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是中國旅游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一,名山勝水遍布境內,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安徽的資源豐富,茶竹林特產(chǎn)豐富,全國十大名茶中,安徽占4個: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門紅茶、六安瓜片。此外廣泛分布于皖浙贛接合地區(qū)的氣味清香的屯溪綠茶也很有名。左邊是黃山的雄奇壯麗,右邊是徽村的水墨淡雅。去安徽自駕游最佳季節(jié):每年4—11月。
馬鞍山市位于長江下游南岸、安徽省東部,東臨石臼湖與江蘇溧水縣和高淳縣交界;西瀕長江與和縣相望;南與蕪湖市郊、蕪湖縣、宣城縣接壤。北與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qū)毗連,具有臨江近海,緊靠經(jīng)濟發(fā)達的長江三角洲的優(yōu)越地理位置。
馬鞍山歷史上襟吳帶楚,史載周文王長子太伯在此創(chuàng)始吳國,是古都南京的天然屏障和戰(zhàn)略重鎮(zhèn),歷史上為兵家必爭之地,城市市名的由來就與項羽有關而充滿傳奇色彩。發(fā)現(xiàn)于此的三國東吳大將朱然墓被稱為20世紀80年代的十大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揭開了考古史上的諸多懸念。昭明太子讀書閣、南朝的宋國開國皇帝劉裕所建黃山塔,以及采石磯、太白樓都展示了這里的文化魅力。這里是唐代杰出大詩人李白的第二故鄉(xiāng),“詩仙”一生多次來這里詠詩作賦,并終老于斯,長眠于當涂大青山。
馬鞍山是20世紀50年代后期崛起的新興鋼鐵工業(yè)城市,馬鞍山不僅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美,而且地理位置獨特,形成了 九山環(huán)一湖,翠螺出大江 獨特的城中有園,園中有城的城市風光。城市建設和環(huán)境保護先后受到國家有關部委的多次表彰,繼獲得 國家衛(wèi)生城市 、 國家園林城市 、 全國十佳綠化城市 、 全國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 、 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市 稱號后,2001年又榮獲 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 稱號。
了解更多>>
淮南市位于淮河中游,安徽省中部偏北,東與滁州市屬鳳陽、定遠縣毗鄰,南依舜耕山與合肥市屬長豐縣接壤,西南與六安市屬壽縣、霍邱縣相連,西及西北與阜陽市屬潁上縣,亳州市屬利辛、蒙城縣交界,東北與蚌埠市屬懷遠縣相交。
淮南全市總面積2121平方公里,市轄田家庵、大通、謝家集、八公山、潘集五區(qū)和鳳臺縣以及毛集綜合實驗區(qū),總人口210萬人。
淮南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山川秀美。殷周時為淮夷所居,戰(zhàn)國時為楚國地域,因位于淮河南岸且為古淮南國屬地而得名。西漢淮南王劉安在八公下招賢納士,編纂了千古名篇《淮南子》,發(fā)明了大眾美食豆腐,為中華民族的思想進步和人類飲食文化的發(fā)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淮南處在中國承東啟西、南北相接的過渡帶上,區(qū)位優(yōu)越,交通便捷。東連京滬線,西接京九線,淮南線和206國道穿境而過,淮河水運通江達海,京福高速、合阜高速縱貫于城市東南兩翼。
淮南是中國五大煤田之一。煤炭遠景儲量444億噸,已探明儲量163億噸?;茨夏壳耙寻l(fā)展成為以煤炭、電力、化工醫(yī)藥為主體,兼有紡織、電子、機械、造紙、食品、建材、輕工等門類較為齊全的新型工業(yè)城市。
了解更多>>
淮北位于安徽省的北部,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東與江蘇的徐州、連云港、鹽城、淮安、宿遷相連,北與山東的泰安、荷澤、濟寧、臨沂接鄰,西與河南的周口、商丘、開封為親,居于二十多個城市的大淮海經(jīng)濟區(qū)的最中心位置。
淮北市總面積2725平方公里,下轄相山區(qū)、杜集區(qū)、烈山區(qū)、濉溪縣,總人口201萬人。
淮北市迄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市政府所在地相山曾作為宋國都城長達300年之久。春秋時期政治家蹇叔,漢代哲學家桓譚,三國時期“竹林七賢”嵇康和劉伶,現(xiàn)代著名雕塑大師劉開渠等,皆生于此或長于此。臨渙古城墻、漢畫像石、隋唐古運河柳孜碼頭遺址等,傳遞著古代的文明;抗日戰(zhàn)爭的熊熊烽火、淮海戰(zhàn)役劉鄧的運籌帷幄,展示著現(xiàn)代革命的輝煌。
淮北礦產(chǎn)頗豐、品種繁多,主要有煤、粘土、石灰?guī)r、鐵、銅等,其中以煤為最,總儲量270億噸,工業(yè)儲量80億噸?;幢笔菄液桶不帐≈匾募Z、棉、畜禽、蠶桑等農副產(chǎn)品生產(chǎn)基地,并基本形成了煤炭、電力、紡織、釀酒、建材、冶金、化工等協(xié)調發(fā)展的工業(yè)體系。
淮北繼1995年成為全省文明城市后,先后步入全國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和全國衛(wèi)生城市行列,現(xiàn)在又正在向國家園林城市和百萬人口大城市邁進。
了解更多>>
悠久的歷史,眾多的名人,燦爛的古代文化,為古城亳州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物古跡。目前,全市登記在冊的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等不可移動的文物400多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處,縣(區(qū))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2處。蒙城尉遲寺遺址因揭露出大量紅燒土房屋而被考古專家稱為“中國原始第一村”。譙城區(qū)釣魚臺遺址出土的碳化小麥,被中國科學院命名為“中國古小麥”。城父后鐵營跨遺址出土大量新石器時期玉器、石器,不但引起國內考古界的極大關注,而且吸引了美國專家、教授專程前往調查勘探。渦河南岸的付莊遺址,是典型的大汶口文化類型,清理墓葬13座,多為單人葬、3人葬和5人葬,葬者多被拔牙。
渦河北岸的湯陵,丘阜巍然,茂林修竹,松柏森森,是世代被人們敬仰的商朝建立者成湯王之墓。
城內道德中宮,金壁輝煌,棟宇宏敞,是祭祀春秋時期偉大思想家老子(李耳)的地方,被稱為道德瑰寶。道德中宮門前的一條小街,名“問禮巷”,則是儒家鼻祖孔子向老子請教“禮學”停車的地方。
市南郊的曹四孤堆、觀音山孤堆、董園石墓、張園漢墓等,既有古老的厚重大氣,又有“龍脈結穴”的帝王靈氣,是中外考古學家所注目的曹操家族墓群。
建安路北端的古銀杏樹,是“負郭對廛,側隍臨水”,當年“眾賓會廣坐,明燈喜炎光,清歌制妙聲,萬舞在堂中”的魏武故宅之舊址。
建安路中間的八角臺是魏武帝曹操少年時代結拜兄弟,封為魏王之后,率軍返譙,頒布《軍譙令》,大饗六軍將士和家鄉(xiāng)父老的故址。
東、西觀稼臺是曹操推行“屯田制”時修筑的,用以觀禾稼長勢,督促軍民屯田耕種的高臺,宋代人在臺上建有寺院。
縱橫亳州城的曹操運兵道,是國內迄今發(fā)現(xiàn)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大型地下軍事設施,被譽為“地下長城”。
譙令寺、義門寺、北曹寺、攔馬墻、飲馬池等都是魏武帝留下來的遺跡。
古樸典雅的華祖庵,是神醫(yī)華佗生活過的地方,后人在此建廟,祭祀華佗,現(xiàn)為華佗紀念館,已故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郭沫若親題館名。
希夷故里的陳氏家廟,是著名道教代表人物陳摶的出生地。
明王臺是元末農民起義領袖小明王韓林兒稱帝即位處。
建于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的亳州大關帝廟,是山西、陜西兩地藥商集資興建的“山陜會館”,現(xiàn)為亳州市博物館館址。
建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的花戲樓,是蜚聲中外的磚雕、木雕、石雕藝術寶庫。
造型美觀,高聳入云的薛閣塔,是因人而名的文峰塔。
宏偉壯觀、清幽雅靜的北京寺,實為穆斯林開經(jīng)講學、做禮拜的清真古寺。
清代大書法家鄧石如先生手書匾額的“白衣律院”,建筑巍峨,氣宇軒昂,殿堂寬敞,佛境清幽,歷史上是附近各地僧侶受戒之所。現(xiàn)為安徽省重點開放寺院。
江寧會館,是南京商人在亳州興建的集商貿、住宿、娛樂為一體的明代建筑,現(xiàn)為民俗博物館館址。
亳州城區(qū)保存基本完好的古街小巷,深藏著名城的歷史春秋。
渦陽縣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曾為“梁宋吳楚之沖,齊魯汴洛之道”,老子出生于此,尹喜、伍子胥、范蠡、黃石公、張良、嵇康等燦若星辰的歷史名人,先后在渦陽活動過,創(chuàng)造了不朽的古代文化,尤以名勝古跡聞名遐邇。位于老子故里的天靜宮老君殿,規(guī)模宏大,建筑輝煌,莊嚴肅穆,氣勢非凡,大殿正中供奉著道家文化的創(chuàng)始人老子、文始真人尹喜和東華帝君三位先哲的巨型銅像。天靜宮周圍有老子出生地古流星園和九龍井遺址,有被稱為圣母親尹氏的墓冢,還有懇請老子著書立說的函谷關關令尹喜之墓。位于西陽集西側的范蠡墓,高若土山,古柏翠綠,湖水環(huán)繞,是越國大夫范蠡與西施合葬之所。三國時,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音樂家“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墓,位于石弓鎮(zhèn)東嵇山南麓。而石弓山附近的遺履橋,則是黃石公為考驗張良氣量,三次將鞋丟于橋下,均被張良拾起,為其穿上。黃石公將《陰符兵法》授于張良的故址。渦陽縣境內還有陳摶老祖的臥跡,捻軍首領張樂行故居和捻軍會盟舊址、城隍廟、英公祠、馬家公館、嵇康閣等文物古跡。
蒙城縣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莊子故里,境內文物十分豐富。被譽為“中國原始第一村”的尉遲寺遺址,引起世人注目。建于宋代的蒙城磚塔,共13層,因塔內外鑲嵌三彩釉陶佛8000余尊,被稱為萬佛塔。元代重修的文廟大成殿,9檁18架,42檐敦,雕梁畫棟,金碧輝煌。漆園舊址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文學家莊子的出生地。座落在漆園故址上的莊子祠堂,因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曾為其作記而聞名于世。蒙城境內還有莊子臺、莊子釣魚臺、陳仙橋、陳摶店、馬公館等文物古跡。
利辛縣的伍奢冢,土阜巍然,高9米余,基寬70米,長100米,是春秋時期楚大夫伍奢的墓冢。位于孫集的七層六面紀家塔,芳名永垂。
亳州境內出土文物極為豐富,僅館藏文物就三萬余件,其中新石器時期的石斧、石錛、玉飾、白陶罐;西周時期的青銅鼎;戰(zhàn)國時期的玻璃;西漢王莽時期的“金錯刀”幣和“大布黃千”幣;東漢時期的玉剛卯、玉豬、銀縷玉衣、象牙尺、銅套印、釉陶樓、青瓷罐;隋代的白瓷杯、陶樂舞俑;宋代均窯大碗等文物,為國內罕見,堪稱國寶。曹操家族墓出土的大批文字磚,更為中外考古界、史學界注目。北齊石刻造像,被譽為安徽的小龍門石刻。歷代遺留下來這些眾多的名勝古跡,像一幅幅輝煌壯麗的歷史畫卷;數(shù)不清的巧奪天工的文物珍品,凝聚著炎黃子孫卓絕智慧的結晶,展示出古代人民的偉大創(chuàng)造,令人無限毛病和遐想,使名城亳州名揚遐邇。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辟裰輾v代的開拓者們,前仆后繼,不畏艱險,茹苦含蓄辛,寫下了壯麗的史詩,令人難以忘懷。前有古人,后有來者,作為他們事業(yè)的繼承者,勤勞智慧的亳州人民,有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在亳州這片熱土上,意氣風發(fā),開拓進取,在半個世紀的時間內,把亳州建設成“酒鄉(xiāng)藥都煙桐地,輕工商業(yè)旅游城”,市政建設迅猛發(fā)展,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文化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迅速,交通方便快捷,京九鐵路縱貫南北,北京到珠海的105國道、連云港到武漢的311國道在市內交叉通過,縱貫全境。亳州先后被評為全國文化先進市、全國電化教育先進市、全國體育先進市、全國平原綠化先進市、全國文明衛(wèi)生先進市、全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今日的亳州,已初步成為一座經(jīng)濟繁榮、文化發(fā)達、科技進步的新興商貿城市和旅游勝地。
在世界經(jīng)濟一體化趨勢日益加快,國際國內競爭異常激烈,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新經(jīng)濟時代已經(jīng)到來的21世紀,剛剛組建的地級亳州市受命于新的世紀,面臨著新的形勢,肩負著新的任務,及時制定出“加快發(fā)展,富民強市”的發(fā)展戰(zhàn)略,古城亳州這顆祖國錦繡河山中的明珠,正以其絢爛瑰麗的異彩,矗立在安徽省西北邊陲。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