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彩山位于桂林市中心偏北部的漓江西岸,與城中的獨秀峰,漓江畔的伏波山鼎足而立。山體總占地10.8萬平方米,由于越山、四望山、明月峰與仙鶴峰4峰組成。最高的仙鶴峰海拔253.6米,由3.6億年前沉積的石灰?guī)r和白云質灰?guī)r組成。山上巖層呈厚層、中厚層及薄層狀,遠望巖層相疊,唐代元晦《疊彩山記》記載:“山以石紋橫布,彩翠相間,若疊彩然,故以為名?!庇忠蛏缴瞎饦涑闪?,金秋時節(jié)香溢滿城,又名“桂山”;此外,明月峰山腰有一個四季生風的洞,因而又得名“風洞山”。
疊彩山勢由西向東,跌宕起伏,嵯峨挺拔。山間蘿懸絕壁,藤繞蒼巖,古樹繁茂,四季常青;每座山峰間均有石階相接,方便游人攀登峰頂;景區(qū)內有正氣凜然的仰止堂,“清涼世界”風洞,攬山光水色之秀的望江亭、迎風樓,山東麓有木龍古塔、古渡,仙鶴峰上有碧霞洞,山麓有臨江上下巖,于越山頂有于越亭閣,明月峰頂有拿云亭等,千百年來,被譽為“江山會景處”。
進疊彩公園大門,抬級而上數(shù)十步即到達疊彩亭。此時可望見明月峰崖壁上“石紋橫布,彩翠相間”的石刻,亭西石壁上明人刻有“江山會景處”。亭東小山即于越山,山頂有于越亭;山下東面有康巖,北面山腰有素洞,是清末康有為(字長素)到桂林講學,住在疊彩山,到這里搜巖時命名的。
過疊彩亭,進疊彩問,迎面一塊石碑,上書“常熟瞿忠宣江陵張忠烈二公成仁處”。1650年,明末抗清英雄霍式耜、張同敞師生擁戴桂王朱由榔建立永歷政權,抵抗南下清兵;桂林被攻占后,程張二人被俘,因不愿背叛大明王朝而雙雙被害于疊彩山。后人敬仰他們誓死效忠的高風亮節(jié),于是搜集他們在獄中的唱和詩,編為《浩氣吟》,刻于石壁之上,并在碑東建仰止堂表示紀念。
過了仰止堂,就可以感到陣陣清風從風洞里撲面而來。風洞長20米,最高處5米,最寬約9米,最窄處僅容一人通過,形成前后兩個洞,南北開敞,呈葫蘆狀。風洞原是一條地下古河道,兩頭大,中間小,由于所處地勢高,形成對流,兩端過風的斷面大,中間小,風速增大,壓強減小,風不斷補充,因此一年四季勁風不停。隨著季節(jié)變換,洞中的風有冷、暖、清、和之別:“春游門壑暖風回”是春風;“風聲習習洞門窄”呈夏風;“高臺受和風”是秋風;“洞凝詩思曲,風逼酒瓶凍”則是冬風了。風洞被譽為“清涼世界”,是壁刻的文物寶庫,共行210件古今石刻集中在風洞內外。洞口有陳毅元帥的“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的詩句;洞口東側立有一塊宣揚國果報應佛教哲理的反字碑,全廣西僅此一塊,全國也極為罕見。洞內有唐代元悔的《疊彩山記》和《四望山記》;宋代書法家朱唏顏的《訪疊彩巖登越亭》詩;清代畫家李秉綬的《蘭竹圖》;篆書歪刻的“風來”二字,以示風之強勁;表達人們美好愿望的“壽”字石刻中內藏“壹佰”兩字.有“壹佰壽”之意;袁枚的《游風洞登高望仙鶴明月諸峰》;近代復旦大學創(chuàng)始人兼校長馬相伯的像和像贊以從佛像近100尊等。
出風洞過疊彩樓依山右行,經望江亭、探奇處·沿石級上到明月峰頂。明月峰海拔223米,相對高度70余米,共有石級臺階400多級。 1963年春,朱德和徐特立以80余歲高齡,健步登上拿云亭,寫下了“登高不用杖,脫帽喜東風”和“拿云亭上望,漓水來春風”的唱和詩句。拿云亭位于明月峰頂。又名齊云、倚云,取其高之意。始建于唐,久廢,1955年重建,1988再建。駐足拿云亭,全城景色盡收眼底。駐足拿云亭,向下可以“重巒疊嶂瞰江流”,只見漓江如帶,婉蜒南去;遠望“奇嶂排空擁翠來”,近看桂林全城盡收眼底,“峰缺露危堞,谷深回勁風”。據(jù)說季節(jié)交替,陰晴變幻時,站在不問方位能將桂林著名的老八景一覽無遺:北望寶積山、鐵封山、鸚鵡山和觀音山,每逢雨季常有霧氣散在山巒中,雨后初晴,便是“桂嶺晴嵐”;南望象山對面的訾洲,竹木茂盛,在細雨濛濛中,形成“訾洲煙雨”的迷人景致;舊時漓江上在現(xiàn)今的解放橋處有一木制浮橋,每當春水來臨,人行橋上,橋在波光中蕩漾,即為“東渡春瀾”。 游人立于拿云亭,遠望群山峻嶺,秀麗奇特;近看桂林全城,盡收眼底,這里是桂林攬勝賞景的最佳處。
在疊彩山東麓的漓江邊上,有一高4米,寬2~3 米,長10米,南北穿透的山洞,叫木龍洞。相傳從前洞口有一株酷似蛟龍的古樹,因生在懸崖上,根曲枝虬,有一年洪水突漲時化龍入海,只留下了這個“空明一徑通人游”的木龍洞。洞口北約20來的一塊巨大的蛤蟆石上,建有一座喇嘛古塔,塔高4米,用一塊巨石雕鑿而成,塔基成鼓形蓮瓣,塔身如瓶形,四面雕行佛像,塔頂為12層相輪,六角屋形傘蓋及葫蘆形寶頂。該塔建于唐代,是廣西最古老的石塔之一。宋代譚舜臣的《木龍洞游覽題名》描繪道:“下臨江巖,參唐代佛塔,覽風帆沙鳥,江山之勝,此為最焉?!?br> 疊彩山歷代名人的摩崖題刻200多件,摩崖造像90多尊,主要分布在風洞和仙鶴洞兩處。風洞造像多為唐末宋初的佛教藝術品,仙鶴洞多為明清時期的詩文、題名、圖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