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太原市西北24公里崛圍山之巔。寺在山頂小峪之中,緩緩清流,過寺前蜿蜒而下,潺潺作響,極富古剎風趣。寺始建于唐貞觀元年(公元786年),初名崛圍教寺,后改今名。
唐人李克用、李存勖(后唐莊宗)父子曾到此禮佛焚香,盛況空前。宋末毀于兵火,明洪武年間重建,后又多次重修。多福寺經歷幾代滄桑,至今猶存山門、鐘樓。大雄寶殿、文殊閣、藏經樓、東西垛殿等以及殿內塑像、壁畫,均為明代遺物。唯寺前山巔磚塔,仍是宋代原塔。
大雄寶殿面寬7間,進深五間,四周圍廊,規(guī)模堂皇。內供三佛四菩薩,殿周四壁繪有佛傳故事,從降生到涅槃,以連環(huán)畫形式組成,共84幅;每幅之間用自然景物順連,無呆滯單調之弊。寺旁小屋,是明清之際思想家傅山讀書處。
在山西太原市西北24公里崛圍山之巔。寺在山頂小峪之中,緩緩清流,過寺前蜿蜒而下,潺潺作響,極富古剎風趣。寺始建于唐貞觀元年(公元786年),初名崛圍教寺,后改今名。
唐人李克用、李存勖(后唐莊宗)父子曾到此禮佛焚香,盛況空前。宋末毀于兵火,明洪武年間重建,后又多次重修。多福寺經歷幾代滄桑,至今猶存山門、鐘樓。大雄寶殿、文殊閣、藏經樓、東西垛殿等以及殿內塑像、壁畫,均為明代遺物。唯寺前山巔磚塔,仍是宋代原塔。
大雄寶殿面寬7間,進深五間,四周圍廊,規(guī)模堂皇。內供三佛四菩薩,殿周四壁繪有佛傳故事,從降生到涅槃,以連環(huán)畫形式組成,共84幅;每幅之間用自然景物順連,無呆滯單調之弊。寺旁小屋,是明清之際思想家傅山讀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