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激增、場館老化和空間不足,“古都明珠,華夏寶庫”的陜西歷史博物館,已不堪重負。
至此,被提上日程的新館選址一直備受關注。規(guī)劃定位上——要打造代表中國形象“國家會客廳”和展示中華文明“國家祠堂”。自選址浐灞后,巨大的爭議,證明這并非上上策。
如今,陜歷博“東擴”生變的消息不斷傳出。今天,我們該如何看待這個事情?
第一,首要考慮公共性
從地位來看,它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現(xiàn)代化國家級博物館;從世界角度看,它是“東方文明的殿堂”。
作為人類文化遺產(chǎn)的實物場所,博物館本質(zhì)上是對公眾開放,為社會發(fā)展提供服務,是為公眾提供知識的社會公共機構。所以,博物館面向更為廣大的人群,包括學生、歷史愛好者、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廣大市民等。
所以,它對通達性、便利性依賴性更高。“世界五大博物館”,無不位于城市中心區(qū)域或者文化集中區(qū)??v觀國內(nèi)著名的博物館,同樣如此。
有人說,每年兩百多萬人參觀的陜西歷史博物館,若新館遷至新區(qū),會帶動人群到達,刺激區(qū)域發(fā)展——這存在“邏輯上漏洞”。
世界知名的博物館,無不立足于城市和國家的歷史。讓眾人以便利方式到達,可以更大范圍傳播文明、普及歷史文化。他們,首先因唯一先成為城市標志,才繼而成為旅游景點和目的地。
正因為博物館便利的到達性,才讓它具備形成龐大客流的基礎。新館建設,第一是為了文化,第二才是帶動區(qū)域。
陜西歷史博物館,并非一開始就火爆:這是在文化回歸、央視專題等“外界賦能”等因素下得以實現(xiàn)。“城市性”作為基礎,讓更多人接觸:
第一,城區(qū)本身,擁有數(shù)以百萬計人群基數(shù);第二,無比便利和豐富的交通到達,讓任何人群在任何時間皆可抵達;第三,因為城市性,陜歷博與大雁塔等形成一個文化體驗之旅。
單看這點,博物館人群對城市功能依賴性更大,而非單純的景點。
第二,離不開“歷史”土壤
陜西,是中華文明發(fā)祥地之一。陜西歷史博物館,從一開始就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
目前的陜歷博選址,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周恩來指示:“可選在大雁塔附近?!币驗榇笱闼辖ㄖ?、宗教和文物等為一體,目前成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選址這里,相信這與周恩來在法國留學,目睹了城市與博物館的關系有關。
“來到這里能了解陜西古代史,更能讀懂中國千年歷史?!?/span>
歷史性,也是陜西歷史博物館新館的核心。兩年前(2019年3月),在浐灞新館建設進展情況座談會上,陜西歷史博物館館長也這樣展望:
成為“具有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綜合類、偏重歷史”的博物館。將以改擴建為帶動,加快向“國內(nèi)一流·國際知名”博物館邁進,努力將陜西歷史博物館建設成代表中國形象的“國家會客廳”和展示中華文明的“國家祠堂”。
當時,陜西省方面相關負責人要求“在思想上要提高認識、高度重視”:
“陜西歷史博物館新館建設項目,不止是陜西省的大事,也是國家、中央,乃至國際性事件。浐灞生態(tài)區(qū)管委會與陜西歷史博物館要充分溝通,加快項目相關手續(xù)的辦理,盡快確定建設方案,保障項目落地。”
有人認為,它周邊分布著西安領事館區(qū)、會展中心、圓桌會議中心、世博園、西安千古情等,將形成一個文化集群。
我們也分析了“文化交流軸”(《即將改變西安的工程:地標巨變,這是“新長安時代”》)。它們以功能性為主,比如會展、會議和演藝等,是否可做到“1+1>2”無法評判。那么,“初心”是什么?
從外部空間來看,與世界五大博物館相比,新館的文化性傳承性大打折扣。未來可以想象,老館依舊爆滿,新館可能無法達到預想。
一旦有“新館”之念,必是各地新區(qū)瘋搶的“香餑餑”——具備充足的空間。所以,無論灃東新城的昆明池、秦漢新城等——若只從單維度的時間來看,歷史淵源都沒有任何問題。
第三,“陜博進城”的啟發(fā)
從1991年開館至今,陜歷博已走過三十年風雨。學者張寶通一直反對“東擴”,他表示:
省政府西遷已是勢在必行,那么,我們更建議將陜西歷史博物館遷入省政府大院,建一個新館,帶動“皇城復興”,把唐皇城打造成搶救、保存、研究、再現(xiàn)、展示、弘揚中國歷史文化的博物城,打造成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標識地。
“遷建是個大問題,不要急于決策,應當廣泛聽取民意,和省府西遷、西咸一體化、唐皇城復興統(tǒng)籌考慮,不要給西安造成歷史遺憾。”
水天一色的世博園◎圖/堂頌攝影(版權所有)
從這點來看,有呼聲的漢長安城遺址,根本不具備任何開發(fā)的可能性;作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唐大明宮遺址,同樣面臨遺址區(qū)無法大建設的可能。
目前的省府,是當年的秦王府舊址。有城墻、城壕,內(nèi)部布局肅穆嚴整,園林景致如畫,與西安明城墻一起形成“城中之城”的重城格局。
1949年之后,這里也辟了新城廣場。省府東西兩側的皇城東路、西路和新城廣場南側,秦王府內(nèi)城部分城墻依舊矗立。2003年,明秦王府城墻遺址被列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陜西省政府所在地,是“明秦王府”
第一,與古城墻構成世界級文化坐標:西安城墻,作為世界最大規(guī)模的古代城垣之一。城墻內(nèi),有眾多歷史古跡形成真正的文化集群。若選址新區(qū),無異成為文化“孤島”。
第二,六百多年地脈歷史的傳承古今:這里有六百多年歷史的秦王府,新館成為世界級博物館最堅實的基礎??v觀世界五大博物館,無一不擁有極其豐富的歷史沉淀。
第三,四百多畝的面積滿足功能所需:不僅可充分滿足陜西歷史博物館的搶救、保存、研究、再現(xiàn)和展示等功能。其歷史跨度從明朝直到近代,亦是時代建筑博物館。
實際上,西安中心城區(qū)幾無土地,且拆遷改造難度巨大。碑林博物館改擴建,可見一斑。這些,都是“陜博進城”或者“原地擴建”的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