猢猻愁在犁溝門上臥牛臺北,因其鄧險異常連猴子攀援時都要發(fā)愁而得名。《古今圖書集成·山川典》中記述:“其峭甚仰,攀折全無石穴?!钡琅栽需F猿四只,皺額愁眉,生動形象。傳說古時每月的初三、初八日,有千只猴子從大上方出發(fā),結隊登主峰,但只有少數(shù)能從這里通過,可見昔日路之陡峭。明袁宏道有《猢猻愁》詩:
仄館東移半尺苔,
如何橫度碧崖巍。
上頭若有朝三叟,
料得胡孫也喜來。
1984年,華陰縣人民政府對老君犁溝和猢猻愁險道進行了鑿拓,從橫翠崖到聚仙臺的奇路段有了明顯的改觀,路面拓寬,臺級增加,并以鐵索為攔,游人可安全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