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大地的每一寸土壤都飽負歷史的厚重內(nèi)涵,以文明見證者的姿態(tài)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華夏子孫。去陜西自駕游的最佳季節(jié)是每年的春季到秋季。有秦始皇兵馬俑,大雁塔,西安城墻,大唐芙蓉園,華清池,翠華山,黃帝陵,驪山國家森林公園,黃巢堡國家森林公園,秦始皇陵等陜西景點。
過青柯坪,轉彎、過橋,上陡坡之后,會發(fā)現(xiàn)有一大石壁上篆刻“回心石”三個大字,何時何人所題刻,無從考證。為什么起名“回心石”呢?原來,這里距山門口已五公里之多,雖然一直走在峪道,但坡陡路長,人確很累,到這里才算真正開始上山,況且眼前就是又陡又長,又窄的千尺幢,百尺峽,勢如刀削,天開一線。游人到此常常畏險不前,許多人因而原道返回,因而取名“回心”。 但民間還有一傳說,說的是元朝道士賀志真帶領2個徒弟在華山開道鑿洞,每鑿一洞,就讓給別人,這樣天長日久,兩徒弟就有些不高興,認為,本想跟上師傅學點東西,現(xiàn)在不但沒學到什么東西,而且天天吃苦鑿洞,這什么時候是個頭???這天,師徒三人在南天門外懸空造洞時,兩徒弟心懷測,砍斷繩索,眼看師傅墜入深淵。兩徒弟隨即下山,當走到“回心石”處與師傅相遇,因此已知道師傅已經(jīng)成仙,不是凡人了,于是悔恨不已,決心回心轉意,又隨師傅上山修煉。后來兩徒弟也都修煉成仙了。
了解更多>>
東峰,海拔2090米,是華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東得名。峰頂有一平臺,居高臨險,視野開闊,是著名的觀日出的地方,人稱朝陽臺,東峰也因之被稱為朝陽峰。。峰上有三茅洞,洞內(nèi)有陳摶像,洞外有甘露池。附近的清虛洞前有一孤峰,峰頂上有鐵瓦亭一座,鐵棋一枰,據(jù)說宋太祖趙匡胤曾在這里和陳摶下棋,棋敗,將華山輸給陳摶,亭遂得名“賭棋亭”。 東峰由一主三仆由個峰頭組成,朝陽臺所在的峰頭最高,玉女峰在西、石樓峰居東,博臺偏南,賓主有序,各呈千秋。古人稱華山三峰,指的是東西南三峰,玉女峰則是東峰的一個組成部分。今人將玉女峰稱為中峰,使其亦作為華山主峰單獨存在。 古時稱登東峰道路艱險,《三才圖會》記述說:山崗如削出的一面坡,高數(shù)十丈,上面僅鑿了幾個足窩,兩邊又無樹枝藤蔓可以攀援,登峰的人只有爬在崗石上,腳手并用才能到達峰巔。今已開辟并拓寬幾條登峰臺階路,游人可安全到達。 東峰頂生滿巨檜喬松,濃蔭蔽日,環(huán)境非常清幽。游人自松林間穿行,上有團才綠蔭,如傘如蓋,耳畔陣陣松濤,如吟如詠,頓覺心曠神怡,超然物外。明書畫家王履在《東峰記》中談他的體會說:高大的檜松蔭蔽峰頂,樹下石徑清爽幽靜,風穿林間,松濤涌動更添一段音樂般的韻致,其節(jié)律,此起彼伏,好象吹彈絲竹,敲擊金石,多么美妙啊。 東峰有景觀數(shù)十余處,位于東石樓峰側的崖壁上有天然石紋,象一巨型掌印,這就是被列為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岳仙掌,巨靈神開山導河的故事就源于此;朝陽臺北有楊公塔,與西峰楊公塔遙遙相望,為楊虎城將軍所建,塔上有楊虎城將軍親筆所題“萬象森羅”四字。此外,東峰還有青龍?zhí)?、甘露池、三芧洞、清虛洞、八景宮、太極東元門等。遺憾的是有些景觀因年代久遠或天災人禍而廢,現(xiàn)僅存遺址。八十年代后,東峰部分景觀逐步得以修復。險道整修加固,亭臺重新建造,在1953年毀于火患的八景宮舊址上,已重新矗立起一棟兩層木石樓閣一座,是為東峰賓館。
純陽觀在玉泉院東,文仙峪口,始建于明,因供奉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得名。又因觀內(nèi)兩廂有民國年間道士孟元照及弟子孫亨純募修的十二孔石洞,以又被當?shù)厝怂追Q為十二洞。 觀的建筑模式為一座北方園林,占地十余畝,觀門前曲水修竹,觀內(nèi)古樹婆娑,且伴有奇花異草交相輝映,環(huán)境清幽,雅靜宜人。觀的主體建筑為呂祖殿,座南向北,五開間,磚木結構。殿堂正中供奉呂祖坐像,其雙眉斜飛,鳳眼溢彩,神態(tài)端祥,超然物外。傳說他成仙之前曾在純陽觀南的文仙峪隱居修行,故峪被命名為文仙峪,他打坐的地方被稱為呂洞賓造墨處。又因后世多有隱者假追隨呂祖仙蹤,文仙峪內(nèi)呂祖廟香火甚盛,還立了廟會,每年正月初九,香客紛至沓來,小小的文仙峪容納不了,后人便在文仙峪口筑觀以方便香客,又稱其為文仙峪呂祖廟的下院。
登上華山北峰,再向南折,經(jīng)擦耳崖,過上天梯,便有一長嶺呈現(xiàn)眼前。它莽莽蒼蒼,蜿蜒盤旋,好象蒼龍騰空,所以被稱為“蒼龍嶺”。全長約1500米,開鑿石階246級,寬一米,嶺脊坡度40°,行走其上,心驚目眩。此嶺只有2尺多寬,兩旁萬丈深壑,勢陡如削。嶺脊上下高差約500米,坡度在45°以上。在這里遙望青松白云,耳聽風聲大作,游人到此,莫不驚嘆。 唐代以前,此路初通,僅鑿石窩,登嶺為爬行,下嶺要退行,如騎龍背。上至“龍口”有一平臺,上刻“韓退之投書處”六個大字。相傳唐朝大文學家韓愈在八仙協(xié)助下,上了險峻的華山。游后下到蒼龍嶺,只見兩旁深谷萬丈,云霧彌漫,山風呼嘯,一道寬約2尺,長長的山脊時隱時現(xiàn),象一條青龍在空中舞動。他只覺得頭暈目眩,四肢無力,好象整個大山都在晃動,便臥倒在神逸崖 下,放聲大哭。他一彎腰,筆從背包中掉出,他急取出硯臺,展開彩箋,草草向家人寫了一封遺書,投到嶺下的青柯坪。恰好當時華陰縣令和夫人正在九天宮進香,接到書信,忙派差人把韓愈從嶺上背下來,李肇在《國史補》中詳細記載著韓愈的怯弱,觀看了韓愈投書處,卻放聲大笑。遂在“韓退之投書處”旁又題刻“蒼龍嶺觀韓退之大哭辭家趙文備百歲笑韓處”。清代李柏登山至此,又在此刻道:“華之險,嶺為要。韓老哭,趙老笑,一哭一笑傳二妙。李柏不哭亦不笑,獨立嶺上但長嘯?!? 1964年,將原嶺魚脊鑿平加設欄桿,1985年又下鑿尺許,才將嶺道拓寬。1997年為解決因游人多而發(fā)生堵塞現(xiàn)象,華山管理局又在蒼龍嶺東邊加修了一條復道,旅游旺季,一上一下,非常方便。
北峰又名云臺峰,是登臨其它四峰的要沖,高雖不及其它幾峰,但山勢非常險峻,三面都是絕壁,只有一條山嶺通向南面,形勢十分險要,是易守難攻之地?!爸侨∪A山”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里,1949年,國民黨殘部想借華山北峰之險負隅頑抗,解放軍在老鄉(xiāng)指點下,用竹桿和繩子從絕境處登上北峰,從而全殲華山守敵。北峰頂上還有道觀真武宮,倚山而建,造型別致,風景宜人。
華山古稱“西岳”,是我國著名的五岳之一,它南接秦嶺,北瞰黃渭,扼守著大西北進出中原的門戶。 華山是由一塊完整碩大的花崗巖體構成的,現(xiàn)在的華山有東、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南峰“落雁”、東峰“朝陽”、西峰“蓮花”,三峰鼎峙,“勢飛白云外影倒黃河里”,人稱“天外三峰”。還有云臺、玉女二峰相輔于側, 36 小峰羅列于前,虎踞龍盤,氣象森森,因山上氣候多變,形成“云華山”、“雨華山”、“霧華山”、“雪華山”給人以仙境美感。華山的著名景區(qū)多達 210 余處,有凌空架設的長空棧道,三面臨空的鷂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絕崖上鑿出的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等,其中華岳仙掌被列為關中八景之首。此外華山還是神州九大觀日處之一。華山觀日處位于華山東峰 ( 亦稱朝陽峰 ) ,朝陽臺為最佳地點。華山還是道教勝地,為“第四洞天”,有陳摶、郝大通、賀元希最為著名的道教高人。山上現(xiàn)存七十二個半懸空洞,道觀 20 余座,其中玉泉院、東道院、鎮(zhèn)岳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 風味美食:涼皮、涼粉、鍋貼、大刀面、豆腐腦、踅面、黃河鲇魚、大刀面、踅面。
花石浪遺址位于陜西省洛南縣城關鎮(zhèn)東河村后花石浪山上,是兩個相距約30米的舊石器時代洞穴,時代距今約50萬年。 這里發(fā)現(xiàn)早期人類牙齒化石,被命名為“洛南人牙齒化石”。南洞的發(fā)現(xiàn)尤為豐富,在20余平方米的洞室內(nèi)及洞口附近,有多達3萬件以上的石制品發(fā)現(xiàn)。石制品以石英和石英巖礫石為原料,主要是石核、石片與廢片。石器有刮削器、尖狀器與雕刻器及少量大型砍砸器。還有灰燼等早期人類生活遺跡的發(fā)現(xiàn)。北洞也發(fā)現(xiàn)少量石制品及加工石器的遺跡。哺乳動物化石包括大熊貓、犀牛、貘等20多個種類。在遺址周圍30公里范圍內(nèi),還有70余處舊石器地點發(fā)現(xiàn)。 花石浪遺址集中反映了早期人類在該地區(qū)的頻繁活動,也為研究中國舊石器時代文化發(fā)展,特別是南北方的文化交流帶來重要信息。
陜西省戶縣是全國聞名的農(nóng)民畫鄉(xiāng),全縣有業(yè)余美術作者二千多人??h里從十歲左右的小孩子,到六十多歲的老人,不少人都能揮筆作畫。戶縣農(nóng)民畫誕生于1958年。二十多年來,廣大農(nóng)民美術作者一手拿鋤,一手拿筆,堅持業(yè)余作畫,以農(nóng)村實際生活為題材,采取黑板報、壁畫、水粉畫、剪紙、木刻、幻燈等美術形式,已創(chuàng)作了十幾萬幅獨具風格的美術作品。 戶縣農(nóng)民畫憑借其獨特的風格,深受矚目。為了滿足國內(nèi)外觀眾的要求,1976年修建了“戶縣農(nóng)民畫展覽館”。展出近二百多幅有代表性的作品。這些作品真實而生動地反映了我國農(nóng)村在各個不同發(fā)展階段所經(jīng)歷的深刻變化。不僅具有審美價值,很多還具有史料價值。 該展館位于戶縣畫展路,分8個展廳,展出的戶縣農(nóng)民畫具有強烈的鄉(xiāng)土氣息,鮮明的時代特征,其構思之巧妙,手法之新穎都令人驚嘆。 戶縣農(nóng)民畫是近30年來該縣2000多名農(nóng)民美術作者堅持業(yè)余創(chuàng)作,在傳統(tǒng)的繪畫基礎上開拓創(chuàng)新發(fā)展而成得一簇奇葩。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農(nóng)民缺少審美情趣??墒牵吹搅藨艨h農(nóng)民的作品,這種觀點一定會大大改觀。這些農(nóng)民畫筆調(diào)清新,別具風格,既來源于生活,又對生活作了藝術描繪;既是農(nóng)民的生活紀錄,又是浸透作者勞動汗水的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的畫卷。農(nóng)民畫的優(yōu)秀作品,不但譽滿全國,而且多次到國外展出,甚至被有的外國朋友編印成冊,出版發(fā)行,廣泛宣傳。戶縣農(nóng)民畫展覽館的建成和戶縣農(nóng)民畫在國內(nèi)外的展出和宣傳,對促進世界人民和中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加強文化交流,增進友好合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據(jù)《史記·周本紀》載:后稷是帝嚳的元妃姜媛的兒子,名叫棄。兒時就有巨人之志,好種樹、麻、菽、麥,成人后遂好耕作,教民稼穡。帝堯舉為農(nóng)師,封于有邰(故址在今咸陽市武功縣境內(nèi)),號曰后稷,別姓姬氏。后人為了紀念這位中國農(nóng)業(yè)始祖的不朽功績,遂建立了后稽教稼臺。與此相鄰的楊陵農(nóng)科城和現(xiàn)已成立的國家級楊凌農(nóng)業(yè)高新技術示范區(qū),可視為我國古老的后稷教稼臺的歷史傳脈。
美麗的紅寺湖,有如一個天然的碩大的盆景,鑲嵌在南鄭縣西南的綠水青山之中。景區(qū)面積約35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88.2%,距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漢中市25公里,是漢中最具魅力的生態(tài)風景旅游區(qū)。 紅寺湖風景區(qū),四季景色秀麗。景區(qū)有桃花島、楠竹林生態(tài)園、孤山山莊、天鵝湖、釣魚島、天然浴場、民俗村、紅寺、祈兒寨......30多個景點組成寬廣的水域、茂密的森林,突起的島嶼、雄奇的紅寺山,美如一幅筆墨情趣濃厚的、若干畫面組合而成的淡墨山水畫長卷,畫中充滿了清淡雅韻味,形成了種種美妙奇特的意境。 在碧波蕩漾的紅寺湖中泛舟暢游,使人心曠神怡,給人無盡的安逸和舒暢。水中突起的桃花島、大小孤山,像一座座精美的雕塑,有著行云流水般的輪廓線,凹凸鮮明的節(jié)奏感,好像是經(jīng)高手巧疊。紅寺山像一條潛出水面的巨龍,橫臥在紅寺湖岸,龍頭在海拔2468米的云霧中高高昂起,給景區(qū)的山山水水增添了神奇的力量。每當浩月當空,煙波淡蕩,水中月動星移,天空流云行月之際,這里就像蒙上一層浩白的縹紗,恬靜、神秘。駐足島上木屋望外,林木薈蔚,船泊民居,均在煙云掩映、波光水影中時隱時現(xiàn),美妙奇特之至。此時此景會引起多少情高意雅之士的萬縷情絲。 紅寺湖風景區(qū)以其獨有的魅力吸引著中外旅游者來此欣賞自然,享受美景。置身景區(qū)觀光、度假、休養(yǎng),人與大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在這里得一完美體現(xiàn)。隨著對外開放紅寺湖自然風景區(qū)在西部大開發(fā)中,必將成為陜南自然生態(tài)旅游的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