩芽、葉及蠕蟲、昆蟲等。在地面或裸巖隙中營巢,每窩產(chǎn)卵5~6枚。
(四)水鹿——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又名黑鹿,春鹿,偶蹄目,鹿科。體型粗壯,頸長,具有長而蓬松的鬣毛,尾很長,且密生長而蓬松,顯得尾很粗大,雄鹿具角,共分三叉。棲息在海拔1400~3500米的針葉林或闊葉林,而以針闊混交林為主要棲息地。夜間活動,行走時習(xí)慣尾翹立。有群棲的習(xí)性,通常結(jié)成幾只或十幾只的小群體。食物以青草、樹皮及竹筍等為主。秋季交配,產(chǎn)仔多在4~5月,母鹿有帶仔鹿一起活動的習(x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