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塔院寺東,塔院寺東口的垂花門就與羅目侯寺的垂花門隔街對峙。簡樸大方的垂花門上。寺名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為羅漢說。據(jù)佛教經(jīng)典記載,釋迦牟尼出家前娶妻生子,兒子取名叫羅羅。羅羅就是覆障的意思。后來,羅羅十五歲出家,成為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是佛教史上第一個小和尚。羅目侯寺的命名,即是由此而引出來的,意為佛普滿渡眾生的地方。二為佛祖說。中國佛教傳說中,釋迦牟尼死后,把教義傳給了大徒弟摩河迦葉,后人稱為西方第一祖。西方第十六祖也叫羅羅(亦稱羅羅多),羅目侯寺是為紀念他而建立的。
羅目侯寺創(chuàng)建于唐代,據(jù)說,文殊菩薩曾在這里落腳,還曾講經(jīng)說法,并有神燈出現(xiàn),于是,人們便把這座寺廟叫做落佛寺。明弘治五年重修,寺內(nèi)有重修碑記。明萬歷年間李娘娘重建。相傳,明朝時,萬歷皇帝的父親駕崩,萬歷皇帝當時尚小,李娘娘便把江山讓與皇親李良。李良接了江山后,反將李娘娘和少主打入冷宮。這時,李娘娘悔嘆不已,便在佛前許愿,如果佛能保佑少主將來登基,她就用巨款重建五臺山的落佛寺。后來,朝臣楊波、徐彥昭等人扶持少主當了皇帝,李娘娘即還舊愿,重建此寺。清康熙年間,該寺由青廟改為黃廟,常住藏族喇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