蟆頤觀,距縣城僅4公里,坐落于岷江河?xùn)|岸,占地約380畝。因山形似蛤蟆微鼓兩頤而得名。蟆頤觀景區(qū)山環(huán)水繞,古木參天,風(fēng)景秀麗。始建于唐,成化年間的眉州太守許仁寫的《眉州八景》詩,其中“蟆頤晚照”和“江鄉(xiāng)夜月”都是蟆頤山景點(diǎn)。晚明時期,馮夢龍?jiān)凇缎咽篮阊浴分羞€將蟆頤山和峨嵋山并列,作為眉州“山水之秀,鐘于人物”的證據(jù)。四川是我國道家的發(fā)源地,蟆頤觀是四川的三大道觀之一。現(xiàn)在主建筑物為重瞳觀大殿。大殿始建于明朝,世事滄桑,其勢依舊是古樸雄偉。相傳明朝的時候這里面曾有個道士,雙目四個瞳孔,所以就稱為重瞳古觀。1992年的時候,里面重新塑了三個真人像:一個是上清,一個是玉清,還有一個是太清,稱為三清殿。 昔年,山上有修建于唐代初年的重瞳古觀,據(jù)說是四目仙翁之真府,故名。明末毀于兵,清代康熙年間知州趙惠芽、金一鳳曾先后重修。觀內(nèi)早前樓臺亭閣,曲欄橫檻,幽靜清雅;更晨鐘暮鼓,間以竹韻松濤,塵聲盡銷,令人心曠神怡。其“蟆頤晚照”,為古眉州著名八景之一。兀立玻璃江邊,高二丈多,頂平,面積660平方米,東北有蟆頤堰溝纏繞,西南為玻璃江水環(huán)衛(wèi)。宋有共飲亭建其上,宋嘉定年間州牧魏了翁擴(kuò)建為江鄉(xiāng)館,以后又建望江樓。登上望江樓,俯瞰玻璃江,但見船影綽綽,風(fēng)帆點(diǎn)點(diǎn)。每當(dāng)夕陽西下,便聞漁歌唱晚。入夜,月臨江渚,清輝浸透山林,漫染樓閣,置身此地,如入仙景。故“江鄉(xiāng)夜月”亦為古眉州八景之一。玻璃江為岷江的一段,水流平穩(wěn),江水透明而深藍(lán),故名。據(jù)舊志載,唐代左拾遺孟昭圖為宦官田令孜所害后沉于此。故望江樓外附建有二忠祠,祀孟昭圖、魏了翁。樓在二十余年前拆毀。 大殿為明代成化十七年(1481)重建,現(xiàn)存基本完好,占地面積258平方米,木結(jié)構(gòu)歇山式屋頂,單檐,抬梁式梁架,九架椽屋施5柱,前檐下施斗拱7朵,左右各施半拱6朵。面闊3間11.1米,進(jìn)深3間10.85米,通高8.6米,有臺基2層,第一層為虛彌座臺基,高0.3米,垂帶式踏道2級,長14.3米,寬3.95米,第二層素面臺基,高0.6米,階梯式踏道3級。第一層臺基邊有欄桿,高0.85米。山門為清代新建,面闊7間14米,進(jìn)深4間6米,建筑面積84平方米。為重檐廡殿頂,檐下施如意斗拱。 大殿前石階下正中有一洞。洞口高2.3米,寬1.7米。洞口石壁上橫鐫“仙翁勝境”。下石梯三十級有一清泉,泉水自石罅中流出,澇不溢,旱不枯,汲之不盡,其味甘甜、涼爽,沁人肺腑,游山香客都以能飲一口泉水為口福。清康熙六年(1667),眉州知州趙惠芽手書“老人泉”三字刻石上;同治二年賜進(jìn)士出身的胡子材曾題詞于洞口,現(xiàn)仍然鑲嵌于石壁之間。泉中有象征吉祥的白蟹,不時從石縫中爬出。老人泉旁有丹荔一株,枝葉茂盛,翠蓋如傘,狀如榕樹,其肉厚籽細(xì),酸甜可口,乃荔枝中付佳品。 蟆頤觀四周有火磚圍墻,高約八尺。圍墻內(nèi)外,銀杏楨楠,古木修竹,參差錯落;奇花異草,藤蘿蔓繞,百鳥嚶鳴。班竹是蟆頤山的特產(chǎn);蟆頤紫芝,即竹楠菌,鮮脆可口,尤屬菌中珍品。山之右邊有洞曰“龍洞”,水潺潺流出,終年不斷。 過去有人概蟆頤八景為“玉蟹呈祥”、“丹荔流香”、“虎灘釣月”、“龍洞探云”、“朱蘭擷秀”、“紫芝延年”、“神燈夜游”、“玻璃曉鏡”。歷代文人墨客對蟆頤山的題詠很多。 1986年5月,樂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 2001年9月,眉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 地址: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qū)蟆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