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東南一帶過去普遍敬祀一位區(qū)域性顯神,這就是赤松黃大仙。如今這位黃大仙隨著華僑的足跡,走向海外,成為僑居海外的華夏名神之一。在大陸上的黃大仙信仰雖已衰微,但在香港的黃大仙卻吉星高照,極受崇拜,是當(dāng)?shù)氐谝淮笊?。去黃大仙廟觀光,不須向人打聽,只查一下九龍黃大仙區(qū)即可。
有黃大仙區(qū),必有黃大仙站,乘汽車或地鐵在黃大仙站下車,只需10來分鐘,就可到黃大仙廟。廟前有一大石門坊,石坊正中題有四個大字:金華分跡。金華即浙江金華縣,金華是黃大仙的“仙鄉(xiāng)”,金華的赤松觀,則是黃大仙的祖廟?!敖鹑A分跡”,意謂此地的黃大仙廟是金華祖廟派生出來的“分廟”。此廟是典型道觀,石門坊兩邊分別醒目地題有“丹煉”、“回春”等字,使人聯(lián)想起道教的絕招兒——燒丹煉汞、長生不老。
廟門橫匾上寫著“赤松黃仙祠”,廟內(nèi)主殿金瓦紅柱,彩飾輝煌。殿內(nèi)供黃大仙像。據(jù)說,黃大仙是晉代道士黃初平,是浙江金華人。他“叱石成羊”的法術(shù),十分有名。據(jù)《金華府志》載:
晉,皇(黃)初平,蘭溪人。牧羊遇道士,將至金華山石寶中。兄初起尋之四十余年,一日逢道士,引入山相見。問羊安在?初平曰:“在山之東?!背跗鹨曋?,但見白石。初平叱之,石皆成羊。初起遂絕粒,服松柏、獲苓,亦得仙。后還鄉(xiāng),其族盡亡,乃復(fù)去。初平別號赤松子云。
《歷代神仙通鑒》卷六亦載黃初平、黃初起兄弟得道成仙事,只是把時間提前了六七百年,說他倆是東周時晉國人。事跡則與上引相同。并說“(黃)初平歸淮陰黃石山,改名黃石公”。
黃石公是個歷史傳說人物,后被道教尊為神仙。又叫圯上老人,一天他見張良游于下邳(今江蘇睢寧北),故落履于圮(橋)下,令張良取履,伸足令穿之。張良皆如命,老人謂“孺子可教也”。于是授張良《太公兵法》。說13年后,見我于濟北谷城下,黃石即我。張良熟讀兵法,助劉邦得天下。13年后果于谷城山下見黃石,取而寶祠之。此事載于《史記·留侯世家》。
黃初平因別號赤松子,故有些黃大仙廟稱“赤松黃大仙祠”。黃初平入金華山石室中修行得道,其兄黃初起從弟修道,亦得仙。故有人認(rèn)為黃大仙是指黃初平弟兄二人。金華北山早于晉代即建有最早的黃大仙祠赤松觀。當(dāng)初這座道觀十分宏偉:“宮殿,亭宇,廊廡,碑碣,誥敕,御墨及名公巨卿題跋,為江南道觀之冠。(《金華縣志》)。時過境遷,號稱江南道觀之冠的赤松觀早已蕩然無存,成為歷史遺跡。
因黃大仙又號赤松子,故有人認(rèn)為其即神農(nóng)時的赤松子。其實,神農(nóng)時的赤松子是傳說中的仙人,是主行霖雨的雨師,與黃大仙是兩碼事。還有一種說法,黃大仙是廣東東莞人,是東晉著名道士葛洪的得道弟子黃野人,但黃野人的“仙跡”要比黃初平遜色多了。
黃大仙信仰之盛,如今首推港澳。香港黃大仙祠終日香火繚繞,進香朝拜求簽者有如潮涌,熱鬧非凡。進香者所求五花八門,應(yīng)有盡有,求福、求子、求財、求工作、求良緣、乃至求醫(yī)問藥,無所不有。有趣的是,廟前街巷也成為極富特色的迷信鬧市。這里一是賣風(fēng)車的多。這種風(fēng)車與大陸春節(jié)所賣風(fēng)車不同,除紙做風(fēng)輪以外,上面還有神像、關(guān)刀、八卦、小旗等道教飾物,俗稱“轉(zhuǎn)運風(fēng)車”,說是持此風(fēng)車進廟求神,即能走運。另一多是相攤多,算卦的相士靠著黃大仙的“靈應(yīng)”也沾光不少,而且多以黃大仙的徒子徒孫自詡,在卦攤上掛起“黃半仙”、“黃也仙”、“黃小仙”、“松仙館”之類的大字招牌。相士們的生意不錯,他們的成份也很復(fù)雜,不少知識分子也加入這一行列,其中就有大陸去港謀生的內(nèi)地大學(xué)哲學(xué)系教師。
香港是經(jīng)濟貿(mào)易極其發(fā)展繁榮的地區(qū),現(xiàn)代化程度很高。古老而拙樸的算命方法也開始進入“現(xiàn)代化”。廟內(nèi)安放了自動抽簽機,機內(nèi)裝有電腦,抽簽者放進一元硬幣,機內(nèi)立即吐出一張簽條?,F(xiàn)代化與迷信鬼神,成為香港社會的一對有趣的雙胞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