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素有天府之國的美稱。千年古都,人杰地靈;多元文化,民族走廊;巴山蜀水,巍峨壯麗;中國國寶,熊貓故鄉(xiāng);天府美食,譽享天下;無法拒絕的熱辣美食,讓人驚艷的自然風(fēng)光,古蜀文化的發(fā)源之地,在四川。
美麗毓秀的天池湖,素有”小西湖”之稱,坐落在海拔640多米的華鎣山中,恰似一顆璀璀璨的明珠,鑲嵌在華鎣山東北部的天池鎮(zhèn)旁。天池湖的四周高山環(huán)繞,湖映藍天,影倒山嵐,水天一色;湖中百鳥翔集,錦鱗游弋,帆影點點,漁姑翩翩,秀色可餐。 老縣志曾記載,宋代華鎣山下暴雨,沖下山上的樹木,木塞于洞,遂成天池。根據(jù)地質(zhì)堪測:這個記錄不科學(xué),華藝山在侏羅系后期(大約1.41億年前)從四川盆地中隆起,后經(jīng)白堊晚期(大約0.25億年前)的喜馬拉雅運動,對華鎣山產(chǎn)生了強烈的影響,從而變得雄偉壯麗,天池湖就在這個時候誕生。天池這個造山運動自然形成的高山湖泊,湖面達3000多畝,繞湖一周約有27公里湖的中心有一個行似彎月的島嶼,俗稱“月亮島”,面積300余畝,1930年,四川保路同志會會長蒲殿俊撰寫《辟治廣安天池議》,在描繪天池自然美景的同時,呼吁各界人士捐款建公園。他帶頭捐款近一萬元。在他的帶動下,籌措銀幣一萬余元,經(jīng)過兩年的艱苦努力,建成了“天池公園,園中建有柳堤、梅嶺、桂圓。松崗等景點,種上了上百種珍貴花木,匠心獨具。蔚為壯觀。公園建成以后,著名詩人、書法家趙熙來到天池,飽覽勝景,親筆書寫了“天池公園”園名,揮筆題寫了“天池傳俠筆、文苑魯諸生”的千古楹聯(lián)。
了解更多>>
位于西郊,距城區(qū)9公里。天池古名滇池、凌波池,亦稱西湖。中橫巨石,狀若橋梁,將池分為二,內(nèi)池廣一里、長五里,外池廣一里、長三里,水深數(shù)丈。天池成因,說法不一,或說由金沙江河道變遷形成,或說因地震,大地陷落所致,天池內(nèi)遍布荷花,或紅或白的花朵碩大嬌艷,所產(chǎn)之蓮藕,色白如雪,鮮嫩可口,“天池藕粉”至今仍遠近聞名。天池美景,自宋以來多有記述和題詠,為人們所稱頌。公園內(nèi)架有曲橋一座,形成上下兩個湖面。上下湖有湖心島各一個,下湖有兩個半島,遠遠望去,給人以幽深莫測的感覺。蜿蜒迂曲的沿湖長堤,全用條石砌成,高2米多。岸邊建成寬1米的水泥小道,道旁廣植嘉木,綠葉婆娑,倒映湖中,微風(fēng)輕拂,波光粼粼。 園內(nèi)還建有花園、盆景園、薔薇園各一個?;▓@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種有蝴蝶果、象開紅、貼腳海棠、臘梅、紅楓、杜鵑等花木。四時花繁,爭妍斗艷;另有近400平方米的草坪,寸草絨絨,如碧氈鋪地。盆景園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各式樹樁盆景,姿態(tài)各異,巧奪天工。薔薇園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種植有鐵樹、朱蘭、月季、雪松、云竹、廣玉蘭等花木;其中一株雪松,高不盈尺,而枝葉卻鋪了一丈方圓,青灰色長枝如孔雀尾巴,甚是奇特可愛。此外,公園還有30多畝的苗圃地,為城市綠化提供諸如水杉、香樟、懸鈐木、銀樺等樹苗及各種花卉苗種。天池上湖,優(yōu)良品種雪花蓮已廣延二畝多湖面,夏天,荷葉田田,菡萏映目,看去雖不如古天池那么浩渺無涯,但游人仍可領(lǐng)略山青水綠、芰荷飄香的情韻。
天保寨又名天保洞,位于竹海南緣的懸崖峭壁上,為蜀南竹海一級景區(qū),是一個開鑿在幾百米高崖壁中央的長廊式半開合洞寨。原系古代少數(shù)民族藏身和屯兵之地,可容上千人。地勢險峻,高不可攀,僅有一條曲折的棧道相通。天寶寨相傳建于1862年,地方官府為防御石達開太平軍入川而建。地形險要,易于防守,古寨長1500米,高20米,寬10米左右,洞的頂部均系巖石構(gòu)成,多為半邊洞,依洞而建,曲折奇特,內(nèi)有獨具匠心的13道堅固的石寨門,易守難攻,民國初年匪盜為患,又曾作為防匪要寨。天寶寨地勢險峻,在竹海天寶石寨萬仞丹崖上雕刻的“三十六計”大型兵戰(zhàn)石刻,一計一圖,以高浮雕為主,采用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表現(xiàn)形式相結(jié)合,石刻面積近1000平方米,融自然與人文景觀于一體,綿延1公里,氣勢恢宏,獨特而壯觀,是全國最長的石雕壁畫群,更是蜀南竹海品味最高的景點。棧道全長1500米,西連仙寓硐,東至竹海最高處天皇寺山峰,蜿蜒在深山峽谷之間,在莽莽竹海中穿越而過,下面為溪澗交錯的百里丘陵。棧道兩側(cè),綠蔭遮天,藤蔓纏掛,巧石玲瓏,野花飄香。沿途筑有十三道石寨門,如十三座大小不等為險峻、幽奇、古樸的“觀景長廊”。既令人膽戰(zhàn)心驚,望而生畏,又使人感到清幽絕俗,雅趣無窮。人在道上走,仰望絕頂凌空,嶙俯視垂巖千尺,壁陡如削,一條思宴江如綠色的絲帶,在崖下流過,悠然而去。遠看茫茫煙霧,隱隱山林,猶如一幅絢麗多彩、碩大無比的天然山水畫卷。美哉天保寨“長廊”,集奇、險、峻、秀于一身,是萬里竹海中的一處絕妙景觀。
天保寨又名天保洞,位于竹海南緣的懸崖峭壁上,為蜀南竹海一級景區(qū),是一個開鑿在幾百米高崖壁中央的長廊式半開合洞寨。原系古代少數(shù)民族藏身和屯兵之地,可容上千人。地勢險峻,高不可攀,僅有一條曲折的棧道相通。 天寶寨相傳建于1862年,地方官府為防御石達開太平軍入川而建。地形險要,易于防守,古寨長1500米,高20米,寬10米左右,洞的頂部均系巖石構(gòu)成,多為半邊洞,依洞而建,曲折奇特,內(nèi)有獨具匠心的13道堅固的石寨門,易守難攻,民國初年匪盜為患,又曾作為防匪要寨。天寶寨地勢險峻,在竹海天寶石寨萬仞丹崖上雕刻的“三十六計”大型兵戰(zhàn)石刻,一計一圖,以高浮雕為主,采用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表現(xiàn)形式相結(jié)合,石刻面積近1000平方米,融自然與人文景觀于一體,綿延1公里,氣勢恢宏,獨特而壯觀,是全國最長的石雕壁畫群,更是蜀南竹海品味最高的景點。 棧道全長1500米,西連仙寓硐,東至竹海最高處天皇寺山峰,蜿蜒在深山峽谷之間,在莽莽竹海中穿越而過,下面為溪澗交錯的百里丘陵。棧道兩側(cè),綠蔭遮天,藤蔓纏掛,巧石玲瓏,野花飄香。沿途筑有十三道石寨門,如十三座大小不等為險峻、幽奇、古樸的“觀景長廊”。既令人膽戰(zhàn)心驚,望而生畏,又使人感到清幽絕俗,雅趣無窮。 人在道上走,仰望絕頂凌空,嶙俯視垂巖千尺,壁陡如削,一條思宴江如綠色的絲帶,在崖下流過,悠然而去。遠看茫茫煙霧,隱隱山林,猶如一幅絢麗多彩、碩大無比的天然山水畫卷。美哉天保寨“長廊”,集奇、險、峻、秀于一身,是萬里竹海中的一處絕妙景觀。
桃坪羌寨位于岷江上游雜古腦河畔的阿壩州理縣桃坪鄉(xiāng),距離成都163公里,距離縣城41公里,全寨共有98戶人家.至今保存著原始羌寨建筑文化藝術(shù)“活化石”,被人們譽為“神秘的東方古堡”。 桃坪羌寨始建于公元前111年,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羌族建筑群的典型代表,完整地保存了羌族古老的民族特點,背山面水,坐北朝南,布局嚴密工整。所有建筑均以石塊壘砌而成,遠遠望去,一片黃褐色的。
位于四川成都近鄰的道教名山――青城山的后山又一村,占地一百余畝,集餐飲娛樂、休閑渡假、會議設(shè)施于一體,位置幽靜、風(fēng)景秀麗、是目前青城后山環(huán)境最好,面積最大,功能最全的公園式渡假村。 公園自九四年建成以來,象一顆璀璨的明珠,在青山綠水間熠熠生輝,她依山而建,園內(nèi)長廊九曲,小橋流水,傳統(tǒng)的亭廊莊院與現(xiàn)代的歐式建筑完美結(jié)合。建有翰林別莊、漁樵山莊、桃花仙子廟、粉竹幢、滌慮亭、水心亭、慕云亭和數(shù)百米的曲檻棧道,以及書畫院、琴棋樓等。 公園現(xiàn)擁有套房,標準間五十間,普通間三十八間,總床位185個,大小會議廳各一個,還有歌舞廳、卡拉OK廳、KTV包房、音樂茶室、電腦游戲、天然游池、乒乓球室和野味餐廳等多功能設(shè)施,能滿足您各種層次的興趣與愛好。
雜谷唐無憂城遺址位于理縣雜谷腦鎮(zhèn)雜谷河北岸。雜谷河自西北經(jīng)縣南折而北流過。今殘存城垣部分,當?shù)鼐用袼追Q為姜堆,因該城所在原系三國姜維故壘。現(xiàn)存城墻系夯土筑成,平面存局從殘斷墻垣來看原分內(nèi)、外城,一字形排列呈長方形。城四角及東墻中部有馬面。墻底寬7.2米,殘高8.6米,頂寬6米。城墻東、南兩段殘墻總殘長18米尚存,余皆僅有墻體可辯或已被平為耕地。墻體內(nèi)包含有大量漢代石棺葬文化陶器殘片,地下亦有大量漢代陶片及唐代和明清陶片等,而城外東北的地下過去亦多次發(fā)現(xiàn)石鏃。 據(jù)《舊唐書地理志》載:“武德元年,白茍羌降附,乃于姜維城置維州?!显?,河西隴右州縣皆隱,吐蕃贊普更欲圖蜀川,累急攻維州不下,及以婦人嫁維州門者,二十年中生二子,及番兵攻城,二子內(nèi)應(yīng),城遂陷。吐蕃得之,號無憂城。累入兵寇擾西川。韋皋在蜀二十年收復(fù)不遂,至大中末,杜宗鎮(zhèn)蜀,維州首領(lǐng)內(nèi)附,方復(fù)隸四川”。清同治《理番廳志》云,右維州古?quot;三面臨江,殊陡險”。
唐家河自然保護區(qū)1978年建立,1986年被批準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總面積40000公頃。 一、地理位置 保護區(qū)為于四川盆地西北緣青川縣境內(nèi),地處龍門山西北側(cè)摩天嶺南麓。 二、自然環(huán)境 保護區(qū)地勢由西北略向東南傾斜,地形復(fù)雜,峰巒重疊,切割劇烈,北緣的摩天嶺海拔3000米,至西北角大草坪一帶,海拔達3837米,谷地一般海拔1500米以下,屬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 三、動物資源 脊椎動物有310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綠尾虹雉、藍馬雞、紅腹錦雞、大鯢等25種,極為珍貴。鳥類中以生活于灌叢中的畫眉數(shù)量最多,總共有17種。保護區(qū)內(nèi)黑熊約有2000頭。保護區(qū)主要保護對象大熊貓分布密度居四川省之冠,中幼年個體多,健康狀況好。該保護區(qū)內(nèi)的大熊貓活動范圍大、機警靈活。 扭角羚在區(qū)內(nèi)可常見,其集群舐鹽的情景曾使前去觀光的人大飽眼福。這種保護動物棲息,占據(jù)林中不同的空間,各自采食不盡相同的食物,成為相對穩(wěn)定的動物群落。 保護區(qū)內(nèi)雉雞種類豐富,有國家級重點保護動物藏馬雞(圖1~1)、藍馬雞(圖1~2)、紅腹錦雞(圖1~3)。 圖1~1 圖1~2 圖1~3 藍馬雞我國特產(chǎn),瀕危鳥類,雌雄鳥羽色相似,通體藍灰色,頭側(cè)緋紅色,耳羽簇白色,并明顯突出于頸項頂部,棲息環(huán)境的破壞,使其種類僅有30只左右。 四、植物資源 高等植物3100多種,區(qū)內(nèi)生長著不少古老植物,有珙桐、水青樹、連香樹等。植被為典型的垂直分布。1600米以下為常綠闊葉林;1600~2100米為常綠落葉闊葉林;海拔2100~2400米針闊葉混交林;2400~3600米為亞高山針葉林。整個林區(qū)均有糙花箭竹、青川建竹、缺苞箭竹的分布。箭竹面積達8000公頃,成為大熊貓的主要食物基地。區(qū)內(nèi)還有大量藥用植物如:天麻、貝母、沙參、黃連、羌活、大黃(圖1~4)等。
棠湖公園位于雙流縣城邊,距成都十八公里,是以海棠和湖泊為特色的新建仿古園林,占地面積250畝,其中水面70余畝,被譽為川西園林中一顆璀爛的明珠。湖以棠名,園依湖就,故名“棠湖公園”。公園布局為中國古代皇家園林風(fēng)格,多景區(qū),集錦式、環(huán)湖巧建15個景點,均巧妙地融合了雙流縣悠悠的歷史文化淵源,園內(nèi)有兩幅楹聯(lián)是“棠湖”勝景的真實寫照。一聯(lián)是:煙環(huán)霧裹棠千樹;云影波光活一樓。另一聯(lián)是:諸葛遺桑陌,傳留蜀史成千載;海棠醉春秋,臥染川西第二湖。
“何處飛來海上山,兩蓬高峙白云間”,位于營山縣境內(nèi)的太蓬山,曾為川北佛教圣地,海拔731米,方圓40余里。 太蓬山,群山環(huán)繞,有十二峰,崖高數(shù)十丈,溪壑奇秀,兩蓬對峙,松木秀茂,濃蔭蔽日,幽蘭黃花,香滿山谷。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昭宗年間,即建有“太蓬寺”三重大殿,氣勢宏偉大,香火鼎盛。譽為“太蓬仙跡”,列營山縣十景之首。 太蓬山有大太蓬和小太蓬之分。共三個游覽區(qū)、32個景點,以朝陽洞、透明巖和天子讀書臺最為有名。極目遠眺,太蓬十二峰歷歷在目。從東門沿石梯小道拾級而上,“紫氣東來”四個大字迎面而立。于此可聞松濤,可攬松影,回廊曲徑,洞府迭出。千佛巖為唐代中期鐫刻的密宗摩崖造像,雕刻技藝精湛,佛像排列整齊,神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達數(shù)百尊之多;透明巖,孔穴相連,故又稱“穿巖洞”,又因隋代爾朱真人在此棲身,修道煉丹,又謂“棲身巖”。秀士巖,乃李特微時讀書處,俗名“天子讀書臺”,巖下有石床、石桌凳,環(huán)境悠然。經(jīng)透明巖向東行,傳說是12真人成仙之處。透明巖以西數(shù)里,有一舍猁塔,為太蓬寺方丈慧性智公墓地,建于清咸豐四年,七級六方的石塔上刻有27幅浮雕,有手持吉祥果的沙彌,有打“蓮花落”的藝人,有飛禽走獸,千姿百態(tài),引人入勝。太蓬山現(xiàn)存唐至民國石刻題記39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