嶗山康成書院
鄭玄(114-188),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他的八世祖鄭崇曾是西漢哀帝時期的尚書仆射。鄭玄在少年的時候,已經(jīng)成為“鄉(xiāng)嗇夫”(西漢時收賦稅的小吏,相當于今天的辦事員)。他父親想讓他學習走做官的路,但他不愿意做官,希望走一條研究學術(shù)的道路,為此他父親多次發(fā)怒卻無法禁止。進入太學后,他先后學習了《公羊春秋》、《三統(tǒng)歷》、《九章算術(shù)》、《官記》、《禮記》、《左氏春秋》、《韓詩》、《古文尚書》等,逐漸覺得在山東已經(jīng)沒有能夠充當自己教師的人了,便啟程到扶風投拜馬融。當時馬融有門徒400余人,能夠有資格進入課堂的僅有50多人。鄭玄在馬融門下3年多,一直沒有直接見到馬融的機會,只能由馬融弟子中學業(yè)較高的弟子來教授。即使這樣,他并不懈怠,日夜刻苦學習。后來有一次馬融會考他的學生,聽弟子說鄭玄精于算術(shù),學習很好,就召見了他。鄭玄借機提問了一些學習中遇到的難題,得到解答后,就辭別馬融走了,馬融非常感慨地對眾弟子說:“鄭玄今去,吾道東矣?!编嵭x開扶鳳后,又到各地游學了近 10年,回到家鄉(xiāng),因為家貧,便來到嶗山。這時候跟從他的學生已經(jīng)接近千人。當時因為“黨錮”事件的牽連,鄭玄與他的朋友都受到禁錮(限制自由活動),于是他一心隱修經(jīng)業(yè)。一位學者何休因為研究《公羊春秋》有獨特見解,寫了《公羊墨守》、《左氏膏肓》、《榖梁廢疾》等批判性著作,鄭玄寫文章指出其中的錯誤。何休看后,感嘆地說:“康成于吾室,操吾矛,以伐吾乎!“當時在學術(shù)界,對古代的各類學說爭論很大,后來由馬融出面,依據(jù)鄭玄回答何休的觀點向?qū)W術(shù)界講明,這種爭論才得以平息?!包h錮”解除后,大將軍何進鑒于鄭玄的名望,一定要請他,地方官員為了討好大將軍,竟脅迫鄭玄進京,鄭玄不得已去了。雖然何進對他禮待甚優(yōu),但他不肯接受官服,仍然穿普通老百姓服裝,并在一夜之間逃遁,回到嶗山。司徒袁隗寫信給他,想請他做侍中,他也婉言拒絕了。時任北海國相的孔融非常敬重鄭玄,在高密縣鄭玄鄉(xiāng)里設置“鄭公鄉(xiāng)”(即今山東高密鄭鄉(xiāng))。董卓遷都長安后,諸公卿都推薦鄭玄的才能,希望他出任趙國國相,獻帝派人邀請,因道路不通而沒能見到他。當時正逢黃巾起義,鄭玄避亂到徐州,徐州牧陶謙以師禮相待。建安元年,鄭玄返回嶗山,在路上遇到黃巾軍數(shù)萬人。黃巾軍見了鄭玄,都行禮參拜,并“相約不入縣境”。大將軍袁紹擁兵冀州,派使者脅迫鄭玄到他那里。在大宴群客旱,鄭玄故意來遲。宴會上,袁紹門下眾多大謀士向鄭玄發(fā)難,鄭玄對他們的提問一一辯解,令群儒心悅誠服。傳說漢靈帝中平五年(188),鄭玄忽做一夢,夢見孔子對他說“起,起,今年歲在辰,明年歲在巳”,于是起來以《易經(jīng)》合之,知命當終,果然于當年六月卒,壽74歲。鄭玄在嶗山創(chuàng)建書院之后,為東漢后期的經(jīng)學開辟了一條嚴謹?shù)闹螌W之風,其傳世著作有《禮記》、《周官注》等,為中國古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