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峨眉山鉆天坡。原名初喜亭,意為游人到此,以為快到頂了,心里歡喜。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擴(kuò)建為寺,因廟前有一六角形小池。傳說普賢善薩騎象登山時,曾在寺前一六方池中汲水洗象,故得名。1981年、1983年相繼新建詠月樓于寺后,半巖花雨亭子寺左洗象池畔。建筑規(guī)模較大,面積達(dá)3600平方米。屋頂為錫瓦、鉛皮覆蓋。殿內(nèi)祀觀音、地藏、大勢至。衣紋飄逸,體態(tài)端莊。殿宇寓于一片冷杉林中,海拔約2100米。每當(dāng)云收霧斂,碧空萬里,月朗中天,萬籟俱寂,宛若置身霄漢。唐詩人李白有《峨眉山月歌》詠贊峨眉月。“象地夜月”素稱“峨眉十景”之一。這一帶又系猴群棲居處,常沿路邊甚至入寺向游人索食,野趣無窮。
從洗象池至金頂,山高坡陡路難行,其中雷洞坪是峨眉險境之一。今接引殿至金頂已架客運(yùn)索道,游人可免攀險坡之難,順利到達(dá)金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