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陽城的四周各建有四座塔,每座塔的旁邊各建有一座喇嘛寺院。南塔名為“廣慈寺”;北塔名為“法輪寺”;東塔名為“永光寺”;西塔名為“延壽寺”。四塔建于崇德五年(1640年),順治二年完工。乾隆皇帝曾為四寺題寫匾額,懸掛在四寺的大殿之上。永光寺為“慈育群靈”,延壽寺為“金粟祥光”,廣慈寺為“心宏彼岸”,法輪寺為“金鏡周園”。
四塔四寺除名稱和供奉的佛像不同之外,其建筑規(guī)模和造型幾乎完全一致。
東、南、北三塔相繼在八十年代得到修復,西塔由于過分殘破,于1968年被折除。在拆除西塔時發(fā)現(xiàn)了地宮,出土了包括佛像在內(nèi)的一批珍貴文物。1998年,為恢復“盛京八景”之一的西塔和延壽寺,沈陽市建委籌措了3000萬元專項資金,在原址上按照西塔原貌進行復建,經(jīng)過三個多月的緊張施工,于11月13日竣工。復建后的西塔塔高26.33米,塔基座占地256平方米。延壽寺占地總面積4000平方米,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東西配殿共占地800多平方米。殿內(nèi)雕梁畫棟,古樸壯觀。
另外,從1985年開始,沈陽市文物管理辦公室在北輪寺內(nèi)建立了碑林,現(xiàn)收集到石碑 100多通,其中最古老的是明代成化年間的石碑,最晚的是偽滿時期的石碑。這些石碑經(jīng)過修復,大多立在寺院當中,向游人們無聲地述說古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