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有建城的規(guī)制,但凡府縣州郡治所,直至皇帝所在的京師,必建城池。而“城池”兩字,城,即指城垣或城墻;池,就是護城河的代詞。可見,我國古代的城市,都有城垣,而大凡有城垣,則必有護城河。即使缺水,沒有天然河,也要在城垣之外挖一條棧溝,以加強城池的防御能力。太原城做為陽曲縣、太原府和山西承宣布政司三級政府治署所在地,據(jù)道光本《陽曲縣志·城池》記載,明清兩代的太原城“周圍二十四里,高三丈五尺,外包以青磚。地深三丈,門八。東曰宜春、迎暉,南曰迎澤、承恩,西曰阜城、振武,北曰鎮(zhèn)遠、拱極。外各建月城?!背窃粌H高大,而且護城河亦深且寬,有所謂“金城湯池”之稱。我們今天的五一東街,就是在首義門至東南城角這一段護城河的故址上,用拆城之土,填平護城壕溝,拓辟的交通干道,是一條古城壕上的坦途。
五一東街,位于五一廣場東畔。西起廣場,與廣街心花園直對,東至建設北路南端,與雄宏的太原火車站相望。全長九百多米,寬達20米以上。在這條不足一公里的坦途大道上,昔日破舊蒼夷的城垣,藏污納垢的城壕,高及人胸的蒿草,被高大的樓房,美麗的商店,整潔的旅館,以及寬敞的停車場所取代。筆直平坦的道路上,二、四、五三條公共電車線路,通往市區(qū)各地;溝通晉中、忻州、呂梁、雁北的大小客貨汽車,穿梭奔馳,往來繁忙。短短的一條街,成為太原市人流、貨物的集散之地,是運輸和疏導的主要渠道之一。
在五一東街上,有一座太原市最大的制鞋工業(yè)企業(yè),它就是太原皮鞋廠。追溯該廠歷史,稱之為歷史悠久毫不過份。它的前身是20世紀50年代的“太原公私合營三聯(lián)鞋帽廠”,是由飲譽晉陽、風靡三晉的百年老字號“亨升久”鞋店和另外兩家私營鞋帽企業(yè)“明星”、“繁華林”,合營而組成的。 亨升久鞋店,是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開業(yè)的,店東是山西壽陽人蘇晉亨。關于蘇晉亭的發(fā)跡、亨升久的騰達,相傳有這樣一段趣聞。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攻陷大清帝國京師北京后,獨攬清廷大權的慈禧皇太后,扶持傀儡皇帝光緒“西狩”西安。途經(jīng)太原時,由于長途跋涉,護駕的御林軍士的鞋子早已破爛不堪,行軍速度銳減,急待更換。恰巧開業(yè)兩年的亨升久鞋店,為太原駐軍趕制的一批“武備鞋”,剛剛?cè)孔鐾?,就待交款付貨。倉慌西逃的慈禧早為護軍無鞋、行軍遲緩而發(fā)愁,聞聽此訊后大喜,立即用身居太原的榆次六堡富商賈繼英所資助的一筆糧款,將亨升久制做的這批武備鞋統(tǒng)統(tǒng)購去。由于這批軍鞋做工精,式樣新,成本低,既結(jié)實耐穿,又輕便好看,并且救了御林軍的燃眉之急,所以深得西太后歡心。后來,慈禧太后并光緒重返北京,又經(jīng)太原時,遂親命亨升久如法炮制該鞋,專供御林軍使用,并給這種武備鞋取名“回京鞋”。亨升久包制這種軍鞋后,生意大發(fā)。因這種鞋穿著利灑,物美價廉,又曾被皇后賞識,遂在山西風行起來,并得名“灑鞋”。未幾,又先后打入綏遠、包頭、張家口,成為商賈乃至各行業(yè)人員所喜聞樂見的商品。于是,亨升久的買賣越做越大,名聲愈傳愈響,成為山西及左右鄰省通過聞名的鞋店。而所謂的灑鞋亦成為山西全省銷量較大的鞋種之一。后來這種鞋逐漸逐漸推廣到民間,直至解放初期,生活于晉中乃至全省廣大農(nóng)村的家婦,大多會做此鞋,而各種由此鞋演變的灑鞋,曾在三晉的大地上盛行了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