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溝又稱老金溝。它全長14公里,是額木爾河的一條支流,以盛產(chǎn)黃金而聞名于世。胭脂溝從發(fā)現(xiàn)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這里的沙土已被篩淘過幾十遍,但是,至今仍可以淘到黃金,可見這里黃金儲量之豐富。
1877年,一位鄂倫春老人在此葬馬掘穴,發(fā)現(xiàn)許多金苗,并在老溝河底撈起一把河沙,河沙中金沫幾乎占了一半,這一消息很快在俄羅斯的阿穆爾、西伯利亞、中國的黑龍江等地傳開,一個名叫謝列特金的俄國人,親自帶著礦師到老溝河谷考察,經(jīng)過鑒定,其中含純金87.5%、白銀7.9%,其他雜質4.6%,于是他糾集一伙俄人越過黑龍江來中國竊采黃金,中國的大批華人也來竊采,最多時達到一萬多人,僅1883年至1884年兩年就盜采21.9萬余兩,在此期間黑龍江將軍文緒就多次上奏朝庭要求自行開采,直到1887年新上任的黑龍江將軍恭堂奏請清政府主張及督辦漠河金廠,清政府接受了這個建議,并指令北洋大臣李鴻章督辦,調吉林候補知府李金鏞主持辦理,李金鏞經(jīng)過實地考察后,于1888年10月正式上山開礦,創(chuàng)辦漠河金廠,僅1889年清政府從這里獲得黃金達兩萬兩,1895年獲5萬多兩,由于李金庸的清政廉潔,不辭辛苦,苦心經(jīng)營,老溝的黃金開采達到了頂盛時期。
1890年 ,李金鏞病故,創(chuàng)辦的漠河金礦達到了清政府的辦礦宗旨----興利實邊。經(jīng)北洋大臣李鴻章奏請光緒皇帝恩準,在漠河上道盤(今金溝林場所在地)附近為李金鏞建祠堂一座,祠堂內有木雕像一尊,以木結構建造,至民國末年被毀。1997年在遺址上,以原來的結構方式對祠堂、胭脂亭進行復建,祠堂內設有李金鏞牌位,生平及當時采金所使用過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