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古時候?qū)儆谇?,屬于中原地區(qū),是我們的發(fā)源地之一。陜西的歷史悠久,有很多的名勝古跡,西安還是十四朝古都,到西安旅游,我們最先想到的一定是秦兵馬俑了。

獨特的地理和環(huán)境,造就了不一樣的人文和生活習(xí)慣,陜西確實有很多好看又好玩的地方,當(dāng)然也有很多好吃的。

建議大伙,到陜西旅游別只看“兵馬俑”,還有這4大代表小吃,其中渭南最正宗,大伙一定要嘗嘗。

岐山臊子面

臊子面是陜西的一大特色,以面:薄、筋、光,湯:煎、稀、汪,味道:酸、辣、香為特點,臊子就是肉丁的意思,是面的澆頭,面的做法也很簡單,把白色的面條汆燙一下,在澆上燉煮好的澆頭,一碗美味的臊子面就成了。

臊子面雖然很簡單,但是卻很講究,一點都馬虎不得,尤其是臊子面的配色,要有豐富多彩的配色。比如紅色的胡蘿卜、綠色的蒜苗、白色的豆腐、黃色的雞蛋皮、黑色的木耳等材料,不僅好看而且好吃。

臊子面看著沒什么,但是在陜西人的地位很高的,無論紅白事,都會有臊子面。每年的初一開門,第一碗臊子面也是供奉神明和祖先。臊子面起源于商周時期,歷史足夠悠久,在清朝的時候名氣就已經(jīng)很大了。


羊肉泡饃

羊肉泡饃是陜西的名小吃,可以說是陜西小吃的總代表,發(fā)源于陜西省渭南市固市鎮(zhèn),羊肉泡饃的歷史可謂悠久,從西周開始就有關(guān)于羊肉泡饃的記載了。在古代,羊肉泡饃可是朝廷的貢品,在北宋時期,蘇東坡還為羊肉泡饃寫下詩句“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這里的羊羹就是羊肉泡饃。

羊肉泡饃的吃法是比較特殊的,外地人剛到陜西可能會覺得奇怪,點了菜之后,老板會先給饃,食客要自己先把饃撕碎了,再交給廚師加工。饃撕得越小越好,最好是黃豆粒大小,饃撕得越小,越能吸收湯汁,自然就越好吃。據(jù)說饃撕得好,泡饃店的老板在做泡饃的時候會更加上心哦。

吃羊肉泡饃不僅僅是填飽肚子解決溫飽,更是百姓們促進感情的很好的紐帶,饃要一點一點慢慢撕,邊撕還可以邊聊天。當(dāng)然羊肉泡饃的吃法也不是只有這一種,如果趕時間,也可以“單走”,膜不掰直接就湯吃。


涼皮

涼皮真的是不可多得的平民美食,價格實惠,在街頭巷尾人流量大的地方,輕易就能找到。記得在上大學(xué)的時候,有時候晚上沒胃口,不想去食堂吃飯,找個涼皮小攤,吃上一份涼皮,不僅清爽舒服,還頂餓,尤其是夏天吃最舒服了。冰涼的涼皮搭配黃瓜絲,解暑還能促進食欲。

涼皮別看不起眼,曾經(jīng)也是進貢皇家的貢品,最早的涼皮不叫涼皮,叫做“御京粉”,也是響當(dāng)當(dāng)?shù)幕始颐朗场銎ひ彩呛苡袣v史了,最早據(jù)說是在秦漢時期就有了,劉邦建國稱王后,百姓豐收,把多余的糧食精細(xì)加工,做成了涼皮。

涼皮的做法有很多,也分成了不同的流派,有的有面粉做的,有的用大米做的,味道都很好吃。一份好吃的涼皮要有,白、薄、光、軟、筋、香”涼爽可口的特點,面(米)皮勁道,而且調(diào)味也很重要,本身涼皮是沒有味道,吃的就是調(diào)料的功夫。

葫蘆頭

葫蘆頭,這名字乍看很奇怪,以為是葫蘆做的美食,其實不是的,是形似葫蘆的豬大腸。

葫蘆頭也要搭配饃吃,只是和羊肉泡饃的吃法略有不同,葫蘆頭泡饃用的餅要比羊肉泡饃的略軟一些,可以撕得大塊一點。湯底也不一樣,葫蘆頭泡饃用的湯底是豬骨頭和母雞熬制的,要熬成乳白色的湯。

葫蘆頭有個有趣的歷史故事,葫蘆頭最早是叫做煎白腸,也是很出名的一道美食。一天孫思邈去一家煎白腸的店里吃飯,老板的大腸處理得不好,味道很腥,孫思邈就給老板提了很多建議,還給了他去腥的藥材,和葫蘆藥罐,老板根據(jù)孫思邈的建議,對菜品進行了修改,味道也變好了,生意越來越好,就把孫思邈的葫蘆掛在門口以表敬意,后來慢慢就變成了葫蘆頭。

覺得這4樣可以代表山西小吃嗎?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