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在淀泊相連、葦壕縱橫的白洋淀上,有一支神出鬼沒、來無影去無蹤的隊伍。他們時而化裝成漁民,巧端敵人崗樓;時而出沒在敵人運送物資的航線上,截獲軍火物資;時而深入敵人的心臟,為民除掉通敵的漢奸;時而頭頂荷葉,嘴銜葦管,隱蔽蘆葦叢中,伏擊敵人保運船。這支令敵人聞風喪膽,卻讓百姓歡欣鼓舞的隊伍,就是活躍在白洋淀上的抗日武裝--雁翎隊。
他們利用淀內(nèi)溝壕縱橫、港汊眾多、千頃蘆葦蕩、萬畝荷花塘得天獨厚的地理環(huán)境,發(fā)揮白洋淀人諳習水性的特點,在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英勇頑強、機智靈活,同日寇展開了水上游擊戰(zhàn)。駕小船用打野鴨子、打大雁的火槍和大抬桿消滅了大量日本鬼子,切斷了敵人的水上運輸線。他們除漢奸、端崗樓、打伏擊,譜寫了一曲人民戰(zhàn)爭的贊歌。智取十方院崗樓、夜襲大淀頭崗樓、巧用矛盾端崗樓等對日抗戰(zhàn)的英雄事跡至今廣為流傳。在白洋淀人民長期抗戰(zhàn)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敢于斗爭、機智靈活的雁翎精神,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氣節(jié)。歲月磨平了多少當年曾輝煌一時的往事,而雁翎精神卻伴隨著歷史的發(fā)展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