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縣衙坐落于即墨市中山街路北立法街29號的市博物館院內(nèi),自隋開皇十六年(596年),遷城立衙至今,已有1400余年的歷史。 此衙自隋開皇年間初建,經(jīng)元、明、清朝先后進行了10余次修建和擴建,逐步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縣衙建筑群。原縣署南面有大門,上為譙樓,大門內(nèi)東為土地祠,左右有兩亭,門前有照壁和石坊各一座。門內(nèi)正北為儀門,左右有角門。儀門內(nèi)西為獄神廟和監(jiān)獄,北為箴石亭,再北為大堂。大堂兩翼為幕廳和庫房,后為印堂,再后為內(nèi)宅、書房和客廳等。衙署四周筑有高大的磚砌圍墻。現(xiàn)存一至三堂,是山東省僅存的三堂老衙。 現(xiàn)存一堂,即正堂,或稱“大堂”和“公堂”,是訴訟、審訊的場所。一堂正殿東西11.2米,南北13.75米,左右耳房各東西5.1米,南北11.75米,建筑面積為273.85平方米。在正殿東山墻南端的墻基尚存有“明萬歷三十年六月”的磚刻字樣。西耳房內(nèi)有一“地庫”,為老縣衙所僅見。正堂后面為二堂,曾名“印堂”、“鳴琴”和“致遠”,是議事辦公和會客的地方。二堂除左右配房外,在前有完全相稱的東西兩配房,建筑面積為238.98平方米;再后為三堂,是縣令與眷屬的內(nèi)宅寢室,三堂建筑面積為149.41平方米。另在大堂前100米處建有縣衙大門,建筑面積為87.93平方米。1999年投資30萬元修復縣衙正堂,2002年又投資100萬元修復二堂。 1984年5月10日被即墨縣人民政府列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12月30日被青島市人民政府列為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