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是位于中國南部邊疆,簡稱桂。南瀕北部灣, 與貴州省、湖南省、廣東省、 云南省等省相鄰。西南與越南毗鄰,陸界國境線637公里。是中國5個少數(shù)民族自治區(qū)之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燦爛的文物古跡,濃郁的民族風情,使廣西獨具魅力。廣西著名的自駕游線路有:中越邊境公路自駕線,賀州-桂林自駕線,百色巴馬-靖西自駕線。
位于漓江西岸,興坪南,距桂林約64公里。螺螄山海拔356.8米,相對高度31.8米,山體面積9.6公頃。石山紋理自下螺旋而上,直至山頂,整座山酷似一個大青螺。山下有螺獅巖,巖口臨水東向,寬深約400米,最高35米,最低0.8米,分東西2洞,西洞較小,東洞較大,明代建騰蛟庵,有聯(lián)曰:開朔邑名山別境;仿南昌高閣;臨江。由三寶殿、魁星樓兩組建筑組成。清重修,現(xiàn)為縣文物保護單位。洞前有香妒石,形狀酷肖,洞內(nèi)有3顆螺螄石,一白如雪,一綠如玉,一黑如漆。
了解更多>>
陸川溫泉,位于縣城南0.5公里,九洲河與妙垌河匯合處。陸川是廣西第一批對外開放旅游縣。 陸川溫泉面積約1畝,溫度高達56℃,屬堿性磷酸鹽泉,富含碳酸鹽、硫酸鹽、氯、鉀、鈉等24種化學成份和有益于人體的放射性元素鐳、硼、碘、氬等,對治療各種皮膚病、關節(jié)炎、神經(jīng)痛等疾病有療效,具有良好的醫(yī)療與保健作用。廣西總工會療養(yǎng)院設在陸川。自陸川溫泉發(fā)現(xiàn)300多年來,長期被稱為福泉、仙藥泉、仙泉、仙藥水。 《陸川縣志》 有詩曰:不慕天池鳥,甘作溫泉人。
鹿寨香橋風景名勝區(qū)位于桂中東北部鹿寨縣境內(nèi),距鹿寨縣城 28 公里,離柳州市 72 公里。以香橋巖為中心景觀的景區(qū)內(nèi)有“香橋仙境”、“老鎮(zhèn)古榕”、“西眉煙雨”、“金鵬展翅”、“銅盆石刻”、“飛瀑疊翠”、“響水 - 石林”、“青獅巖洞”、“月亮山”、“秦人洞”、“桃花潭”、“盤絲洞”、“避暑山莊”、“迷魂陣”、“九龍洞”、“南天門”等 10 多處景點。景區(qū)內(nèi)山清水秀,風光迷人,環(huán)境典雅,景現(xiàn)獨特,引人人勝。旅游界專家譽之為集桂林山水、漓江秀色、九寨風光、云南石林、黃山險峻為一體的妙境佳景。 1988 年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qū): 香橋是一座巨大的天然石橋,橫臥在峽谷兩側(cè)的高山之巔,“橋洞”高 35 米,寬 40 米,橋身厚達 10 米,氣勢磅礴,雄奇壯觀?!皹颉毕录ち魍募?,浪花騰騰,濤聲震谷,涼風西西習習,石橋下還有人工曲橋,人行其間,腳下浪花飛濺,頭頂有梁托天,令人盡興在江山畫圖之中進入香橋必須通過“月亮門”,穿過“秦人洞”,沿“桃花漳”邊曲徑.才能到達幽林之中。
位于賀州市東北部,距市區(qū)17公里,與姑婆山森林公園相距9公里,處于市區(qū)至姑婆山森林公園必經(jīng)之路,交通十分便利。 路花溫泉屬自然旅游資源,占地總面積22公傾,溫泉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溪,其間還有兩處落差分別達16米和22的瀑布,風景秀麗,空氣清新,環(huán)境優(yōu)雅。溫泉水流量大,水溫常年高達63℃。水質(zhì)經(jīng)衛(wèi)生防疫部門檢測符合國家《地面水環(huán)境質(zhì)量一級標準》,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zhì),對人體皮膚病、風濕病、關節(jié)炎等有顯著療效。
蘆圩鎮(zhèn)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中南部,距離南寧市67.5公里,地處賓陽縣城,是廣西四大古鎮(zhèn)之一,是賓陽縣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的中心。全鎮(zhèn)面積188.04平方公里,其中水田面積73446畝,畚地面積31393畝??倯魯?shù)42054戶,總?cè)丝?9.0245萬人,其中城區(qū)人口8.3萬,農(nóng)村人口10.725萬。全鎮(zhèn)下轄28個村委,16個社區(qū),212個自然村,36個鎮(zhèn)直機關單位。鎮(zhèn)干部職工95名,村官30名,村街定補干部220名。全鎮(zhèn)有中學8所,小學93所,辦公教師1316名。
娛樂休閑隴瑞自然保護區(qū)的西南部環(huán)抱于花山周圍,總面積31194畝,森林面積26925畝,覆蓋率86.3%,木材蓄積量23690立方米,是一大片原始森林。 隴瑞自然保護區(qū)地質(zhì)結構屬石灰?guī)r紀及下二迭碳酸巖溶地。地面峰巒星羅棋布,每平方公里有山峰多達80多座,一般的也有20多座,海拔均在400-600米。有的山峰重迭成峰 ,而且山中溶洞繁多,洞內(nèi)山水廳奇觀待于開發(fā)旅游。據(jù)勘察發(fā)現(xiàn),一些溶洞亦有古人類使用的石器和脊椎動物牙齒化石。 隴瑞自然保護區(qū)植被,屬北熱帶石灰?guī)r山地常綠雨季林,植物種類繁多,計有166科673屬1282種。喬灌木樹種500多種,優(yōu)良速生樹就有50多種,其中珍貴樹種,如:枧木、金絲李、椎木、密花美登木、金花茶等就多達10多種。藥用植物714種,纖維植物130多種,油脂和蠟類植物56種,橡膠植物31種,芳香參?8種,野果植物43種,飲料植物13種,飼料植物82種,染料植物14種,蜜源植物17種,有毒及農(nóng)業(yè)植物35種。在碳酸鹽溶巖地區(qū)有如此種類繁多,而且異常茂盛的植被,在世界上實為罕見。此外,保護區(qū)內(nèi)動物資源也十分豐富,計有21目52科117種和亞種。其中獸類有7目16科20種;鳥類有10目26科73種;爬行類有3目6科17種;兩棲類有1目4科7種。列入國家一類保護動物的珍貴白頭葉猴計有300多只,占世界總存活量的一半;國家二類保護動物的,有黑葉猴、冠斑犀鳥;國家三類保護動物的,有彌猴、大靈貓、穿山甲、麝、南蛇、蘇門羚、白鵝、原雞等。如此豐富多彩的自然生態(tài)體系,無疑是難得的科研基地,也是旅游的好地方。 近年來,在保護區(qū)內(nèi)修建了富有民族特色的高級有賓館--花山民族山寨,木樓內(nèi)設豪華客廳、餐廳、舞廳等服務設施,并備有各類游船為往返花山及保護區(qū)游覽的游客提供服務。隴瑞自然保護區(qū)未經(jīng)斧鑿的天然勝景和民族山寨風情,正吸引著日益增長的海內(nèi)外游客。
龍珠湖風景區(qū)是一個山、湖、洞、寨連成一體的風景區(qū),坐落在陸川縣城北的珊羅田龍村,與玉林市水月巖風景區(qū)毗鄰,其山脈屬勾漏山脈的分支,從北流市塘岸鎮(zhèn)伸進陸川縣珊羅鎮(zhèn)田龍村,均屬喀斯特地貌,方園1500公頃。一座座石山拔地而起,山色灰灰,霧氣朦朦,若隱若現(xiàn),似群龍起舞,故稱“龍巖”。風景區(qū)內(nèi)有一池20多公頃的龍珠湖;湖周石山發(fā)現(xiàn)大小巖洞12處;石山群中形成了五個天然山寨,有的加以人工利用修造,成為兵家要塞。湖周石山環(huán)繞,湖水清澈,碧波蕩漾,湖邊垂柳飛揚,湖中華亭獨立。巖洞鐘乳石千姿百態(tài),怪石崢嶸。正南面是一望遼闊的田野。整個風景區(qū)湖光融為一體,有“儼然與世隔絕”的景致。清咸豐年就已成為游覽勝地。
在龍州縣東北30公里的響水鄉(xiāng)棉江村。巖畫處于山的臨江一面,長120米、高30米的巖壁上。巖畫呈赭紅色,有人物、動物、器物和圓形物各種圖像267個。宏偉壯美,神奇莫測。以人物圖像最多,間有馬狗、銅鼓(圓形圖像)、劍、刀等。人物有正面和側(cè)身兩種形態(tài),最大的像高2米,一般是0.6--1.5米。巖畫的風格和形象與左江流域各巖畫相同,規(guī)模僅次于寧明花山巖畫。
位于龍隱巖西南170米龍隱路, 是小東江上的一座大跨度單拱石橋。1940年, 這里建有跨度24米、寬2米的木便橋, 用以疏散城區(qū)人口, 早廢?,F(xiàn)橋長62.2米, 寬10.7(7+2×1.85)米, 跨徑40米, 荷載汽-13級。此間地形復雜, 崠岸橋臺基于一塊大孤石上, 高10米, 西岸橋臺筑在基巖上, 高1米, 有一2米徑溶洞, 植樁支承。1964年興建, 1966年始竣工。前此, 馬坪街一帶通往三里店需經(jīng)花橋, 又不能行車, 十分不便。龍隱橋的建成, 不僅緩解了花橋的重負, 便利了交通, 且為小東江新添一景。
龍巖洞,位于貴港市城區(qū)東25公里的大圩鎮(zhèn)南郊附近的龍巖山西面半山腰上,人們沿“之”字形石級登山,踏上第一百一十一級便到洞府。此洞府門高約4米,門額上鐫刻著明萬歷年間李燾的題字“龍巖洞”。 進入洞內(nèi),便見洞頂圓如華蓋,滑無纖塵。洞高15米,寬2500多平方米,可容千余人。洞內(nèi)空闊明爽,奇景甚多。東邊石壁上橫臥一巨龍,長50多米,蜿蜒如生,顏色朱黃與眾石不同,頭角崢嶸,張口翹舌欲吞珠,珠卻離龍口約四米,盡放異香在戲龍。巨龍腋下雛龍,頑皮昂首呼天,天犬從天而應,輕輕地落到巨龍腰間,一頭小獅從森林跑來,累得正酣睡在龍背上。龍尾處栩栩如生的石龕玉帝正在坐禪,使人十分虔敬。環(huán)視洞壁,群豪正大顯風采。看這邊石猿合掌皈依,那邊袈裟羅漢作揖聽經(jīng);這邊仙人開爐煉丹,鬢垂至腹的老翁興沖沖人洞;那邊騎鰲學士揮鞭而至,遠道而來求經(jīng)學藝。再看猛虎、魚仙、大鵬、神象、醒獅等等都云集洞府,伴龍共歌,與龍齊舞。精靈的大鵬,勤學苦練,已得正果,練就了搖扶直上九重天的本領,正欲展翅翱翔。觀賞了群雄薈萃的龍巖洞,使人精神振奮。由此看來,清康熙貢生、自號“山水郎”的曾光國在洞府南門上題刻“東方巨觀”并不夸張。 沿著臥龍直入,到達南巖。南巖門上,鐫刻有“古懷第一山”五字,字大八寸,兩側(cè)有“明萬歷庚寅 歲”及“南海林朝鑰收”諸字。南門正對巨龍龍頭,站在南門口觀日出、日落,令人心曠神怡。當陽光從山下石林塘水面上折射到洞內(nèi)龍頭時,龍頭光環(huán)輝映,龍珠閃爍,呈現(xiàn)了龍巖珠影奇觀,令人驚奇不已。正是:“貴港東方現(xiàn)巨觀,龍巖珠影不虛傳;通幽曲徑游人醉,無愧古懷第一山?!?從南巖向東沿一條狹窄的暗徑走二十余步,繞過安禪的小洞府,又到一洞曰東巖。巖中供奉觀音菩薩,故又稱觀音巖。東巖大門為石拱門,上刻“天然勝跡”四字。這里的“天然勝跡”,簡直是中國一絕。洞內(nèi)歷經(jīng)歲月洗禮,自然刻繪了幅幅山水錦屏,尊尊花鳥異雕。即使方家巧匠也望而興嘆。看洞頂石壁上橫生石梅兩株,枝干盤屈,花蕊扶疏,形態(tài)逼真。石壁上的石筍如同剛出水的蓮藕,石鶴在歌舞升平,形態(tài)逼真,堪稱奇絕。靜坐片時,回歸大自然之感,油然而生。因此,歷代名人學士駐足于此,往往詩興大發(fā),題詩甚多。如清林鶴齡秋日游龍巖詩曰:“古寺云歸晚,天開第一重;山高峰落雁,巖老石成龍。遠樹接晴翠,黃花帶雨濃;上方今日到,獨扣夕陽鐘”。清陳廷浩七律詩:“懷邑唯尊第一山,登歸真覺俗情刪。層巒曲折鐘聲迥,寶殿森羅月影彎。堂美魚輪新眼界,佛裝色相壯禪關。洞天福地炎威少,約伴攜筇醒醉顏。”清康熙貢生曾光國游龍巖詩:“秋霜才數(shù)日,策杖上仙宮;石古生飛虎,巖虛隱臥龍。瘦花依徑老,醉葉歸階紅;笑引同游去,云深沒履蹤。”廣東梁上柱步韻和詩曰:“丙戌春三月,攜朋館此宮;風生疑嘯虎,云卷若飛龍。坐石談繹夜,焚膏繼日紅;丹成九轉(zhuǎn)后,無跡亦無蹤?!?龍巖山上還有八巖、八景。八巖,除了最大的龍安巖外,還有天巖、地巖、十三太子巖、周公巖、稱陀巖、三六巖、雞翼巖。八景是:臥龍、飛虎、映日、丹爐、石磬、石猿、懸魚、聽經(jīng)人。巖洞各異,美景如畫,百看不厭。明代著名地質(zhì)學家、大旅行家徐霞客,于1637年中秋節(jié)前三天,由桂平來貴縣路過大圩時,曾流連觀賞龍巖及附近諸山。清咸豐四年(公元1854)秋,農(nóng)民起義軍首領黃鼎鳳派其將領林漢朝(今港北區(qū)武樂鄉(xiāng)人)守龍巖,同治二年(1863年)五月,龍巖被清軍攻破,林以身殉職。龍巖景觀源遠流長,早在唐朝就成為旅游勝地。宋淳熙元年(1174年)創(chuàng)建寶勝院,明洪武二年(1369年)建善惠堂,清修建龍巖佛寺,其間踵事增華,幸繼美盛。解放后,人民政府對龍巖進行多次修繕,“文革”期間雖遭嚴重破壞,但已修復。貴縣人民政府重新確定龍巖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后,大圩街群眾自發(fā)組織龍巖管理小組,集資12000多元對龍巖進行維修、綠化;大圩街人龔敏忠還捐資16000元建半山亭及石級道路。經(jīng)過修繕后的龍巖,正在揖迓嘉賓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