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原的方言中,人們習(xí)慣上把積水和湖泊,統(tǒng)統(tǒng)稱作海子。比如,把兒童公園的文瀛湖,稱為“海子邊”、“海子堰”;把迎澤公園的迎澤湖,稱為“新南?!?;把位于舊城西部的那一片片積水,以方位取名,分別叫做“南海子”、“西海子”等等。我們將要說到的南海街,正是因其瀕臨“南海子”而得名。
南海街,位于原南海子?xùn)|側(cè),南起迎澤大街,與太原工人文化宮斜對,北與水西門街接連,和都司街隔街相直。全長約 470米左右,寬達(dá)14米余。現(xiàn)在辟建為農(nóng)貿(mào)市場,是迎澤區(qū)蔬菜、瓜果、水產(chǎn)、糧油等農(nóng)副產(chǎn)品自由貿(mào)易的最大集市之一。
據(jù)載,當(dāng)年的滿洲城中主要的街巷有三條,一條是滿城大街,即今日的舊城街;一條是滿城北街,即今日的饅頭巷。這兩條街分別外通當(dāng)時滿洲城的兩座西城門。第三條,也就是本文述及的今南海街,早年是滿洲城中最長的一條街,街名叫做滿城西街。此街南北走向,北起滿洲城北門,南至府城南城墻根,中與滿城大街十字交叉。由此街北出滿城北門,就是當(dāng)時太原城中唯一的“四神閣”。因其閣坐落于四條街的交叉路口,閣的底座有四門洞開,東通西米市街,北通都司街,南通滿城北門內(nèi)的滿城西街,西通水西門街,所以又俗稱其為“過街樓”。
過街樓與滿洲城為同一時期創(chuàng)建,其址之所以選在滿洲城北門之側(cè),似有取“平安出城,四方通達(dá)”的吉祥之意。此樓高約六七丈,除去底座處,上為二層閣式建筑,閣中按東西南北四個方位辟建有四龕,分別供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方之神,故稱“四神閣”。
光緒十二年秋,汾河漲溢,決堤人城,沖圮滿洲城后,滿城之西與大城交匯之洼地,頓成澤國,汪洋一片,得名南海子,滿城西街,亦隨南海子演變?yōu)槟虾=帧T?jīng)光彩照人的四神閣,也隨著滿城的頹敗,臺圮閣塌而被拆除。
滿洲城中的滿族旗兵及民戶,在這次水災(zāi)之后,先棲身于省城貢院,繼遷入新建滿城。舊滿城遂廢毀,南海街便淪為太原城中窮人集居的貧民窟。從清末至民國的數(shù)十年間,它一直是城郊農(nóng)民推銷菜薯的集市。每逢夏季,腐臭的蔬菜、瓜果,肆虐的蒼蠅、蚊蟲,充斥高低不平的街巷;冬季,凌厲的寒風(fēng)無情地敲打著窮人破舊的屋舍,一派冷清蕭瑟。尤其是太原解放前夕,人民解放軍圍困太原之后,這里成為閻軍駐守城西南角的防地。餓紅了眼的守軍,時出騷擾,兇神惡煞。居民生活陷入水火之中,苦不堪言。
太原解放后,久居南海街的居民雖然從政治上翻了身,但是,在較長的一段時間里,他們?nèi)匀蛔≡谄婆f潮濕的舊住宅里,受著污臭的南海子中孽生的蚊蟲和蒼蠅的侵害。是改革開放的春風(fēng),拂去往日南海街的舊貌。如今,該街的南端一座座居民樓、住宅樓,相繼問世,街東的小區(qū)建設(shè)已近告竣。舊南海子那種污水橫流、臟物遍地的荒涼景象,已不復(fù)存在。街道兩側(cè)菜攤、果攤、花市、魚市,一個連著一個。喜悅的叫賣聲,此起彼伏;南來北往的人們,盡情地挑選著自己所需的菜果。市場呈現(xiàn)出一派生機(jī)勃勃、購銷兩旺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