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寺廟的名字,往往以山為名,以年代為名,以封號為名,而在寧波卻有一座,也是唯一一座以印度國王為名的寺廟,它就是阿育王寺。
阿育王寺始建于晉代,約為公元282年,距佛教傳入中國不過300多年。為何這樣一座1700多年歷史的古寺,會以外國人的名字為名呢?原因就在于阿育王本人!
倘若你問一個印度人,歷史上最有名的國王是誰,他一定回答:阿育王。
阿育王是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任皇帝,他存在的時間,約等于我國的戰(zhàn)國末期。阿育王的偉大在于他幾乎統(tǒng)一了全印度,是印度歷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接近統(tǒng)一的朝代。
阿育王一生極富傳奇,前半生為魔,后半生為佛,一人活出了兩個極端人生。
幼年時的阿育王因長相不好看,被父王排擠,處處受冷落,王位自然輪不到他,可他憑借過人的膽識和嗜血殘忍的手段,相繼除掉了兄弟姐妹,硬生生奪取了王位。
當上國王后,他遠征國土,兼并吞掉了周邊眾多領(lǐng)國,征戰(zhàn)殺戮,曾一次殺掉數(shù)十萬人??赊D(zhuǎn)變就在殺戮中,有一次阿育王目睹自己造成的屠殺場面后,內(nèi)心幡然悔悟,愧疚不已,決定停止征戰(zhàn)并皈依佛教。
誰也不知道阿育王是如何完成轉(zhuǎn)變的,幾乎是一夜之間,那位嗜血國王變成了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他停止戰(zhàn)爭,倡導和平,禁止殺生并寬仁待人,尤其致力于傳播佛法。
在他之前,佛教剛創(chuàng)立300多年,只是一個地方性宗教,影響力很小。阿育王奉佛教為國教,廣修寺廟,召集四方僧人編寫佛經(jīng),并派遣佛教使團出使各國,其中甚至有王子和公主。
正是在阿育王的推廣下,佛教迅速成長為世界級的宗教,開始向全世界蔓延。阿育王還將佛祖舍利分散到各個國家,并修建了84000座石塔存放,因而舍利塔也被稱為阿育王塔。
阿育王為佛教傳播做出了巨大貢獻,可以說是僅次于釋迦牟尼的佛教二號人物。據(jù)考證,這些舍利塔中,中國古代共有19座,其中大多數(shù)被移動或被損壞,唯一保存至今的就是阿育王寺。
寺廟位于寧波東郊,離市區(qū)較遠,平時游客很少踏足,獨得一份安寧。在一個晴朗早晨,我專門坐地鐵前往,寺廟離最近地鐵站有1.5公里,小三輪要價較高,我苦于囊中羞澀,只得步行前往。
或許步行前往是對的,古時僧人云游四方,都是行腳僧,更何況目的地為阿育王寺,步行更有了意義。寺廟前立有四根高大石柱,這便是大名鼎鼎的阿育王柱,高十幾米,柱頭上有四只背對而坐的雄獅,威風凜凜。
寺廟坐落在山腳下,群山環(huán)抱,僻靜清幽,是一處難得的修行場所。讓我意外的是,這里竟不收門票,自由出入,寺廟建筑依山坡而建,錯落有致,現(xiàn)有殿宇600余間,不乏清末時的老建筑。
通往寺內(nèi)主園需步行幾分鐘,一路穿過竹林、池塘、舊石碑,蒼翠繁茂的環(huán)境,如同置身于江南園林。雖說寺廟以印度國王為名,可建筑風格仍是中國傳統(tǒng)式樣,中軸線上分布著天王殿、大雄寶殿、舍利殿、藏經(jīng)樓等殿宇。
所有來阿育王寺的人,都是奔著舍利塔而來,我自然也不例外。石塔位于大雄寶殿后,供奉著中國為數(shù)不多的佛陀真舍利,因此阿育王寺在歷朝歷代都備受恩寵。
唐朝詩人鑒真,在第三次東渡日本失敗后曾短暫居住于阿育王寺,吸引了浙江各地名僧前來拜訪。
明朝年間,朱元璋賜寺廟為“阿育王禪寺”,列為天下禪宗五山之第五山,舍利殿門楣上方的“妙勝之殿”匾額為宋孝宗御書,“佛頂光明之塔”豎額則為宋高宗御書,此外還有許多文人筆墨,如蘇軾撰寫的《宸奎閣記》等。
不巧的是,正趕上舍利殿裝修,雖然我也看到了舍利塔,但其被塑料泡沫包裹保護,未能一睹真容,當然舍利塔平時也不經(jīng)常示人,來往香眾只要知道舍利在里面就夠了。
阿育王寺東側(cè)有一座東塔,通體木質(zhì)結(jié)構(gòu),此塔始建時間不詳,不過早在明朝時就出現(xiàn)在《育王山圖》中,可見至少是明代文物?,F(xiàn)存為1995年重修,朱色典雅,高聳入云,為寺廟標志。
香眾拜訪完舍利殿后,常會到此繞塔走上幾圈,上三根敬香,才算圓滿離開。我看著繞塔人群,不少還是僧人和尼姑,他們從外地而來朝拜佛祖舍利,為的只是心中信仰。
阿育王寺寧靜安詳,沒有商業(yè)氣息,連敬香也是免費提供,這在中國寺廟中顯得“另類”又樸實,或許這才是寺廟最好的模樣吧!
地址:浙江寧波市鄞州區(qū)五鄉(xiāng)東路上,不收門票
交通:可乘坐寧波地鐵1號線到寶幢站下,步行或打車前往。
全國各大城市的免費景點都在這里哦,關(guān)注作者:林清鹿,即可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