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公園”是臺灣最早的森林公園之一,位于臺灣東部,地跨花蓮縣、臺中縣、南投縣。占地92000公頃,三面環(huán)山,一面緊挨太平洋。園內(nèi)有臺灣第一條東西橫貫公路通過,稱為中橫公路系統(tǒng),為蔣經(jīng)國當年帶領(lǐng)退伍老兵修筑。太魯閣景區(qū)以雄偉壯麗、幾近垂直的大理石巖峽谷景觀聞名,景致清幽,“魯閣幽峽”名列臺灣八景之一。沿峽谷風景線而行,觸目所及皆是壁立千仞的峭鐾、斷崖、峽谷,連綿曲折的山洞隧道,大理巖層和溪流等風光,身臨其境者無不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且跟其他公園不同的是,在太魯閣你可以一天之內(nèi)歷經(jīng)亞熱帶到亞寒帶以及春夏秋冬四季的多變氣候,看到不同氣候帶的自然景觀,還可以看到(太魯閣族)部落遺跡。但要注意。由于景區(qū)巖石眾多,為防止流石砸到,進入景區(qū)還是要配備安全帽。清水斷崖看大自然鬼斧神工:清水斷崖也是太魯閣景點之一,陡峭的懸崖縱直插向碧藍的海水,刀砍斧劈般的整齊,斷崖形狀如鞘,絕壁萬丈,腳下白浪滔天,形式甚為險峻。這里氣派雄偉,號稱世界第二大斷崖。燕子口處無燕巢:原來這里的峭壁上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洞穴,久而久之,山谷間的燕群在其間筑巢而居,因此而得名。但現(xiàn)在燕子都移居,再也看不到百燕鳴谷的壯觀景色了。但是燕子口這一段路無比兇險,一個一個的巖洞都是國民黨老兵一手一手鑿出來的,所以修路的時候這里死了不少人。在這段路上行走,這樣忽明忽暗的巖洞,深淵下是湍急的河流,隔著深深的懸崖,對面的巖石以超過90度的角度向人壓來,雖然沒有了燕子,其中的兇險只能自己體會。進入燕子口參觀需要佩戴安全帽(買票的時候會發(fā)),有暴雨臺風天氣燕子口會關(guān)閉。長春祠里祭忠魂:長春祠即為紀念修建中橫公路而殉職的212余名老兵所修建。唐式風格的長春祠嵌入山壁間,立于斷崖下,精巧而莊嚴,清新的泉水自山壁涌出,形成一道飛瀑直瀉而下。九曲洞處賞奇觀:九曲洞為中橫公路的一大奇觀,常令中外游客嘆為觀止。九曲洞是指曲洞之多,并非剛好九個山洞,沿著立霧溪的峽谷風景線而行,觸目所及皆是壁立千仞的峭壁、斷崖、峽谷、連綿曲折的山洞墜道、大理巖層和溪流等風光,令人不得不贊嘆造物者的鬼斧神工。?
西風
2018-03-15 06:33:28
來太魯閣很適合徒步。公園內(nèi)共有砂卡礑步道等?6?條步道,其中砂卡礑步道最長,難度最大。隧道過后是一段貼崖而建的棧道,有一些峽谷景觀,倒也別致幽美
fycyyhang@
2018-02-05 13:03:15
太魯閣公園的特色為峽谷和斷崖,以雄偉壯麗聞名!
木子同學愛執(zhí)信
2017-11-16 13:00:53
說實話呢,我個人并沒有非常喜歡太魯閣,可能因為我比較怕黑
許多小盆友的世界
2018-03-28 07:41:45
好山好水~讓我們這些一直生活在城市鋼精水泥堆里的人~異常舒服~
NanaBeijing
2017-12-23 15:11:45
太魯閣國家公園特別大,如果全走完的話估計你得包車3天了,我們只去了幾個著名景點,長春祠,燕子口,慈母橋,天祥,白楊步道等。感覺還不錯,跟大陸的還是不一樣,尤其是在幾十米深的下面全是大石頭,還是很壯觀的~
mijinchen
2018-03-19 09:30:13
其中太魯閣公園步道,整整耗費了我們近2個小時的步行時間,每個人都要戴上安全帽,穿行過一個又一個隧道,由于前幾天受到雨水的沖洗,山體可能會有石塊滑落,還有具有一定危險性的。最后抵達的七星潭,原本是最期待的一站,遺憾的我們到時太陽已經(jīng)下山,錯過了最美的一刻。
Carl
2018-01-12 08:27:30
太魯閣景區(qū)也封鎖了,只好就在那里休息了一下,喝了一下水,你要問我太魯閣是啥感受,大家如果去過國內(nèi)的一些峽谷類的景點,就差不多,但是來臺灣看這些景色本來就不是最主要的,最后我會絮叨兩句的。接著,我們覺得這里實在無聊,也不能看景色,就騎著機車又一路風馳電掣,這次我加快速度,一路飆到90邁
笑忘書
2018-01-20 16:16:39
據(jù)說山上曾經(jīng)是臺灣地太魯閣族聚居的地方,不過現(xiàn)在都已遷到山下住了。峽谷還是挺壯觀的,還可以看見當年手鑿出來的隧道,山上景色也不錯,個人覺得還是可以去看一看的。不得不感嘆,雖說國內(nèi)有更多的山河壯麗,關(guān)鍵是路修的不怎樣,難于上青天??!
小烏迪
2018-03-09 10:52:05
基本都是平路,也不用爬山,可以鍛煉身體呼吸新鮮的空氣,這個可以根據(jù)個人喜好決定要不要來~~對于長期堅持鍛煉的本人來講,這是彌補鍛煉的好機會,哈哈
Triangelya
2018-02-16 13:36:16
太魯閣本身沒有報太大期望,很多標志性的牌坊也都沒有照,但是來到這里,你會驚嘆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