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滾河自然保護區(qū)1980年建立,1994年12月批準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面積7082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亞洲象及其棲息的熱帶雨林生態(tài)系統(tǒng)。
一、地理位置
保護區(qū)位于云南省滄源縣西部。
二、自然環(huán)境
保護區(qū)屬橫斷山脈的高山峽谷地貌。最高峰海拔2302米,谷地海拔450米,保護區(qū)處于其中的南滾河上游及其河谷上。氣候年均溫12.4℃;年降水量2834毫米。
三、植物資源
保護區(qū)高等植物有97科400多種。頂極植被為熱帶季雨林、雨林,還有季風常綠闊葉林。主要組成和珍稀樹種有紅椎、木蓮、楠木、楨楠、潤楠、紅椿、麻楝、滇石梓、多果欖仁、琴葉風吹楠、八寶樹、番龍眼、燈臺樹、鐵力木、見血封喉以及云南松、箭竹、木棉等。
國家保護植物三級有楠木、多果欖仁、紅椿、琴葉風吹楠、見血封喉。
四、動物資源
保護區(qū)鳥、獸有55科120多種,其中獸類有22科40多,鳥類有33科80多種。
保護區(qū)經(jīng)濟動物豐富,有野豬、赤麂、鼬類、鸚鵡、畫眉、太陽鳥等。
國家保護動物一級有亞洲象、白掌長臂猿、菲氏葉猴、蜂猴、孟加拉虎、野牛、金錢豹、云豹、綠孔雀;二級有獼猴、鬣羚、穿山甲、水鹿、巖羊、金貓、大靈貓、小靈貓、白鷴、原雞等。
(一)亞洲象——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哺乳綱、長鼻目、象科。又名印度象。為大型哺乳類。最顯著特征是有長的、能彎曲的、肉質(zhì)的鼻子。體長5.5~6.4米,尾長1.2~1.5米,身高2.4~3米。體重約5000千克。皮膚顏色由黑灰色至褐色,額部、耳、軀干顏色較深,被毛稀疏,尾端有叢毛。額平,頭頂為最高點;鼻尖人一個指狀突。雄象有露出唇外的象牙。
亞洲象生活在熱帶叢林、草原中,10~30頭為一群體。主食竹筍、竹嫩葉、野芭蕉和棕葉蘆等。繁殖季節(jié)不定,妊娠期600~640天,每胎產(chǎn)1仔。8~12歲性成熟,平均壽命50~65歲。
亞洲象目前僅分布于西雙版納和南滾河兩個保護區(qū)中,且數(shù)目都不多,對我國來說這是極珍貴的財富。南滾河保護區(qū)尚存2個種群,約15頭左右。這里的象群不僅個體數(shù)量少、種群密度低、年齡、性比等種群結(jié)構(gòu)也不平衡。加之保護區(qū)面積小,生態(tài)平衡能力差。因此,保護區(qū)象群面臨衰退滅絕的危險。
(二)白掌長臂猿——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靈長目、猩猩科。體長50~58厘米,后肢長10~15厘米,前肢比后肢長,無尾。有淡色和暗色兩種色型,與性別無關(guān)。淡色型個體為奶油白色,暗色型個體為深黑色,手、足從腕部和踵部以下均為白色,臉部眉、鬢、須相連成一白色圓環(huán),身體被毛較長。
白掌長臂猿棲息于熱帶原始森林中,樹棲性,有時下地。膽小、畏寒,行動敏捷。營家庭式生活,由一對成年猿與幼猿組成3~6只的小群。主食植物的嫩枝芽、樹葉、果實,也吃昆蟲、幼鳥和鳥卵。孕期7個月,每年產(chǎn)1仔。
(三)野牛——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偶蹄目、???。又名白襪子。頭上兩角粗大而尖銳,向兩側(cè)伸出,又微微向后彎曲。頭額上部有一塊白色的斑。肩部到前背有一個像瘤子一樣的隆起。身上的毛大都是棕褐色、黑色的,只有膝蓋以下的毛是白顏色,就像穿了白襪子。
野牛棲息在熱帶和亞熱帶的闊葉林、針闊混交林里。遇見敵害時,毫不畏懼。主要以各種草類、樹葉、樹芽為食。9月交配,妊娠期9個月,每胎產(chǎn)1~2仔。
南滾河保護區(qū)可作為邊緣熱帶生物多樣性的原地保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