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依蘭縣城北的松花江南岸。西瀕牡丹江,東磅倭肯河。拉哈府山(俗稱西山)和倭肯哈達山(俗稱東山)東西屏障,素有“松花江門戶”之稱。公元10世紀,分布在依蘭以下松花江和黑龍江沿岸的“生女真人”,形成著名的五大部族,即“剖阿里、盆奴里、奧里米、越里篤和越里吉”,(《遼史》卷三十三)通稱五國部。越里吉部的駐地位最西,又為五國部盟城,故又稱五國城頭城。
城址呈長方形,周長2210米,城垣夯筑,殘垣高3米。據(jù)《遼史·地理志》記載,五國部于遼圣宗時來附,“命居本土,以鎮(zhèn)東北境,屬黃龍府署司”、當時,遼朝除任命各部的“酋帥”負責管理本部事務外,另派節(jié)度使一員,駐守其地。
遼重熙六年(103年)遼據(jù)越里吉部人的控告,“罷三國酋帥”,任命契丹人為節(jié)度使,進行直接的統(tǒng)治。五國頭城成為遼代“以鎮(zhèn)東北境”的軍事重鎮(zhèn)。金天會五年(112年)金軍攻占北宋都城汴梁(今開封市),徽、欽二帝被擄,初押至金上京城(今黑龍江阿城市白城),后囚禁于此。1135年和1155年,徽、欽兩帝相繼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