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在线观看免费视频,视频你懂,黄色毛片免费在线观看,免费看动漫美女全身视频下载,国产日韩欧美网站,乳色吐息,黄色高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目的地 >四川

四川

四川

四川,素有天府之國的美稱。千年古都,人杰地靈;多元文化,民族走廊;巴山蜀水,巍峨壯麗;中國國寶,熊貓故鄉(xiāng);天府美食,譽享天下;無法拒絕的熱辣美食,讓人驚艷的自然風光,古蜀文化的發(fā)源之地,在四川。

樂山大坪霽雪

樂山大坪霽雪

到大坪主要是觀賞雪后的景色。大坪觀雪和登上金頂觀雪大不一樣。金頂觀雪是站在高峰之巔,憑欄無矚,遙望“岷山千里雪”;而大坪觀雪則在站在群峰環(huán)合的孤峰平頂之上,環(huán)顧四壁峰林的“紅妝素裹”,光朗空明的大千世界。
包羅著海拔880米至1450米的幾塊高低錯落的山谷臺地,面積大約一千余畝。周圍群峰環(huán)合,如蓮瓣初開。右邊是華嚴頂、駱駝嶺、息心嶺和玉筍諸峰;左邊是天池峰、寶掌峰、玉女峰、皇帽峰等。牛心嶺橫向聯(lián)合陳于前,九老峰屏列開后。這些山峰相互縈帶,伯促比肩。群峰之下是水聲汩汩的龍居溪和白龍江,曲曲彎彎將大坪和周圍的群峰分割開來,形成了茫茫林海中的孤島,狀如蓮朵中的花蕊。四面陡壁,就像“自古華山一條道”那樣,只有“猴子坡”和“蛇倒退”一線道可通向坪嶺的高處,真是“無限風光在險峰”。按當年譚鐘岳探勝尋幽的路線,是從白云峽中萬緣橋登上去的,一共走了5383步,可謂“一步不茍”。坪周生長著古奇珍衡的高等植物一千多種,交織成色彩豐美的常綠混交林帶,將這個小“島”緊緊地摟抱著。

了解更多>>

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地處四川省樂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處,與樂山城隔江相望。樂山大佛雕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匯流處的巖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棲霞峰臨江峭壁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為彌勒佛坐像。交通:樂山大佛位于樂山市中區(qū),游客若去樂山港可在客運中心站門前乘9路車。去樂山大佛門前可在嘉定路上乘坐7路車。去五通橋可在樂山港碼頭或樂山大佛附近的停車場乘8路車,車費4元,約十分鐘一班。

了解更多>>

樂山大風頂自然保護區(qū)

樂山大風頂自然保護區(qū)

馬邊大風頂自然保護區(qū) 位于樂山市馬邊縣境內(nèi),距樂山市167公里,地處四川盆地和云貴高原的過渡地帶,西鄰美姑,南接雷波,呈一狹長地帶,東西寬15.3公里,南北長37.0公里,總面積30164公頃,其中林業(yè)用地27195.2公頃,占90.2%;森林覆蓋率82%。區(qū)內(nèi)有四條馬邊河的主要源頭溪流;最低海拔800米,最高海拔4042米,相對高差3000米左右,地勢陡峻,山高路險,平均坡度36°。
保護區(qū)是以保護大熊貓及其生態(tài)環(huán)境為主的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qū)。由于保護區(qū)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qū),區(qū)內(nèi)物種十分豐富,已知主要植物有51種132屬248種,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珙桐、桫欏、連香樹等,二級保護的有銀杏、篦子三尖杉等;己知主要陸棲脊椎動物有25目75科268種,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大熊貓(約32只)、四川山鷓鴣、牛羚等7種,二級保護的有小熊貓、白鷴等28種。是一個珍貴的野生動植物基因庫。
保護區(qū)地處我省彝族聚居中心地帶,具有濃厚的彝族風情。1997年以來,已接待中外專家、學者到保護區(qū)參觀、科考15次100余人,現(xiàn)日接待能力達200人次。
美姑大風頂自然保護區(qū) 位于涼山州美姑縣樹窩、若哈兩面三刀鄉(xiāng)境內(nèi),與馬邊大風頂自然保護區(qū)地域相連,海拔4035米。保護面積4萬公頃。1978年由國務院批準建立。
這里動植物種類繁多,原生植被保存完好。區(qū)內(nèi)有大熊貓、小熊貓、水鹿等20多種國家保護的珍離異獸;有連香樹、珙桐、銀鵑樹等珍貴樹種,尤其是有活化石之稱的珙桐成片生長達萬畝以上,舉世罕見。

了解更多>>

樂山大風頂

樂山大風頂

四川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位于四川省馬邊彝族自治縣境內(nèi),面積3萬公頃,1978年經(jīng)國務院批準建立,主要保護對象為大熊貓及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
  本區(qū)地處涼山山系東麓,最高海拔4035米,相對高差3000米以上。區(qū)內(nèi)河谷深切,兩岸山巒對峙,氣候?qū)僦衼啛釒Ъ撅L濕潤氣候類型。復雜的地形條件和適宜的氣候為生物資源提供了有利的保存和繁衍場所,植被類型多樣,自然植被垂直分布十分明顯,物種資源豐富,并且有很多古老物種在這里得到保存。本區(qū)的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珙桐、連香樹、水青樹、大王杜鵑等20多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大熊貓、羚牛、小熊貓等20多種。

了解更多>>

樂山藏經(jīng)樓

樂山藏經(jīng)樓

佛法僧三寶,乃無明長夜之燈燭,生死苦海之舟航。不但志期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者,所當依怙。即明德親民,治國安邦者,亦必以顯示心性妙理,發(fā)明因果實事,以為轉(zhuǎn)人心而輔郅治之一大助緣也。故古之建大功,立大業(yè),精忠貫日月,浩氣塞天地者,多由學佛得力而來。莫不致力于莊嚴佛像,流通佛經(jīng),護持行僧,冀一切人民,同由住持三寶,悟入一體三寶,以至親證即心本具之真如佛性也。在昔陵云寺處,水勢湍急,行舟每致撞破,為害甚大。唐初,海通禪師,見而愍之,欲為救護。遂于山上,鏨一當來下生彌勒尊佛坐像,高三十六丈,所坐蓮華,不在數(shù)內(nèi)。由師愿力,感佛慈加,水改其道,靠山之處,涌一沙洲,而居人焉。師意以彌勒為當來世尊,慈無能勝。造此大像,不徒仗佛慈力,救護行舟。深冀見聞之人,納于八識田中,為現(xiàn)生發(fā)心修行,往生西方,將來回入娑婆,輔弼龍華之一大因緣。終師之世,尚未圓功,至德宗貞元間始成。適南康王韋皋,為西川節(jié)度使,作碑記。有曰,身高三百六十尺,頭圍若干尺,目廣二丈,其余相好,一一稱是,此吾國第一大佛也。然佛真法身,充滿法界,至于應化所現(xiàn),則渺無一定。民國九年,常州莊思緘,朝普陀,以所攜米佛三尊見示。其像微妙莊嚴,世無倫匹。系天然生成之立像,其米下之糠蒂尚存。凡見聞者,悉感佛恩。至于佛經(jīng)所說諦理,固不易于顯示,取其要者為論,則四圣,六凡,十法界因果,本于一心。心之本體,凡圣不二,生佛一如。在凡不減,在圣不增。亙古亙今,不遷不變。體雖不變,用常隨緣。隨凈緣,以功德有淺深,則有證聲聞果,證緣覺果,證菩薩果,證佛果之不同。雖最小之聲聞,而已斷惑證真,了生脫死,常享法樂,不受后有矣。隨染緣,以惑業(yè)有輕重,則有生天道,生人道,生阿修羅道,生畜生道,生餓鬼道,生地獄道之各別。雖最上之天人,仍是具足惑業(yè),生死輪回,常處三界,六道之中,了無出期焉。此十法界,由當人一心所造。其升沉苦樂,天淵懸殊,而其心之體性,常自如如,在凡不染,在圣不凈。故華嚴經(jīng)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以故佛視一切眾生,皆是未成之佛。隨順彼之機宜,先為說五戒,十善之人天乘,次為說四諦之聲聞乘,次為說十二因緣之緣覺乘,次為說六度萬行之菩薩乘,次為說?;蹆勺?,寂照雙融,三惑凈盡,二死永亡,圓滿菩提,歸無所得之佛乘。又念眾生劣弱,非仗彌陀宏誓愿力,決難現(xiàn)生了脫生死。特開一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法門,俾彼具足惑業(yè)凡夫,仗佛慈力,帶業(yè)往生。既往生已,則惑業(yè)已無,圣位已證,較彼唯仗自力者,其難易不可同年而語矣。然此法門,正被上根,兼攝中下。以故善財已證等覺,普賢菩薩,令其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并以普勸華藏海眾諸菩薩,一致進行。以其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故也。世有天姿稍聰明者,每鄙視凈土法門,不肯修持,不但自誤誤人,直是謗佛謗法。夫華藏海眾,乃已證法身之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四十一位大士,以十大愿王功德,回向往生西方,以期速證圓滿菩提,歸無所得之佛果。此其人為何如人,此其事為何如事,我何人斯,敢與彼抗。至于一大藏教之文,分為經(jīng),律,論三,故名三藏。藏者,深固幽遠,取用不竭之謂。若于一字一句,得一入處,便可通一切法,達一切義。以故禪宗六祖,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句,便嗣祖位。蓮宗行人,常持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即可現(xiàn)生生極樂國,預蓮池會。此經(jīng),律,論三,自天竺來者,唐開元釋教錄,已有五千四十八卷。自后續(xù)譯亦不少,亦有遺亡?,F(xiàn)清藏自天地玄黃,至漆書壁經(jīng)漆字,凡四百八十五函,乃四千八百五十卷。此方著述,凡釋經(jīng),宗經(jīng),各疏論,及傳記,語錄等,自書壁經(jīng),至兩疏見機止,凡二百三十九函,乃二千三百九十卷。統(tǒng)計共七千二百四十卷。此為清雍正十三年二月開工,至乾隆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圓工所刻者。上根利智,于此各經(jīng)一字一句,神而明之,便可自利利他,己立立人。次則至誠懇切,受持讀誦,依教奉行。明因果,識罪福,以身率物,俾一切人相觀而善。則于法門,于社會,均有利益。若了無敬意,只求多聞,或妄以臆見,論經(jīng)深義。則雖是善因,定招惡果。愿諸閱者,各力勉焉。陵云住持果靜和尚,久欲恭請大藏,俾緇素之有大志者,咸得研閱。然經(jīng)樓未建,請來無安置處。幸民十八年,榮巖法師,偕王旭東居士,來寺觀光。因言請經(jīng)修樓之事,二公即各慨助五百圓。于是竭力經(jīng)營,陶瓦庀材,于二十三年正月開工,至今年四月告竣。其樓七間,高五丈六尺,樓之兩旁,蓋平房各五間,以備閱經(jīng)之人安宿。已往北平請經(jīng),于經(jīng)未回之先,命光作創(chuàng)建經(jīng)樓碑記。因?qū)⒔ㄋ轮?,與大藏之要義,并其函卷,撮略書之,俾后之來哲,咸委悉焉。伏愿國基鞏固,治道遐昌,佛日增輝,法輪常轉(zhuǎn)。檀信蒙福,僧眾安和,兵革永息,雨旸時若。

了解更多>>

樂山白水寺

樂山白水寺

白水寺創(chuàng)建于公元三世紀,十世紀初易名白水普賢寺,十六世紀稱圣壽萬年寺。寺倚觀心嶺、瀕臨白龍江。寺內(nèi)有天然水池名白水池。唐詩人李白嘗與高僧廣浚撫琴賦詩于此。至今,每當秋高氣爽,紅葉滿山、白水如鏡、蛙聲如琴、聲色俱美,世所少見。

了解更多>>

樂山白龍洞

樂山白龍洞

在南溪山西北山腰處, 洞口于山體北麓, 標高155米, 高出南溪河10米, 洞高20米、寬12米, 最高、最寬處均為23米, 長499.5米, 面積1828平方米, 是南溪山最高最大的洞穴。
它與鍋底洞南北相通。南溪山另有兩對相互穿透的巖洞, 元巖與穿云巖也是南北對穿, 而觀音洞與龍脊洞則為東西相通。這幾組互相通連的巖洞, 都是發(fā)育于不同時期的較小的地下河道。發(fā)育最早的是龍脊洞, 大約在百萬年前就開始被溶蝕, 到幾萬年前觀音洞形成為止。其它巖洞大多沿巖層南北陡直裂隙發(fā)育, 白龍洞和鍋底洞、元巖和穿云巖這兩組巖洞, 大約在10萬年前才開始發(fā)育, 幾萬年前才形成較完整的地下河?,F(xiàn)在, 用人工把這3組洞穴打通, 6個巖洞連為一體, 從白龍洞石槽進入, 到鍋底洞的“金山銀山”折回, 轉(zhuǎn)入穿云巖的“對蝦掛壁”、元巖的“觀音像”, 東轉(zhuǎn), 經(jīng)龍脊洞的“高山深谷”出口, 共25個景點, 洞程總長523米, 形成一個曲折、回轉(zhuǎn)、起伏、跌宕、深邃、虛幻的洞府天地。

了解更多>>

樂登天仙洞

樂登天仙洞

樂登天仙洞風景區(qū)為市級名勝風景區(qū),位于納溪樂登鄉(xiāng)境內(nèi)321國道旁、瀘納高等級公路納溪段終點處,距瀘州市區(qū)、瀘飛機場、納溪城區(qū)分別僅20公里、15公里、9公里。
這里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冬曖夏涼,氣候溫和,生長著楨楠、香樟、紅木等多種名貴樹種,森林覆蓋率高達76%。風景區(qū)內(nèi)白鷺翻飛、竹修林茂;在沿山的巖石上有明代石刻浮雕,造型優(yōu)美、構圖別致,堪稱川南石刻藝術精華。景區(qū)基礎設施完善,開通程控電話,設有集餐飲、娛樂、會議、住宿于一體的天仙洞渡假村,能滿足游人多方面有需求;景區(qū)內(nèi)修建了一條縱貫景區(qū)長達2700米的旅游棧道,成為游客探奇攬勝的一道獨特風景線。

了解更多>>

老鎣華寺

老鎣華寺

老鎣華寺是明代洪武年間江蘇向陽僧人明本禪師的修持之處,明本于正統(tǒng)年間入主老鎣華寺 ,圓寂后,明萬歷皇帝追封他為明本祖師。
雨中上老鎣華寺,別有一種況味。
寺廟坐落青山之間,整個山勢像一家四合院,左右皆山,面前一橫梁與寺比肩,宛如女墻, 寺后山尤高,山如一把椅,將寺安放其間。因此,公路雖僅在一里之外,卻無半點車馬喧囂 之聲傳來。?? 細雨蒙蒙,薄霧如紗,云或暗或明籠罩著遠遠近近朦朧的山影。夏秋時節(jié),梨已掛果 ,沉沉甸甸地掛在枝頭,被雨洗過的寺廟鐘磬之聲回環(huán)山間,溪水從云霧深處涌來,整個老 鎣華寺一派安詳。
沿寺門前石階而上,寺門大聯(lián):長嘯一聲山鳴谷應留鐘磬;舉頭四望海闊天空任遨游。對聯(lián) 氣勢恢宏,有佛家空闊襟懷,又有世間英雄大氣,說來少見,讓人不得不相信民間傳說的明 本師即朱元彰長孫,建文皇帝朱允敉有幾分真實性。
傳說朱允敉登基不久,就被分封北京的父燕王朱棣打著靖難的旗號發(fā)兵南京奪了帝位。朱允 敉在朱棣破金川門入城時化裝成和尚,在大臣陳濟等人的護衛(wèi)下混入逃難百姓中出了南京城 ,幾經(jīng)轉(zhuǎn)折上了云南雞爪山寂光寺。
云南不可久留,明本怕露了行藏,又逃至四川金堂縣云頂山慈云寺藏身;后又匆匆逃上鎣華 山,修鎣華精舍干白云山上,鎣華精舍即今老鎣華寺。
明本是建文帝朱允敉,這不過是傳說而已,不過,傳說雖不足為憑,卻從另一個側(cè)面說明了 人們對高僧明本的崇敬景仰之情?!妒糙h志?人物》(嘉慶十一年版)上有記載關于明本身 世,或更接近真實:“鎣華祖師,明代高僧明本,祖籍江蘇省句容縣,俗姓江,名德巖,父 彥斌,母齊氏,其父于洪武年間,任四川松潘衛(wèi)訊守,因離居廣漢,其母信佛,永樂五年(1 407),丁亥三月十三日生,師幼年,父母先后逝世……遂于宣德元年(1426)至大邑縣小西天 出家,時年十九歲,又三年受戒,旋入德陽歪腦山,結廬參修。正統(tǒng)元年(1436),因地震, 山大撼,乃遷什邡縣高山寺,即老鎣華……苦行二十年,天順丁丑(1457)四月八日,大徹大 悟,六月十三日圓寂,世壽五十,僧臘三十一……”作為一代高僧,明本師在什邡宣講佛法 ,其影響深遠,六月六鎣華會已成為什邡一大民間盛會,說明本師是鎣華山風景區(qū)最初的開 發(fā)者亦不為過。每年春暖花開時節(jié),八方游人開始入高景關,至鎣華古鎮(zhèn),一路沿竹溪,一 路紅白場朝拜新老鎣華寺。六月六是鎣華會的“正日子”,游客更是規(guī)??涨啊Q赝旧狡嫠?秀,風景迷人,清知縣丁士曾作詩《鎣華疊翠》盛贊其景: 宛似峨眉目幾經(jīng),望中獅象各呈形。 層巒突兀撐千仞,疊嶂陰森鎖百靈。
雨沫閉看腰滴翠,云封還愛頂留青。
幽奇合是仙人宅,芝草名花遍地磬。
寺前有石板門額,是光緒二十五年三月的題記,上刻四個大字:“天宮禪院”,天宮禪院 是鎣華精舍(老鎣華寺)的別稱?!熬帷庇忻耖g文人的氣息,禪院則一派佛家風致,二者相 結合,使人覺得這寺莊嚴雖不乏平和雅致。
明本主持老鎣華寺,但寺并非明本所建,寺中有碑,記載了寺觀由來:“老鎣華天宮禪院, 原名高山寺,明洪武四年(公元一三七一)由什邡羅漢寺了恩創(chuàng)建,明正統(tǒng)元年明本禪師從德 陽遷此修定,圓寂后遺有靈跡……”明本中非創(chuàng)建該寺,但明本宣講佛法聲名遠播卻不容置 疑。
老鎣華寺于1987年重建,1994年竣工,現(xiàn)有天王殿、觀音殿、大佛殿、祖師殿等四重主殿, 名殿重重迭迭,依山勢建于山的斜坡山,占地五千余平方米,寺內(nèi)雕像圖畫頗見功力,作為 欣賞,亦有可觀之處。
游覽鎣華山風景區(qū),古人從高景關起,從高景觀“兩峰對峙,溪水一練”中穿行,依次游賞 朝 拜“四十八座堂口”今人從高景關起,四十八座堂口雖已不復原貌,但少不了要看老鎣華寺 的,之后才上紅白,上鎣華主峰看日出云瀑霧海,以及圣燈佛光,老鎣華寺是鎣華旅游線上 一顆明珠。

了解更多>>

老霄頂

老霄頂

位于樂山市郊高標山上。公元6世紀的北周時期,就在山上建弘明觀等宮觀樓閣。隋大業(yè)末年又建飛天神王殿。北來改該殿為萬壽宮,又名神霄玉清宮,老霄頂之名由此而來。頂上現(xiàn)存古建筑有萬壽觀(又名萬壽宮)、萬景樓、靈官殿以及其他樓臺亭閣,形成較大規(guī)模的古建筑群。萬壽觀位于高標山之巔,始建于北周,時稱弘明觀。唐代改名開元觀。后層經(jīng)興廢。清康熙七年(1668年),知州高仰昆又重修。該觀為穿斗結構,重檐歇山式頂,琉璃瓦屋面。面闊三開間,寬13.1米,進深12.5米,高9.9米,建筑面積168平方米。臺基為須彌座式,均用條石砌成,高1.1米,垂帶式步道六級。梁、柱用料碩大,覆缽式柱礎直徑達70厘米。斗拱50多朵,雕刻精美,裝飾華麗,舉架平緩,出檐深廣,保留了明代建筑風格。萬景樓位于萬壽觀南面,現(xiàn)存萬景樓為清嘉慶年間(1796—1820)重建,為穿斗木結構,重檐歇山式頂,屋面蓋琉璃瓦。四柱三開間,長10米,進深9.6米,高8.2米,建筑面積144平方米。其規(guī)模僅次于萬壽觀。靈官殿位于萬景樓西南20米,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建于古代石砌城墻的城垛上。城墻垛寬10.4米,高3.9米,中間砌券拱門,高2.85米,寬2.45米,深7.54米。靈官殿在城門上,單檐歇山式木結構,臺梁式五架梁,面闊三開間,寬8.8米,進深6.5米,高7.4米,小巧玲瓏。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暢享自駕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