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山,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向東伸展的余脈分為南北兩支,將其緊緊環(huán)抱。古時這里也叫過魯陽,因處于魯山之陽而得名,漢代設郡,唐代改稱魯山至今。這里并非交通要沖,也沒有什么了不得的名勝古跡,雖然水旱荒年難免鬧些土匪,但歷來沒太多兵戈擾攘,她就這么安安穩(wěn)穩(wěn)、平平淡淡地晃過了百年千年。


付政七|文



滄桑巨變的時代,魯山變了嗎?

我爸媽在他們三十歲的時候迫于生活,離開故土魯山,到鄭州找尋生計,那年我六歲。

家鄉(xiāng),我只有模糊的童年記憶,還有以后每隔兩三年回去一次的倉促感受。我對魯山的情感,大概是從父母時常念叨起的家鄉(xiāng)故事,間接聯系起來。

處在中國巨變的時代,漂泊是所有人的狀態(tài)。父母三十歲離家,如今一晃又過了二十多年。世事滄桑,縱然故鄉(xiāng)可能是回不去了,但他們的記憶和習慣已經定格在了那里。

普遍興起的造新城風潮,魯山沙河北邊的新城建設如火如荼,馬路寬闊,高樓興建,統(tǒng)一綠化。

現在還是主要生活區(qū)的老城,變化卻很慢,街頭巷尾幾十年也并沒有大的改變。路邊大小的餐館里,攬鍋菜,胡辣湯,羊肉雜可,黃燜肉,肉夾饃,依然是魯山人最愛的吃食。

· 魯山縣城

攬鍋菜是當之無愧的魯山招牌美食。它是一種燴菜,味美色鮮,不僅有大肉片子,特有的干蕨菜口感爽脆,回味悠遠。

攬鍋菜已走出魯山,全國的其他地方也都能看到攬鍋菜館子的蹤跡。漂泊各地的游子,吃到攬鍋菜就是回到了家鄉(xiāng)的感覺。

· 魯山攬鍋菜

我每次回家,也總是心心念念地品嘗這最地道的家鄉(xiāng)味道。在熱鬧的飯館里,和熱氣騰騰的菜香一起升騰著的,是帶有鼻音的略顯憨厚的魯山話,那感覺十分親切。




叢山之中,“世界第一佛”金光燦燦

魯山是一個山區(qū)縣,處處青山,滿眼翠樹。傳說這里是漢字鼻祖?zhèn)}頡的故鄉(xiāng),也許山岳幽林真的激發(fā)了他創(chuàng)始漢字的靈感吧。

2019年,魯山還是中國氣象服務協會認定的“中國天然氧吧”之一呢。氧氣足,腦袋就是有靈光。

魯山還是中國大姓劉姓的發(fā)源之地。傳說在夏代,一支堯帝的后裔來到魯山西部的一座山上,他們的首領劉累,立祠紀念祖先堯,堯祠所在的一片山也就叫了堯山。

劉姓(氏)從此聚邑繁衍,開枝散葉,這一支“祁姓之劉”在戰(zhàn)國時代遷至大梁,后來他們中又有人輾轉移居到沛縣,劉家在這里出了一個能人劉邦。

秦末大亂,亭長劉邦“提三尺劍化家為國”,建立了漢朝,劉姓從此蔚為大觀。

· 堯山風光

堯山后來也被民間稱為石人山,因為這里奇峰林立,畢肖人形。千姿百態(tài)的“石人”,或仰或立,或獨行或蜂擁,個個神韻逼真,呼之欲出。

山奇水勝,山上處處山泉、溪流,瀑布深潭亦復不少,險處可比華山,靈秀不輸黃山。不僅如此,堯山還特產金釵石斛、靈芝、過橋草,稱為堯山三寶,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

也許是嫌棄民間俗稱的石人山過于俚俗,2014年,平頂山市人民政府將石人山恢復為堯山,感覺好像求新求高端,其實不過是“認祖歸宗”,恢復本名。

但是改名后的“石人山”名氣大不如前,因為在人們的記憶中都是石人山,不少人上網查了以后才知道原來石人山改名了叫堯山。

不管名字雅或俗,山水仍然在那里,您若是爬山登高乏累了,正好去泡泡溫泉,堯山景區(qū)的溫泉資源十分豐富,有上湯、中湯、下湯、溫湯、神湯五大溫泉群,自魯山縣城到堯山腳下,形成了壯觀的百里溫泉帶。

魯山溫泉不僅解乏,而且富含硼、鋰、氟、鐳、氡等十多種微量元素,所以還有醫(yī)療效果。

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他的《水經注·滍水》篇中,就稱魯山溫泉“可以療萬疾”。若來了魯山,溫泉是一定要泡一泡。

· 堯山溫泉

逛了山水,泡了溫泉,咱再去佛泉寺景區(qū),好好瞧瞧那中原大佛。

佛泉寺始建于唐代貞觀年間,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雖然幾度興廢,但仍然香火旺盛。近年來,經過精細規(guī)劃建設,佛泉寺景區(qū)現在已成為一個禮佛休閑觀光的綜合旅游區(qū)。

整個景區(qū)的核心還是中原大佛。這尊立佛,從1997年開始興建,2008年開光,歷經12年,投資12億元。

大佛像身共用黃金108公斤,合金銅3300公斤,特殊鋼材15000噸,高達208米,比自由女神像的兩倍還多。

這金燦燦的佛像法相莊嚴,于峰巒環(huán)繞之中,盡顯佛光普照。不僅很多游人慕名瞻仰禮拜,每年還有不少學子來“臨時抱佛腳”。

· 魯山大佛



農業(yè)還是魯山人的安身之本

佛泉寺景區(qū)帶動了全縣的旅游業(yè),大佛能提高旅游收入,但也保佑不了魯山人的好日子。時至今日,魯山仍然是國家級貧困縣,想盡辦法發(fā)家致富是魯山面對的頭等大事。

這么多旅游資源自然要加以利用,在全縣大搞旅游開發(fā)的同時,工業(yè)招商引資近年來也有大手筆。

絲綢家紡和光電信息就是全縣兩大特色工業(yè)產業(yè)。2017年,更是圍繞這兩大特色,加快項目建設,開工項目7個,建成項目3個。

入駐了平頂山好日子家紡、平頂山浪源家紡、河南佳一實業(yè)等家紡企業(yè)16家,入駐格林福門業(yè)等項目8個。

作為一個農業(yè)大縣,二、三產業(yè)要發(fā)展,但要想更直接提升農民的收入,農業(yè)發(fā)展也應該更上層樓。

河南本就是農業(yè)大省,農業(yè)是立身之本。作為重農愛農的墨子的故鄉(xiāng),魯山有信心提升農業(yè)的整體發(fā)展。只有農民收入提高了,魯山才能摘掉貧困縣的帽子。



· 魯山墨子故里

自然資源豐富的魯山,土地肥沃,光照充足,特別適宜盛產各種經濟作物。例如煙草,種植面積很大,是魯山縣主要經濟作物之一,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煙草的收入一般都占到全縣財政收入的三到四成。

1985年,全縣煙葉總產7141噸,同年12月,中國煙草總公司同美國賽勒斯伊頓貿易財團簽訂協議,把魯山縣作為兩國烤煙聯合實驗基地,為進一步發(fā)展煙草生產提供技術條件。

1988年,魯山產的煙葉在廣州出口商品交易會上,以每噸2800美元的價格與外商直接簽訂了供貨合同,蚌埠卷煙廠以魯山產的煙葉制成的卷煙,出口日本。

21世紀以后,隨著全縣種植面積的縮減,煙草產量大大下降,最近幾年魯山的煙草總產量在200-400噸左右,較高年份可能達到500噸以上。

魯山另一個重要產業(yè)是蠶絲。山多氣候又適宜,使魯山縣成為全國典型的柞蠶產區(qū)和著名的“絲綢之鄉(xiāng)”。

作為西漢時絲綢之路的發(fā)源地之一,魯山縣養(yǎng)蠶、織綢已歷經兩千多年。歷史上魯山蠶業(yè)起伏不斷,經久不衰,手工制品“魯山綢”更是一枝獨秀,享譽海內外。

1914 年美國舊金山萬國商品博覽會上,榮獲了“仙女織”的美譽,聲名鵲起,成為絲綢制品中的“王牌貨”。民國時由于軍閥混戰(zhàn)和日本侵略,絲綢銷路受阻,蠶業(yè)生產漸漸沒落。



建國后魯山蠶業(yè)又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時機。到2016 年,全縣柞蠶生產規(guī)模已達37萬畝,年產柞鮮繭2000 噸,養(yǎng)蠶成為山地農民致富的重要途徑。

還有十多萬魯山人遠走云南、貴州、四川、廣東、江蘇等二十多個省市,設立柞綿加工廠、綿店、四面被手工作坊達3000多家,使魯山蠶業(yè)走得更遠。

細數魯山農業(yè)資源的家底,這里有林果、食用菌、中藥材、蔬菜、茶葉、畜牧業(yè)等農業(yè)特色產業(yè)類別達到80多個,小類別特色產業(yè)有600 多個,獼猴桃、張良姜、菌菇都是遠近聞名。

雖然農業(yè)、林業(yè)的自然資源如此豐富,但是由于這些資源比較分散,并不利于產業(yè)化經營,所以其特色仍然少有發(fā)揮。

現代農業(yè)本來就需要大量的科技和資本的投入,同時還需要“農業(yè)企業(yè)家”的現代化經營和管理,政府的專業(yè)服務、基礎設置建設也是必要的保證。

隨著互聯網、物聯網技術的發(fā)展,家庭式小規(guī)模的生產模式輔助以現代山區(qū)機械和農業(yè)科技的成果,貨源與消費者的直通、直賣模式,可以解決魯山農業(yè)資源多元而又分散的問題,正是魯山農業(yè)的發(fā)展方向。

在今年最新公布的國家級貧困縣名單中,魯山作為河南僅有的14個國家級貧困縣之一,依舊在列。旅游的初步發(fā)展帶來了企業(yè)的經濟收入,但居民們的人均收入依然很低。

希望魯山人常掛在嘴邊的“不哉zái(不礙事)”,能讓魯山人以樂觀與奮進的心態(tài),走向富裕。

假以時日,魯山一定會大有作為。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豫記·重新定義

河南城市新地標

還原城市創(chuàng)立初心

追尋城市嬗變軌跡

努力為河南每一座城市找到尊嚴和活力源泉


//////////


付政七

魯山人,成長于鄭州

鄭州繁星讀書會聯絡人,致力于民間閱讀推廣

關注河南地方工業(yè)歷史






歡 迎 投 稿

郵箱 yujimedia@163.com

豫記系頭條號簽約作者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salome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