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兒童公園之東,與公園僅是一墻之隔的那條街巷,就是海子邊東街?!昂W印?,是太原的方言,相當(dāng)于普通話中的水潭、水池、湖。早年,太原的海子不少,有“海子堰”、“南海子”、“西海子”、“新南?!钡?。所謂海子堰,指今文瀛湖,而新南海則是民國期間對今迎澤湖的稱謂。海子邊東街的得名,正是因其在海子堰的東邊而得。追溯此街的形成和發(fā)展,也還需費點筆墨。
海子邊東街一帶,最早叫做金雞嶺,是瀕臨海子堰的一個土崗。今海子邊東街,就是當(dāng)年這丘土崗與這汪積水之間的一條緩沖銜連地帶。宋代之前,這里屬于陽曲縣唐明古鎮(zhèn)東畔的郊野。趙光義滅北漢,焚晉陽之后,北宋名將潘美在唐明鎮(zhèn)的基礎(chǔ)上新建了太原城,而太原城的東門——朝曦門,就位于這個土崗積水的西邊,那條由東城門護(hù)城河橋作為起點的橋頭街,就一直延伸到土崗和積水北側(cè)。明初,先在太原城東郊興建晉王府,繼而擴(kuò)展太原城,將晉王府與這丘土崗并這汪積水同時圈入城內(nèi)。于是,這土崗便成為太原城中的高地,每逢晴日,它最先接受朝陽的沐浴,又最后與夕陽告別。終日間金色的陽光普照在黃漫漫的土丘上,金光燦燦,仿佛一只金色雄雞側(cè)臥水旁,所以得名金雞嶺。
在民間則有這樣一個傳說。很古時候,一只巨鱉潛藏于長海子和圓海子(即今文瀛湖南北兩湖的俗稱)底,長年累月進(jìn)行修煉。一日張?zhí)鞄熗窘?jīng)這里,發(fā)現(xiàn)這個怪孽已快修煉成精,遂將一道金符貼于海子?xùn)|邊的土崗上,這個土崗化為一只金雞,降壓巨鱉于水底,使其永世不得翻身。于是這個土崗得名金雞嶺。
其實,因其象形取意得名也好,民間傳說獲名也罷,并沒有什么神秘,只不過是這個自然景觀和自然實體得名的緣由,或是獲名之后的穿鑿附會而已。
清代中葉,經(jīng)過百余年長治久安的太原,逐漸發(fā)展成為一個較為富澤的城市,人口驟增,商賈紛沓而至。當(dāng)年城中的僻壤金雞嶺一帶,漸成為民居密集、商賈云集之地,漸成為一條市衢井然的城鎮(zhèn)新街。于是,嶺名演變?yōu)榻置恢毖赜玫角逯灸?。逮至民國,久住民戶的金雞嶺,人來人往,黃土漫散,早無當(dāng)年“嶺”’的痕跡。而與嶺相臨的海子堰,卻因城中雨水污水年久集聚,有盛無竭,這樣,金雞嶺又由新的自然景觀和實體,獲得新名,更改為“海子邊”。不過,當(dāng)時的海子邊街,是一個環(huán)繞“海子”的半圓形街巷還包括今海子邊西街。
如今的“兒童公園”并“文瀛湖”,早年的“海子邊”并“海子堰”,原本是一片濕凹之地。宋建城時,這里是為護(hù)城河的一個部分,明代圈入城中后,成了城中的一汪積水。清光緒年間,在巡撫張之洞的倡導(dǎo)下,沿湖植樹,點綴建筑,辟建為游覽、閑憩之處,為這汪積水,即俗稱的“海子堰”,取名“文瀛湖”。進(jìn)入民國后,又加整頓,修筑沿湖的磚欄,新建水中亭臺,洋式禮堂、拱橋、萬字廊房、古典式勸業(yè)樓等等,遂成為一座名符其實的公園,并以湖名得園名叫做“文瀛公園”。后因民主革命先驅(qū)孫中山臨蒞太原,并在文瀛湖畔講演和視察,鼓吹革命道理,又更名為“中山公園”,以示紀(jì)念。
太原淪陷至太原解放前夕的十余年間,中山公園,曾更名“新民公園”,后又淪為閻軍的炮兵陣地,成為戒備森嚴(yán)的禁地。太原解放后,重新辟建為公園,取名“人民公園”,園中新建莊嚴(yán)肅穆的烈士紀(jì)念碑,飼養(yǎng)各種動物,成為人們樂于游覽的樂園。后來,黑龍?zhí)缎陆▌游飯@,園中動物悉數(shù)遷去,這里又成為專門服務(wù)于兒童的公園,更名“兒童公園”。時下的兒童公園,面積雖然僅有 180余畝,湖水面積4000余平方米,但是,含量卻非常之大。有兒童天文知識館、市圖書館、植物花卉園;有名目繁多的游樂設(shè)施……;有寶塔石山、碑廊花苑、石橋亭閣……,成為全市兒童向往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