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與建,永遠(yuǎn)是中國的主題。阿房宮最具有代表性。它就位于王寺街道,與王寺村一步之遙。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
氣勢磅礴,朗朗上口的《阿房宮賦》,相信許多人都多多少少能背誦上幾句。如果你站在阿房宮廢墟上,大聲詠讀一遍,飄逸激揚,大有書生指點江山之意氣。可惜,在阿房宮大殿遺址上遛彎鍛煉的人很多,甚至卡拉OK“鬼哭狼嚎”、酣暢發(fā)泄、抒情呻吟,自娛自樂,很少看見詠讀阿房宮賦的。
現(xiàn)在的考古基本可以確定,阿房宮沒有建成,但這似乎并不重要。在人的心目中,阿房宮的恢宏氣派華麗是真實存在的,它建成與否和加速秦王朝的滅亡關(guān)系并不甚大,它對后世的警訓(xùn)并沒有因為半拉子工程而減少半分。
阿房宮前殿位于郿塢嶺上,經(jīng)過兩千年風(fēng)雨,地基依然挺立,規(guī)模宏大。作為宮其實是一個建筑群,最具代表的建筑是前殿,目前基礎(chǔ)輪廓仍清晰可見。地基高臺高出地面近十米,東西長1270米,南北寬426米,據(jù)說能容納上萬人,如今保存相對完好。
能親眼目睹夯筑高臺,也算慶幸,感謝文物部門不懈努力。如果聽當(dāng)?shù)乩限r(nóng)給你講過去的阿房宮,種地挖土埋人,未免驚愕失落,許多已遭到破壞,悔恨遺憾在所難免,更覺我們這代人責(zé)任重大。
可惜去阿房宮的游玩憑吊的人不多。
阿房宮,是否有魔咒。大秦帝國的阿房宮在歷史上曇花一現(xiàn)。兩千年后,一個投資2億元建成的人造景點——阿房宮,在運營13年之后在2013年被拆除。據(jù)說占地680畝,規(guī)模建筑挺有古韻,2006年曾被評為“陜西最值得外國人去的10個地方”之一。
王寺人肯定記憶猶新,歷歷在目。
代替人造阿房宮景區(qū)的,是新投資380億元,準(zhǔn)備建成占地12.5平方公里的阿房宮國家遺址公園,民間稱新新阿房宮。那時西咸新區(qū)剛剛成立,阿房宮是其重點發(fā)展區(qū)域,可謂雄心勃勃,壯志凌云。
方案剛一提出,就吵得沸沸揚揚,甚至被罵得體無完膚,很快就夭折于一大堆圖紙上。為此陜西省深刻反省。
中間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外人很難知曉。
其實兩個阿房宮并不能說完全有什么錯,任一方案對于阿房宮保護是有好處的,對地區(qū)發(fā)展也是有益處的。引起眾怒的是,非要拆舊建新。于是吊籮挑水——兩頭空。
如果380億的國家遺址公園建成,王寺肯定不會是今天這班模樣。退一步,即使380億沒進來,但2億的阿房宮景區(qū)保留下來,估計目前旅游發(fā)展形勢也不錯??蔀橥跛罗D(zhuǎn)型升級助一臂之力。
建時敲鑼打鼓,歡歡喜喜,拆時莫名其妙,凄凄慘慘。這大概就是阿房宮命中注定。
圍繞阿房宮的是大、小古城村。這名字一聽,就知道是弟兄村。祖輩曾住在土臺上,因取水不便才搬下來。但足以讓他們引以為豪,先祖也算住過宮殿。
古城村以前和王寺村平起平坐,中間隔著郿塢嶺。而去土門藥廠十字的道路在古城村南、郿塢嶺北,也就說是古城村的交通優(yōu)于王寺村。只是后來紅光路過王寺,王寺才翻了身。至今古城村仍悶悶不樂。
古城村以前有座馬王廟,后來改為古城小學(xué)。據(jù)說當(dāng)年拆佛像時,費了一翻周折。拿繩套在佛像脖子上,有人指揮,一群小伙一起用力。佛像哄然倒下,從基座里竄出一條大蛇,胳膊粗,四五米長。沒人敢動,蛇最后逃到農(nóng)田。那個指揮拆佛像的人沒幾年就去世了。一個老者告訴我的。他講得繪聲繪色,當(dāng)年大概七八歲,站在邊上看熱鬧。估計有些水分。
今天,大古城村大部分已經(jīng)拆除。仍有不到十戶人家還在堅守。
古城村西一公里是紀(jì)楊寨村。村西是太平河,以前的河水比較小,有簡易橋。村南是郿塢嶺,夯筑印記清晰可見,西側(cè)垂直斷面,竟然能看到后來人的墓葬剖面。郿塢嶺地基是自然形成的一道土梁,但上層經(jīng)過夯打,就宛如今天的高速道路路面。上林苑一號建筑遺址,全國第一批重點保護文物,據(jù)說解放初還有石人石馬。
聽村民講,過去郿塢嶺規(guī)模更大,但許多都被人吃了。原來曾建過磚瓦窯,直接在郿塢嶺上取土。
3億打造的阿房宮景區(qū)
3億打造的阿房宮景區(qū)
拆除阿房宮景區(qū)
阿房宮前殿夯筑
阿房宮路標(biāo)
蒲公英
樹
撐
石
墻
窯洞與墓穴毗鄰
節(jié)
清新春
油膩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