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大運河及其漕運,是維系中國封建王朝經(jīng)濟發(fā)展的命脈。能擔任漕運總督的,都是官場歷練多年且最得皇帝信任之人。運河先賢的故事,是一部浩浩蕩蕩的治水史,一部居中守正的清廉史。
北宋的范仲淹,身上有很多標簽。他是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教育家、慈善家,是“寧鳴而死”的國之脊梁,也是一位治水能臣。
范仲淹在泰州修建捍海堰,研究五代時期的水利建設(shè),留下一條“范公堤”。他在蘇州“修圍浚河置閘”,妥善地解決了蓄與泄、擋與排、水與田之間的矛盾。他在杭州散糧賑災,縱民竟渡,促進消費,還兼顧了亞當斯密的自由市場和凱恩斯的宏觀調(diào)控理論。
他發(fā)起“慶歷新政”,不畏彈劾,只站在對的一邊。一面振興農(nóng)桑,一面創(chuàng)辦府學和義莊,官場沉浮數(shù)十載,時刻不忘造福百姓,“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他依然是天地間的“第一流人物”。
明代“青菜陶”陶琰,曾三督漕運。他廉潔奉公,凡有督運者求索無厭,均繩之以法。自掏俸銀賑災,每頓飯只要一碟清淡的素菜。
陶琰任官42年,官至正一品的三公之職,往來行李卻只有三擔,當時人稱“陶三杠”。浙江人感恩他筑堤賑災、平抑物價的功績,建生祠祭祀。常年在外,他常以書信教導子孫,后人將這些信件編為《誡子書》,陶氏子孫相傳勵行,有“陶門五進士,輩輩皆清官”之譽。
和于成龍齊名的張鵬翮,是扎根一線的水利專家。他廉潔奉公,主持治理黃河十年,“開???,塞六壩”,八年筑歸人堤。黃淮一帶有民謠贊其功績,“塘埂筑兮水不通,白駒開兮下河通;海不揚波兮水不涌,民樂其中兮安樂而歲豐!”
張鵬翮還刻印《御制耕織圖》,將治河經(jīng)驗寫成《治河書》,居當時世界水利工程最先進行列。他修治運河,保證了河運暢通,為 “康乾盛世”的出現(xiàn)奠定了堅實的物質(zhì)基礎(chǔ)??滴醢勊疤煜铝?,無出其右”。雍正贊其“流芬竹帛,卓然一代之完人”。
張鵬翮不僅政績卓著,還才干非凡。他論詩主性情,比清代性靈詩派主將袁枚早60余年。他還曾為眉州三蘇祠撰聯(lián):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清代理學名臣楊錫紱,悉心督運,濟世利民。他謀慮深遠,編撰《漕運全書》,使相關(guān)衙門辦理漕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阮元是復合型人才,在數(shù)學、天算、與地、編纂、金石等方面都造詣頗深。他創(chuàng)辦最高學府詁經(jīng)精舍,有“一代名儒、三朝閣老、九省疆臣”的美譽。
阮元任漕運總督,整飭漕務,招饑民為纖夫,以工代賑,達到了柔散其勢、安民保漕的目的,解決了難民的一時之困。他以廉傳家,所至之處,以振興文教為己任,勤于軍政,治績斐然。
他主持疏浚西湖,筑就“阮公墩”,為西湖行船提供便利,是西湖“兩堤三島”格局的完成者,對杭州的貢獻可以與白居易、蘇軾比肩。今天的“阮墩環(huán)碧”,是新西湖十景之一。
“施青天”施世綸,是統(tǒng)一臺灣的施瑯次子。他丁憂去職時,江寧士民舍不得他離開,每人自捐一文錢,在府衙前建雙亭以示懷念,取名"ー文亭”。
施世綸任漕運總督,減免苛稅,整修河道。為免除船丁被敲詐之苦,常常親自坐鎮(zhèn)淮河邊,等待漕運船到達,然后親自上船查驗漕米數(shù)量及質(zhì)量等。
他不畏權(quán)貴,勤于民事, 執(zhí)政為民,受民眾愛戴,被康熙皇帝譽為“江南第一清官”。清代公案使義小說《施公案》,施公除暴安良,執(zhí)法如山,被比作宋代的包拯,明代的海瑞,就是以他為原型。
看運河風骨,源正流清,文以明道,廉通古今。運河廉文化,更蘊含著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秩序規(guī)矩,延續(xù)著中華幾千年來的精神內(nèi)涵和價值理念。
#真知新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