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屯藝術,是藏族佛教領域中的一個重要流派,是我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五屯地區(qū)民間藝人在長達五、六個世紀的藝術實踐中,共同創(chuàng)造出來的。在同仁縣的隆務河兩岸,座落著五屯、年都乎、尕賽日、郭瑪日、脫加等五個自然村,這里聚居著大批從事美術活動的藝人。他們世代相傳,以繪畫、雕塑為業(yè)。由于藝人在五屯最為集中,故以五屯為名,把它稱為“五屯藝術”。 其實,它是包括了上述五個自然村在內的五屯地區(qū)“藏族畫家之鄉(xiāng)”的共同藝術活動的。又因同仁一帶在藏語中稱“熱貢”,故又把民間佛教繪塑藝術統(tǒng)稱為“熱貢藝術”。五屯藝術的產生,與宗教的盛行是密不可分的。
五屯藝術的品類有彩繪(壁畫、唐卡--布制卷軸畫)、雕塑(木雕、磚雕、泥塑、油塑)、木刻、堆繡(綢緞剪堆畫)和建筑彩繪等,其中以繪畫、雕塑、建筑彩繪圖案為最佳。內容大多取材于佛教故事的神話傳說,近年來也有不少反映世俗風情的作品問世,使這門古老藝術更貼近生活,作品造型完美生動,神態(tài)刻畫惟妙惟肖,服飾衣褶簡練流暢,富于質感,畫風華麗,筆法細膩,用色鮮艷,使作品富于裝飾性,在使用金粉的技巧方面尤有獨到之處,使其在同類藝術品中別具一格。
十八世紀初葉,熱貢藝術進入鼎盛的中期階段。在一個多世紀中,涌現(xiàn)出很多有造詣的畫師,表現(xiàn)出非凡的藝術才能。這時期的代表作有:五屯上莊杜臺的壁畫《馬頭明王》、五屯下莊桑結本的壁畫《南海觀音菩薩》、尕賽日覺巴臺繪制的唐卡《十一面觀音》、年都乎博拉金巴繪制的唐卡《吉祥天母》,以及五屯下莊先巴在塔爾寺大經堂前廊畫的壁畫《三十五般若》、《綠度母》等。這些作品技巧純熟、精到,畫風趨向華麗、工細,但能作到艷而不俗,繁而不亂;造型準確生動,把人物(佛、菩薩)刻劃的形神兼?zhèn)???梢钥闯鲞@時期的很多畫師具有高度的藝術修養(yǎng),對熱貢藝術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
十九世紀初葉以后為熱貢藝術的近期。這時期的作品筆法細膩,絢麗多彩,并大量用金,特別追求裝飾趣味和金碧輝煌的效果。雖然一般地說藝人的功夫不如以往,作品也常流于程式化;但在畫風上卻獨具一格,別開生面。而且這時也不乏在藝術上有追求的優(yōu)秀匠師。
這時期的代表作有:五屯下莊已故名畫師尕藏、夏吾、卡先加等在該村寺院畫的壁畫《四大天王》等,這幾幅畫十分精細、鮮艷,氣氛熱烈,充滿裝飾情趣,為其他藏區(qū)壁畫中所少見。年都乎已故名畫師云旦、切旦長期在塔爾寺、拉卜欏寺作畫,他們除繪制了不少壁畫外,并制作了大量《佛本生故事》、《曼荼羅》唐卡及六世至九世班禪唐卡,由九世班禪獻送給扎什倫布寺,受到西藏僧俗的高度評價。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曾隨師受聘赴敦煌協(xié)助張大千臨摹壁畫的五屯當今著名畫師夏吾才郎,技藝純熟、精湛,他的作品精巧細膩,富于華美的風采。被國家授予“工藝大師”的稱號。年都乎當今著名畫師更藏,對藏族的歷史、文化和歷代名家的繪畫論著有廣博的研究,并能靈活地運用到創(chuàng)作中去。他的作品別具一格,充滿活力。
執(zhí)貢藝術現(xiàn)存的早期繪畫作品,有年都乎寺小經堂的8幅壁畫。這些壁畫的主像為釋迦牟尼、宗喀巴大師、怖畏金剛、具誓金剛等;圍繞主像的組畫為佛本生故事、佛傳故事等。另外,還有魏塘華旦在該寺繪制的巨幅壁畫《十六羅漢本傳》。這些作品畫風古樸典雅,設色沉著厚重,線描功夫精深,筆墨灑脫,造型生動傳神,富于內涵,不愧為一代宗師嘔心瀝血之作。這些早期畫師的辛勤創(chuàng)造,為熱貢藝術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五屯藝人在長期外出作畫的過程中,有機會接觸到西藏繪塑、甘孜木刻、敦煌壁畫,以及其它兄弟民族,兄弟國家的藝術,汲取了豐富的藝術養(yǎng)料,開闊了視野,經過總結、提煉,逐步創(chuàng)造出了富有青海地區(qū)藏族民間特色的五屯藝術,成為佛教藝術中獨具特色的一個流派,為我國民族藝術寶庫增添了一顆瑰麗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