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了一系列江蘇安徽河流的文章之后,本文寫到了中心:上海。自1843年開埠以來,上海逐步成為東亞經(jīng)濟中心。

自古以來,由于長江泥沙俱下,東海岸一直向東突進,不斷出現(xiàn)新的土地。

因此,上海是新出現(xiàn)的土地。

秦漢時期的東海岸,當時,現(xiàn)在的上海市區(qū)還在海底

到現(xiàn)在,情況發(fā)生了變化,長江下游的泥沙減少,土地停止了擴張,反而面臨海進的危險。

這些先姑且不論,來看看河流的治理。

且說,在中國古時候,南北方水系,是同樣發(fā)達的,同時,也同樣面臨著泥沙的困擾,北方河流由于種種原因,已消亡了大半,泥沙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而南方河流,則成功治理了泥沙,因此,南方水網(wǎng)仍然發(fā)達。

這是怎么做到的,來看看具體的實例。

自古以來,包括長江、吳淞江、錢塘江等河流,江水夾帶的泥沙,泥沙俱下,好在, 古代,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在黃河流域,江南只是“蠻荒之地”,人口稀少,經(jīng)濟發(fā)展遲緩,因此,南方江河的泥沙問題,影響并不大。但是,南宋遷都臨安后,許多北方的官吏、豪門南遷,促進了江南人口增長和經(jīng)濟發(fā)展,于是江南面臨新的問題,那就是耕地不足的困惑。

為了解決耕地不足的問題,開墾荒地、圍灘造田,成為普遍現(xiàn)象,其結(jié)果就是,河流的灘涂被人為地變成耕田,使河流變窄,因而淤塞速度加快,水流受阻,其中吳淞江首當其沖。

吳淞江,是太湖流出的主要河流。因為這些人為因素,吳淞江不能及時排洪,雨季來臨,太湖流域被淹而成為水鄉(xiāng)澤國;到了旱季,又因吳淞江蓄水不足而造成嚴重的旱情。

不但主流如此,連吳淞江的支流黃浦,有時也受牽連而被淤塞,嚴重時,“滔滔黃浦如溝渠”。

吳淞江下游淤塞的嚴重程度,使得吳淞江的下游河道竟然消失了,到了需要用水的時候,河道干枯,“欲求一點半點水,卻比農(nóng)夫眼中血”。江南水利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吳淞江以南,有上海浦、下海浦、爛泥浦、黃浦等支流。上海,得名于上海浦,明時期,有了上??h,屬于淞江府。

當時,蘇州府是南直隸省的重點地區(qū),而淞江府屬偏遠地區(qū),是蘇州府的外圍,因其地處下游,要保證蘇州府的水利暢通,則必須治理下游的淞江府的河流,保證下游暢通。

太湖排水不暢,造成蘇州府,時而洪澇水患,時而干旱無水。

明初,戶部尚書夏元吉,江西人,因南方水網(wǎng)淤塞嚴重,為避免重蹈北方水網(wǎng)衰落的覆轍,解決蘇州府的旱澇災害問題,解決太湖水患,他因而前往主持江南水利工程。上??h的秀才葉宗行,向夏元吉上書。葉是本地人,熟悉情況,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議,夏元吉聽取了他的建議,葉也因建議有功,夏元吉特別提拔他為錢塘縣知縣。

夏元吉、葉宗行,他們治理太湖水患的具體辦法是:放棄淤塞嚴重的吳淞江,另外開辟新河道。

吳淞江下游河道消失,以前那些支流,不再受吳淞江波及,因此水勢旺盛,直接匯于長江,于是,夏元吉將上海浦、下海浦、爛泥浦,黃浦等支流,聯(lián)通為一條大河,成為新的下游水道,匯于長江。

這條新的下游水道,再與上游幾段河流聯(lián)通,也成為太湖分出的一條河流,成為新的一條大河:新黃浦,取代了原先吳淞江的地位,這樣,太湖水流重新恢復暢通。

已經(jīng)消失的吳淞江下游水道,徹底放棄,但是,其上游還是可以繼續(xù)發(fā)揮作用的,因此,通過一條叫“范家浜”的河流,聯(lián)通了吳淞江上游和黃浦,使得吳淞江水,匯于新的黃浦下游水道。這樣做,吳淞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復,也算是“復活”了。

黃浦下游是數(shù)河合并,水大,沖入長江,因此,可以帶走泥沙。

河道淤塞問題,就此徹底解決,太湖的嚴重水患,因此而得到了有效治理。

以前,吳淞江是主流河道,黃浦是支流,夏元吉、葉宗行改道以后,黃浦成了主流河道,而吳淞江成了黃浦的支流。

為了紀念傳統(tǒng),匯于長江的河口,仍然以吳淞江命名,稱為吳淞口。

黃浦江形成前后的對比

人們把廢棄的吳淞江下游水道叫作“舊吳淞江”,后來省稱為“舊江”。在滬語中,“舊”“虬”同音,當?shù)厝税选芭f江”寫為“虬江”。

現(xiàn)在上海市的普陀區(qū)有“西虬江”,靜安區(qū)、虹口區(qū)有“虬江路”,楊浦區(qū)有“東虬江”,如果把它們串聯(lián)起來,大致上就是被廢棄的吳淞江下游故道。

1843年,上海開埠;1845年,英租界建立;1849年,法租界建立。英法人把“黃浦”稱為“Wangpoo River”,于是中文地圖就把“黃浦”稱為“黃浦江”。

英法人還認為,吳淞江是來自蘇州的河流,因此將它稱為“ Soozhow Creek”,于是,中文地圖將“吳淞江”稱為“蘇州河”。

現(xiàn)在的黃浦江與蘇州河

夏元吉、葉宗行,他們開動腦筋,以縝密的思維,以細致、耐心、智慧、技巧,非常精心地進行設計、規(guī)劃,經(jīng)過一系列復雜的操作、施工,成功解決了太湖水系的泥沙淤塞問題,很好地治理了江南水網(wǎng),避免了重蹈北方河流衰亡的覆轍,而更進一步的是,他們的正確舉措,創(chuàng)造了條件,日后,造就了江面開闊、巨輪穿梭的黃浦江,以及高樓林立、金融中心的外灘。

外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