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紹興人,我國近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戰(zhàn)士,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是20世紀的中國文化的巨人,也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在小說、散文、雜文、詩作、翻譯、古籍??钡榷鄠€領域都有巨大貢獻。從學生時代就被魯迅的作品《狂人日記》、《阿Q正傳》、《孔乙己》、《祝福》、《吶喊》、《彷徨》等所吸引,這次來魯迅的故里紹興目的之一就是來看看魯迅當年的故居、祖居、三味書屋、百草園等魯迅生活過的地方。
魯迅早年生活的故土,是紹興市區(qū)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內涵和鄉(xiāng)土氣息濃郁的古城歷史街區(qū),這是一條獨具江南水鄉(xiāng)風情的歷史街區(qū),青石板鋪就的路面兩邊,粉墻黛瓦,竹絲臺門(黑漆竹絲大門,俗稱“竹絲臺門”)的古建筑依次排列,一條小河從街區(qū)流過,最具特色,也是紹興特有的烏篷船在河上輕輕劃過,古街上魯迅祖居、魯迅故居、百草園、三味書屋、壽家臺門、土谷祠等建筑,及魯迅筆下風情園、咸亨酒店等穿插其間,將魯迅作品中的一些場景鮮活地展現(xiàn)在人們的面前,讓人能立體地解讀中國近代大文豪魯迅所敘述的生活場景。
我們首先來到了魯迅的祖居(周家老臺門),周氏家族在紹興曾是名門望族,當時,周家一共擁有三個臺門,魯迅祖居是最早擁有的一個臺門,因此也被稱為周家老臺門。這座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的魯迅祖居,因是魯迅祖輩世居之地而被稱為周家老臺門,它是紹興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清代建筑。是一座江南典型的官宦人家住宅,坐南朝北共四進,磚木結構,粉墻黛瓦,花格門窗,石板地面,顯得十分氣派。
魯迅祖居共有四進,沿街的第一進俗稱“臺門斗”,建有頭門、儀門。頭門是六扇黑漆竹絲大門,檐下隸書匾額“魯迅祖居”,接著便是儀門,左右各有耳房,儀門上方懸掛著一塊藍底金字的“翰林”匾。周氏家族在紹興400年的歷史中,屬魯迅的祖父周福清獲得的官位最顯赫,因此當時在三個臺門的門楣上都掛有“翰林”匾,以彰顯了周家當時顯赫的身份。
第二進為德壽堂,在紹興俗稱為“大堂前”,是魯迅祖居中的主要建筑,“德壽”取積善有德、福祿長壽之意。大堂是周氏族人的公共活動場所,以作喜慶、祝福和宴會賓客之用。德壽堂原名寧壽堂,為了避清朝道光皇帝的年號“寧”之諱,改為德壽堂。
第三進——香火堂,是拜祖先和辦喪事的場所。中央上方“德祉永馨”(意指德行和福氣源遠流長)匾下中間掛有魯迅祖父和兩位祖母的神像。兩壁上掛著魯迅祖父周福清的治家格言《恒訓》,是周福清對自己一生治學和為人處世的總結。香火堂左右各有一間,左邊為客廳、餐室,右邊為佛堂、客房。
第四進為座樓,是周氏家家的主要生活住宅區(qū)。布置分主臥房、男、女幼童房、少爺房、小姐閨房、書房、繡房和沐浴房,以及廚房、傭人房間、倉庫等各廂房。臥室雖不算華麗,但木雕,金漆十分精美,衣柜、箱柜、衣架、盥洗架等物品一應俱全。廚房在走廊的另一頭。很大,是傳統(tǒng)的大灶頭,殷實的周家吃飯的人也多。
魯迅祖居前后共有四進,各進之間由走廊連接,即使下雨也不妨礙前后走動。二進之間形成方形天井,中間點綴假山、草木等小景,稍大空間均設有石池,裝滿清水,疑為防火之用。整座大院布局周密、嚴謹,極具中國的古民居的特色,也充分顯現(xiàn)出魯迅祖家的殷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