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是置縣于隋末大業(yè)十四年(公元618年)的古老縣城, 至今已有1380年的歷史。她是桂林唯一的瑤族自治縣。總?cè)丝?7.8萬。其中瑤族口占50%。全縣轄6鄉(xiāng)3鎮(zhèn), 4個居委會, 117個村民委員會?!」С菍賮啛釒Ъ撅L(fēng)型氣候, 氣候溫和、雨足土肥, 年平均溫19.7℃, 無霜期319天。 ??城內(nèi)建于明、清時期的文廟、武廟、湖南會館、周渭祠等四座古建筑,屬省(區(qū))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整體建筑氣勢恢弘, 文化蘊涵豐富。特別是文、武兩廟并存一地, 相互輝映, 實為全國僅有; 湖南會館、周渭祠攜手相鄰,彼此烘托, 可謂匠心獨具。有“山水秀美在桂林, 古建精華在恭城”之說。 ??瑤族風(fēng)情色彩紛呈, 民俗旅游獨具風(fēng)韻?,幾迳聘栉? 以歌舞傳情達意, 表達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祖先神靈的懷念和尊敬。悠久的歷史, 創(chuàng)造了多姿多彩的民間舞蹈。十八種舞蹈異彩紛呈。尤以長鼓舞、師公舞最大盛行。 ??文廟 即孔廟,又稱學(xué)宮,是祭祀孔子的祠廟。位于桂林市恭城縣西山南麓,是廣西保存最完整的孔廟,也是全國四大孔廟之一。 據(jù)資料記載,唐貞觀四年(630 年)各州縣普遍建立了文廟。恭城文廟創(chuàng)建于明永樂八年(1410年),原址在恭城縣城西北鳳凰山,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遷至縣西黃牛崗,嘉靖庚申歲(1560年)又遷至西山(現(xiàn)址),清康熙九年(1670年)毀于兵燹。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有人認(rèn)為原廟室規(guī)模小,出不了狀元,于是官府派遣王雁洲、莫勵堂兩位舉人到山東曲阜參觀孔廟,以曲阜孔廟為模式設(shè)計繪圖,籌集巨款,并從廣東、湖南等地請來工匠重建,歷時兩年余始告竣工,成為廣西最大的孔廟。清咸豐四年(1854年)又毀于兵燹,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重新修復(fù)。以后曾修葺二十多次。1963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撥款維修,并列為自治區(qū)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廟座北朝南,南偏東6 度,俯視茶江,背靠印山,依山而建,逐層布置,顯得莊嚴(yán)肅穆。全廟占地3600平方米,建筑面積1300平方米。由兩邊耳門出入,東向門叫禮門,西向門叫義路,門外立禁碑一塊,上刻“文武官員至此下馬”,以示孔廟的莊嚴(yán)。正面是照壁,沒有開大門,據(jù)說等有人中了狀元,才在照壁中間開大門,稱狀元門,想從大門步入欞星門,唯狀元莫屬。 新中國成立后,為方便群眾游覽,把狀元門打開了。欞星門相傳是漢高祖命祀欞星而移用于孔廟,以尊天者尊孔為本意。該門全部青石砌筑,上面刻有“欞星門”三個大字,還有雙龍戲珠、雙鳳朝陽等浮雕。欞星門的六根大石柱頂端有六只小石獅互相窺視著。過了欞星門便是泮池,又叫月池,料石砌就,周圍以青石為欄,有石拱橋跨過池面,稱狀元橋,意為狀元才能通過,橋面有一塊刻有云紋浮雕的青石,為“青云直上”之意。由欞星門步上兩層平臺,便是大成門。大成門由十一扇組成,木質(zhì)結(jié)構(gòu),門扇上樓空的花鳥蟲魚雕刻,栩栩如生。大成門東面是名宦詞,西面是鄉(xiāng)賢祠,是供奉歷代先賢、先儒的地方,計有一百四十三個靈位。大成門后面是天井,前有寬大的平臺,叫杏壇,又叫露壇,傳說是孔子講學(xué)的地方。露壇之上是大成殿,為文廟的主體建筑,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有磚柱十根,木柱十八根,大門十四扇,門窗、檐口均飾以木雕。屋面飛檐高翹,重檐歇山,脊施花飾,泥塑彩畫,琉璃瓦蓋,金碧輝煌。大成殿正中的神龕是供奉孔子靈牌的地方。大成殿之后是崇圣祠,是供奉孔子五代祖先的殿堂,崇圣祠與大成殿在建筑構(gòu)造上很講究,大小高低有分別。 歷代每歲春仲月(農(nóng)歷二、八月),在大殿舉行祭禮。祭期黎明,各官衣朝服,按序而立,齊集行禮,典儀極為隆重。 武廟(關(guān)帝廟) 是紀(jì)念三國名將關(guān)羽的廟宇。始建于明萬歷癸卯年(16O3年),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重修,清咸豐四年(1854年)毀于兵燹,清同治元年(1862年),再度重修。198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撥款維修,并列為自治區(qū)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廟位于恭城縣城西的印山麓,右側(cè)是文廟。兩廟在建廟基地的選址上頗有考究,分占同一山的兩個山脊,相隔50m,既毗鄰又互為對應(yīng)。有趣的是文廟南偏東6度,武廟南偏東45度,如果延長各自的中軸線,交匯點分別離武廟100m、文廟110m。這一長一短,是先人有意安排評說兩位先圣的長短,還是自然的巧合,有待考證。 武廟總寬32.55m,進深66.8m,主要采用木構(gòu)架和磚墻混合承重式結(jié)構(gòu),不設(shè)正門,從西側(cè)門出入。全廟占地2100平方米,建筑面積1033平方米,內(nèi)設(shè)有戲臺、雨亭、前殿、正殿和后殿、兩側(cè)還有東西廂房。戲臺是全廟建筑的精華所在,確切他說它是一個演武臺:臺面高1.32m,另有緣高出臺面25cm,上下戲臺卻沒有臺階,這一人之高的臺面,演戲者如何上下?只有用于比武,才有這般布置。戲臺除臺基砌石外,上部為全木結(jié)構(gòu)。臺基石刻有人物浮雕,臺上有雕花的門窗格扇和神龕,四根金柱直通頂層,承受頂層荷載,檐柱到下檐。重檐從中間升起,臺正中有藻井,形似倒掛大鐘,井壁木板油漆光可鑒人。戲臺板底曾安放36口水缸,當(dāng)臺上敲鑼打鼓時,聲音由水缸從不同角度向上反射,集中在藻井中產(chǎn)生共鳴,可擴大音響,使聲傳十里之遙。這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聲學(xué)方面有所建樹的歷史見證。戲臺紅墻黃瓦,泛翠流金;屋面重檐歇山,飛檐高翹,脊山上龍鳳呈祥、明暗八仙等人物花鳥泥塑,形態(tài)逼真。前殿和后殿更是雕梁畫棟、飛檐挽天,氣勢之雄,建筑之精,令人叫絕。過去在正殿、前殿和后殿有雄偉高大的先賢塑像。每年農(nóng)歷六月十六日是祭祀關(guān)羽、舉行游行之日。 交 通:到恭城旅游,可以在游覽陽朔后,在陽朔車站乘桂林至恭城的班車到縣城下車(普通車,票價約5元??/人),也可直接從桂林乘坐桂林至恭城的班車(空調(diào)直達快班15元/人,普通班車13元/人) 門 票:15元 (身高1.10米以下兒童免票) 小貼士:到恭城,不能錯過當(dāng)?shù)氐挠筒杓案鞣N小吃。隨便找一家小巷或當(dāng)街的大排擋,即可品嘗到被中國清朝??乾隆皇帝贊為&"爽神湯&"的油茶,其佐料十分講究;其他不可錯過的獨特小吃有&"排散&"、&"板栗&"、&"芋??頭糕&"、&"燈盞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