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師洞是青城山的主廟,相傳是東漢末年的道教始祖人稱“天師”的張道陵在此講經(jīng)傳道,故此,青城山也就成了中國道教的發(fā)祥地之一,殿中供有唐朝石刻三皇天師洞、始建于隋朝(公元605—618年)。古名常道觀、距建福宮約4里,建在白云溪和海棠溪之間的山坪上,海拔高度1000米。背后為第三混元頂,峭壁如五彩畫展,左接青龍崗,右連里虎塘,三面環(huán)山,前方白云谷視野開闊。萬樹凝姻罩峰奇。古觀靠山處有一洞窟,傳說是張陵天師結茅居住過的地方,所以一般人都叫這兒為“天師洞”。
天師洞的內山門,與三清大殿、黃帝殿布置在中部線上,顯的氣勢恢宏。圍繞著三清大殿的層層樓堂,均有曲折回環(huán)的外廊連通,曲徑通幽。大殿為重檐歇山頂樓閣式建筑。大殿樓上為“無極殿”,有明代文物木雕屏花。三清大殿和它旁邊三皇殿內唐玄宗的手詔碑是這里最珍貴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