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佛寺
在來鳳縣城東7公里的西水河邊佛潭巖上。相傳始鑿于東晉咸康年間(335一342)。有一座赭紅色的山崖,聳立河畔,高約百余米,壁上佛三尊,依壁建閣三層。故稱河中的潭為佛潭,河岸上的石山名曰仙佛巖,寺曰仙佛寺。大佛坐于蓮臺之上,高約五米半,中間的大佛旁有小佛四尊,兩側的大佛,伴有小佛兩尊,小梯高約兩米。南有石窟群,刻有一米高的小佛十九尊,整座石窟全長三十五米。古寺上依絕壁,下臨深潭,寺外古木參天,濃蔭蔽日,青藤垂簾,清風徐徐,夏亦生寒。每當皓月當空,影映清潭,憑欄觀賞,更覺景色宜人。曾有一首回文詩寫道:“花開菊白桂爭研,好景留人宜晚天,霞落潭中波漾影,紗籠樹色月籠煙?!比鐚⒃姷鼓?,即:“煙籠月色樹籠紗,影漾波中潭落霞,天晚宜人留景好,研爭桂白菊開花?!痹谑鸨倍说氖谏希逃小跋煞鹚隆比?。旁邊刻有“咸康元年五月”。據《來風縣志》記載:“僅鐫有記,僅余‘咸康元年五月’六字”。我國歷史上曾有兩個咸康王朝,一是東晉咸康,即公元三百三十五年,一是五代蜀主王衍的建元咸康,即公元九百二十五年。究竟為哪一個咸康年間所造,目前尚有爭論,正在研究中。不管是哪個咸康年間所造,均是千年以上,時間是久遠的。在千多年以前,能有如此的高超雕刻技巧,足見土家古代手工技術的發(fā)展程度。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