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在线观看免费视频,视频你懂,黄色毛片免费在线观看,免费看动漫美女全身视频下载,国产日韩欧美网站,乳色吐息,黄色高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目的地 >四川

四川

四川

四川,素有天府之國的美稱。千年古都,人杰地靈;多元文化,民族走廊;巴山蜀水,巍峨壯麗;中國國寶,熊貓故鄉(xiāng);天府美食,譽享天下;無法拒絕的熱辣美食,讓人驚艷的自然風光,古蜀文化的發(fā)源之地,在四川。

寶石湖

寶石湖

寶石湖又叫寶石水庫,是一座始建于1958年,1971年竣工的中型人工水庫。壩高26.8m,壩長203m,湖面面積4000余畝,集水面積162km2,包括馬驛溝、橋溪溝、孫二溝、永安河和白巖河5條河溪的流域??値烊葸_1.03億立方米。      寶石湖是一座以灌溉為主,集灌溉、城鎮(zhèn)生產(chǎn)活用水、發(fā)電、養(yǎng)魚、航運、旅游等多功能的人工水庫。湖內叉道、半道、湖灣、湖心島很多,四周為低山丘陵,自然景觀優(yōu)美。目前,一些小島和半島都種上桃、柑桔等水果和一些柏木樹。春季,桃花島一片艷紅;秋季桔紅滿島,綠水紅島,景致迷人。湖中船只來往如梭,掀起千層微波;野鴨、白鷺等水鳥,時而在空中飛翔,時而鉆入水中覓食,生機勃勃,情景怡人。

了解更多>>

寶山溫泉

寶山溫泉

寶山溫泉位于彭州白水河寶山村。寶山溫泉經(jīng)權威專家鑒定為氟鍶醫(yī)療熱礦水,屬火山巖層水。它富含有氟、鍶、溴、鋰、偏硼酸、偏硅酸、氡等多種消毒物質以及對人體具有極高醫(yī)療保健價值的微量元素。 溫度的作用:一般醫(yī)療浴洗水溫以37-40℃為宜,對人體有鎮(zhèn)靜作用,對于神經(jīng)衰弱、失眠、精神病及高血壓、心臟病、腦溢血后遺癥的患者有很好的療效;發(fā)汗水溫40-43℃,此時的溫度稱為高溫浴,對人體有興奮刺激的作用,對心臟、血管有較好作用,對減輕疼痛,治療人體僵直、神經(jīng)痛、風濕病、腸胃病均有療效,同時,還可改善體質、增強抵抗力、預防疾病的作用。 水壓和浮力的作用:入浴礦泉時,水對人體產(chǎn)生了壓力胸腔和腹腔受到壓迫,影響到循環(huán)器官和呼吸機能,有利尿和治療浮腫的作用。水對人體產(chǎn)生的浮力作用,使人的體重減輕。在地上不能行走的人,在水中活動比較方便,對半身不遂、運動麻痹和風濕病患者進行運動訓練,對恢復健康有很大的作用。氟可防止齲齒、骨質疏松、有壯骨骼的功能;鍶可治療狂燥病,有鎮(zhèn)靜安神、生血、治療心血管病、壯骨的作用;溴有鎮(zhèn)靜作用,具有調節(jié)中樞神經(jīng)的功能;鋰具有鎮(zhèn)靜安神、防治心血管病,生血造血的功能;偏硅酸有消毒、消炎、美容的作用,洗浴之后,感覺皮膚很滑潤細膩,這是由于偏硅酸起軟化血管、防止皮膚衰老、美膚亮皮的作用;氡能促進內分泌,加快細胞的代謝,分解多余的膽固醇和毒性物質并排出體外促進血液循環(huán),對多種老年性疾病、慢性病(如神經(jīng)性麻痹、癱瘓和風濕性關節(jié)炎、腸胃病、心臟病、高血壓和動脈硬化,以及糖尿病和痛風)等療效顯著。 泡溫泉注意要點:一定要記得把身上的金屬飾品摘下來,不然你會很難過的發(fā)現(xiàn)自己心愛的首飾已經(jīng)被硫化成黑色的了。切忌空腹或太飽時入浴,泡溫泉時應多喝水,隨時補充流失的水分。選擇適應自身的高、中、低溫度的溫泉池,一般從低溫到高溫,每次15-20分鐘即可。溫泉不宜長時間浸泡,否則會有胸悶、口渴、頭暈等現(xiàn)象。凡有心臟病、高血壓或身體不適者,不宜泡溫泉,除非經(jīng)醫(yī)生允許。

了解更多>>

寶鏡寺

寶鏡寺

寶鏡寺位于羅江縣新盛鎮(zhèn)的寶鏡村,是一座修建于清代嘉慶至道光年間的古老建筑,距今大約有近200年的歷史。原有建筑面積3000多平方米,整個建筑為木石框架結構。目前保存比較完好的除了石砌的山門和古色古香的文昌宮外,最為珍貴的是文昌宮墻壁上的清代壁畫了。   文物專家稱:寶鏡寺中留存下來的近百幅清代壁畫是四川所罕見的?! ∩拾唏g的這些壁畫主要繪制在寶鏡寺文昌宮兩側的隔墻上,并且多為彩色的國畫形式。畫面講述的多是些古代的神話故事或者民間傳說。盡管經(jīng)過了近兩百年的風雨侵襲,壁畫上那些彩色的畫面所描繪的人物、花鳥、山水和動物等看上去仍然栩栩如生,不少畫面上人物眾多,故事內容極為豐富。有的甚至還可以從畫面上分辨出人物的衣著和身份。從壁畫的形式上看,當年的那些畫師是充分利用了寺廟中用石灰抹平的墻壁的大小,恰如其分地用潑墨、白描和工筆等方法,一絲不茍地完成這些壁畫的。壁畫表現(xiàn)的多為我國古代神話和傳說故事,人物的體態(tài)和表情都十分生動,但是具體內容卻讓人頗費猜詳,有人說是《三國演義》,也有人說是《水滸》。只有那些單幅的山水鳥獸,筆法洗練、簡潔,能夠讓人一目了然?! 倪@些壁畫中,今天的人可以找到古代特別是明清時期人們的衣著、生活習慣、當時的房屋建筑結構、民情風俗的形象的實證,仿佛走進一段遠去的歷史?! 砂倌甑臏嫔?,自然界的風雨浸淫,以及各種原因的人為破壞,寶鏡寺曾經(jīng)先后作過學校、倉庫、加工廠,這批古代壁畫能夠逃脫各種劫難,比較完好地保存下來,流傳至今,也是十分不容易。壁畫顏料多系天然礦物質,盡管許多已經(jīng)風化、脫落,但有些顏色仍然保存了當初的鮮艷、美麗?! $R寺靠山面壩,周圍綠樹成蔭,寺廟前面有一竹林環(huán)繞的堰塘,相映成山光水色。伴之以牛犢喚母,鴨群戲水與周圍的農舍、勞作的農人,特別恬淡寧靜。

了解更多>>

寶鼎景區(qū)

寶鼎景區(qū)

寶鼎始建于唐代,盛于清咸豐年間,以其悠久豐厚的佛教文化聞名天下,寶鼎雄奇險峻的自然風光和悠遠厚重的佛教歷史文化、曾傾倒過歷代無數(shù)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銘石詩文和佳作名聯(lián) 吸引了大批川渝游客前來旅游觀光.朝山敬香。   寶鼎是華鎣山主峰之一,周圍群山拱衛(wèi),山形似鼎,故稱寶鼎。其海拔1590.8米,宛如巨人屹立于群山之巔,素有“東朝寶鼎,西朝峨嵋”之說,享有“山河俯瞰周千里,絕頂?shù)桥R眼界寬”之美譽,是我國八大佛教勝地之一。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建寺于山頂,名“瑞峰禪寺”,后改名“光明禪寺”,再改為“光明寺”,傳說是“普賢大士現(xiàn)身顯圣之地”。寶鼎風光秀美,神奇壯麗,“四絕”、“八景”,天下稱奇。歷代官宦信徒、墨客騷人,紛至沓來,燒香拜佛,虔誠祈禱,觀光獵奇,飽覽風光,留下不少詩詞歌賦,傳于后世,清代釋昌言主編的《華銀山志》就收錄了200多首(篇)。寶鼎有“一腳踏四縣”之稱,山頂屬華鎣市,北東、東為鄰水縣,西為華鎣市,東南為重慶渝北區(qū),南為重慶合川市。從寶鼎西麓溪口上寶鼎,原有兩條路,一條經(jīng)東林寺、聽秋亭、土地廟、青龍嘴、木石居、女媧廟、伏虎寺、報恩寺、黃龍寺、白云庵、玉壁巖、歡喜坪至寶鼎;另一條經(jīng)聽秋亭、三百梯、崇福寺、經(jīng)樓堂、金粟山房、小獅子林、白云庵至寶鼎。從東麓登寶鼎也有兩條路,一條由鄰水經(jīng)碧云庵、恒興寺、敬佛庵、三圣寺、龍泉寺、南宗堂至寶鼎,另一條由江北廳(現(xiàn)重慶渝北區(qū))的大庵,萬佛堂、南宗堂至寶鼎。前山后山沿途原有39座寺廟,但多被毀壞,現(xiàn)正逐步恢復。

了解更多>>

寶頂溝自然保護區(qū)

寶頂溝自然保護區(qū)

寶頂溝自然保護區(qū)地處茂縣東北部,地理位置介于東經(jīng)103°40′~104°10′,北緯31°39′~32°10′之間。南北長60余公里,東西最寬處45公里。北與松潘縣為鄰,東與北川縣分界,南與安縣和綿竹接壤,西以岷江干流河谷坡為界。保護區(qū)總面積884平方公里。該保護區(qū)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過渡的龍門山脈北段和岷山山脈南段交匯地帶,是西南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熱點地區(qū)之一。寶頂溝自然保護區(qū)地質構造復雜,地勢中北部高,東南部低。保護區(qū)最高海拔4769.3米,最低海拔900米,受構造格局的影響,中南部山嶺呈南北走向,嶺谷相間排列,形成“小橫斷山”。 生物資源 寶頂溝自然保護區(qū)地處我國9個陸地類生物多樣性保護關鍵區(qū)域中的岷山----橫斷山(川西北)區(qū)域。由于受第四紀冰川影響小,生物種群匯集,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 植物資源 據(jù)調查和資料統(tǒng)計,該保護區(qū)有各種植物2419種。其中:地衣和蕈菌164種,苔蘚植物86種,蕨類植物140種,種子植物2029種。分布在多類經(jīng)濟價值較高和極具發(fā)展前途的資源植物。如藥用植物(紅景天、纈草、紅豆杉等)、木材纖維植物、禾本科高大草本植物、芳香油類植物、單寧類植物、淀粉和糖類植物、觀賞類植物。 根據(jù)1999年8月發(fā)布實施的保護植物名錄,保護區(qū)共有受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17種,其中屬于國家Ⅰ級保護植物有5種,即珙桐、銀杏、紅豆杉、南方紅豆杉、獨葉草。Ⅱ級保護植物有12種,即連香樹、水青樹、八角蓮、岷江柏木等。這些保護植物共占全國保護植物的6.18%。 動物資源 保護區(qū)地處東洋區(qū)和古北區(qū)類群交匯地帶,區(qū)內動物資源豐富。哺乳動物有90種,分別隸屬于7目26科64屬。區(qū)內已知獸類共27種。占分布于四川的特有獸類的47.37%,主要有大熊貓、金絲猴、牛羚、巖羊、蘇門羚。珍稀、瀕危獸類近40種。主要有金絲猴、大熊貓、小熊貓等。 保護區(qū)內分布有211種和亞種的鳥類。分隸于14目42科127屬。分布于保護區(qū)內的我國特產(chǎn)鳥類計有30種。占保護區(qū)鳥類種數(shù)的14.22%。主要有斑尾榛雞、血雉等。區(qū)內分布有40多種珍稀、瀕危和特有鳥類。主要有斑尾榛雞、雉雞、金雕等。有爬行動物25種,分隸屬于1目1科21屬。分布在中、低山區(qū)主要有草綠龍蜥、蹼趾壁虎、藍尾石龍子、?蜓、紫灰錦蛇;高山區(qū)主要有北草蜥、山烙鐵頭和菜花烙鐵頭等。其中珍稀爬行類中有11種。如麗紋龍蜥、峨眉地蜥等。 區(qū)內有兩棲類29種。分隸于2目7科14屬29種。其中有許多是珍稀種或特有種。如大鯢(娃娃魚)、細痣疣螈、沙坪角蟾、高原林蛙等。 保護區(qū)有魚類、瀕危魚類10多種。主要有虎嘉魚、多帶高原鰍、中華裂腹魚、松潘裸鯉等。

了解更多>>

褒先寺

褒先寺

褒先寺位于華瑩市以西10公里的永興鎮(zhèn),乃南宋資政大學士、少師安丙故宅,占地約3450平方米,是一座四重殿宇加配殿。廂房的龐大建筑群殿字為單檐歇山式木結構建筑,康熙、乾隆年間曾重修。前殿較為寬廣,三開間,殿內正面塑有彌勒佛像,兩側為四大天王。后有一石平橋,橋欄石雕精美,橋下池水清澈,光亮照人。中殿為鏤孔浮雕,內有大型石刻一幅,上雕龍鳳圖案;正殿從石梯進入,橋下是長方形水池,橋欄浮雕巧奪天工,石欄上刻有各式各樣的人物,后殿塑有許多神像。環(huán)繞殿宇的是青青羅漢竹,傳說這羅漢竹里每一小節(jié)都坐有一個羅漢,因為這里皇城未立成,故羅漢氣壓了,因而再也不見其影蹤。殿內據(jù)說有九口井,井水清涼可口,供僧人們飲用。后一尊者僧人病故,九口井便不再出水,現(xiàn)有兩口井清澈可見。褒先寺現(xiàn)正在投資擴建重修,大門前的二龍戲珠石雕像,栩栩如生,一些善男信女常來這里求神拜佛,因而香火不斷。褒先寺是廣安市七大旅游開發(fā)源地之一,并列人四川省旅游總體規(guī)劃,是華瑩市文物保護單位。

了解更多>>

包座原始森林

包座原始森林

包座原始森林位于若爾蓋縣城東部的包座鄉(xiāng),距縣城85公里,40萬畝原始森林遮天蔽日,連綿數(shù)百公里,云杉、冷杉、柏木,古木參天,與黃龍、九寨溝連成一片,融為一體,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綠色屏障,沙棘樹、野葡萄、山花紅、隨手可摘,酸甜可口。原始森林中獐、鹿、麂、兔、馬雞、棕熊、野豬等平分秋色動物,常常出沒于山灣田邊,每當日出,黃昏,縷縷金光,像無數(shù)利箭一般射向幽深密林中木落松堆積的彈簧墊上,當您邁步于神秘的原始森林中,涓涓細流來源于林中涌出的地下水,你會為大自然賦于人們美境而贊不絕口,與被譽為“童話世界”和“人間瑤池”的九寨溝、黃龍相比有異曲同工之妙。古樸別致的藏族山寨,原始針葉的古木花草,溝谷幽靜中的怪石嶙峋和獨景生情的民族風俗是包座原始森林風景區(qū)的四大奇觀。

了解更多>>

包坐戰(zhàn)役遺址

包坐戰(zhàn)役遺址

包座戰(zhàn)役遺址位于若爾蓋縣求吉鄉(xiāng)和包座鄉(xiāng)交界處,南北長10公里、東西寬6公里。分上、下包座,多為高坡、森林地帶,扼松(潘)甘(肅)故道要沖。遺址現(xiàn)存有國民黨軍修筑的地堡、戰(zhàn)場及國民黨軍指揮部達戒寺。   1935年8月29日紅三十軍和紅四軍發(fā)動包座戰(zhàn)役,經(jīng)過一天一夜的英勇奮戰(zhàn),殲敵四千余人,俘敵八百余人,繳獲大量的槍枝彈藥和物資,取得重大勝利,打開了北上的通道,使紅軍北出四川創(chuàng)建川陜甘根據(jù)地的計劃得以實現(xiàn)。現(xiàn)為州級文物保護單位。

了解更多>>

傍河景區(qū)

傍河景區(qū)

傍河,即桑堆鄉(xiāng)一帶,距稻城縣10余公里,步行去即可,一路上景色美不勝收。由河流、青稞田、樺林、村落和寺院組成的高原田園風光。是攝影和打發(fā)時光的好去處。傍河的田園風光適合一早一晚。光線斜射時,如果有炊煙或薄霧更是無比秀麗,附近山上河邊的楊村,常常被一束天光所罩,不要放過這些美麗的瞬間。注意尋找開闊的位置,并要留心附近光源方向山的高度,以防因山高日出推遲或日落過早。傍河與色拉是拍攝黃楊林與紅草灘的最佳地點,盡管稻城步步皆美景,但此處的色彩對比度無疑是最鮮明的,趕上晴天的話,黃昏和日初時分的景色令人激動的暈旋,藍天,白云,黃楊,紅草,雪山,綠水??色拉村是藏民集居地,如果能有幸的被邀請去熱情好客的藏民家吃喝玩樂,那簡直是一大幸事。

了解更多>>

棒托寺

棒托寺

棒托寺坐落在阿壩州壤塘縣茸木達鄉(xiāng)則曲河畔,距縣城32公里。 棒托寺藏語意為“草壩上的寺廟”,顧名思義寺廟周圍山青水秀,鳥語花香,古剎經(jīng)幡獵獵,香客絡繹不絕。寺廟背靠瞻巴拉山,面對象山和大渡河支流則曲河。眺望象山伸出長鼻暢飲則曲渡河水,把河流彎曲成“U”字形,妙不可言。瞻巴拉山像一尊神佛塑像巍然屹立,著名的佛教密宗修行圣地密咒修行洞、仙人洞、格薩爾修行洞、喜瓦拉傳承修行洞,吉祥八寶物、轉王七寶分布其中。傳說公元前4世紀印度的一位圣人跋山涉水來到這里修行成佛。 棒托寺始建于元代,占地面積10229.4平方米,規(guī)模宏大,建筑風格獨特。寺廟僧侶200余,均信奉紅教、覺囊教,廟旁伏臥名揚海內外的石刻藏文大藏經(jīng)《甘珠爾》、《丹珠爾》。據(jù)史料記載,石刻大藏經(jīng)從明正統(tǒng)年始由60余名石匠辛勤鐫刻達9年而成,大藏經(jīng)高9.7米、長46米、寬13米,占地598平方米,是國內外稀有的石刻佛堂和藏學經(jīng)典,也是最完整的一部石刻大藏經(jīng),具有極高的文物和藝術研究價值。2001年已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棒托寺喇嘛塔及石經(jīng)位于壤塘縣茸木達鄉(xiāng)東北1公里處的青山綠水間。表面上看它僅是一座藏傳佛教寧瑪派的小廟宇,可這里因古剎四周堆放著50萬片大大小小的石刻佛經(jīng)而早已聞名遐邇。它以規(guī)模宏大的石刻佛經(jīng)堆和巍峨壯觀的大佛塔群而著稱。為寧瑪派寺院,建于元代,現(xiàn)存明、清時期塔群及石經(jīng)一處。塔群共39座,分別建于明萬歷四十六年(公元 1618年)、清康熙十七年(公元 1678年)、清宣統(tǒng)二年(公元 1910年)及現(xiàn)代,塔內有明代以后的大量佛經(jīng)故事壁畫,塔群分布于長46.5米、寬25米面積內。   該塔群在歷史上與西藏降扎寺、甘孜色達寺塔群齊名,并稱藏區(qū)三大塔群。   塔群中部有保存完好的明清藏文石經(jīng),氣勢雄偉,巍巍壯觀。其規(guī)模在全國藏區(qū)亦屬罕見。石經(jīng)用不規(guī)則片石兩面鐫刻,總數(shù)50萬余片,堆放于長46米、寬16米、高9.2米范圍內,并按經(jīng)文順序整齊疊放。其中明正統(tǒng)三年(公元1438年)刻的《嘎木絨》經(jīng)置于中部,歷時8年。由寺中僧人仁清達爾基所刻《甘珠爾經(jīng)》,繞外圍一周堆放。   該石經(jīng)據(jù)考為世界之最,墻面上有眾多窗口,每個窗口中都有醒目的石經(jīng)目錄以及觀世音、金剛手、文殊、蓮花生等石雕神佛像與佛塔、八寶吉祥圖、六字真言等精美的宗教藝術品。整個石經(jīng)都是在不規(guī)則的石板上用藏文印刷體精心鐫刻而成,文字清晰,工藝精湛,刀法嫻熟。如此龐大的石經(jīng),有共性,有個性,渾然一體,其內容之豐富,規(guī)模之宏大,數(shù)量之眾多,的確是舉世罕見,堪稱川西北高原上的一大奇景。 棒托古剎浩大的石經(jīng)工程,僅露出地表的墻就長15米,寬12米,高9米許,是阿壩州乃至四川省保存最完好、規(guī)模最宏大的石經(jīng)墻,不僅在藏區(qū)實屬罕見,就是在我國現(xiàn)今發(fā)現(xiàn)的7處石經(jīng)堆中,它也是名列榜首的,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藏學、民族學、藝術家等許多方面的研究工作者也常來此考察、研究,無不為之嘖嘖稱奇。 石刻大藏經(jīng)周圍以500年歷史的降魔塔為中心,點綴著“萬佛塔”、“尊勝塔”、“菩提塔”、“勝樂塔”、“多聞塔”、“仙人塔”、“長壽塔”、“時輪塔”、“伏魔塔”等32座塔,有的塔高達42米,有的則只有6米高,高低大小形狀各異的塔錯落其間。塔內塑有釋迦牟尼、觀世音等幾千尊菩薩,繪有幾萬幅各種佛像畫,尊尊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塔林東側有一菩提小塔,高6米,塔基周長12米,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據(jù)該寺的活佛介紹,每逢吉日或藏歷十、十五日,塔內會傳出朗朗的誦經(jīng)聲和各種美妙的法器聲。因此,僧侶、香客擇時前去聆聽,人人以聞為榮。 歷史悠久的棒托寺以其壯麗的廟宇、稀世的石刻大藏經(jīng)、壯觀的塔群及周圍秀美的山水傲居于青藏高原一隅,堪稱是藏文化的一朵奇葩。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暢享自駕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