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晶晶
秋天,宛如古詩里的女子,多情感傷;秋水,又恰似伊人的眼淚,迷離惆悵;秋葉,更如多彩的羽衣,熱烈靜美。在這美好的季節(jié),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到大圍山去“品秋”!
作為瀏陽的東大門,湘東“邊城”大圍山魅力使人沉醉。綠色宜居,秀美宜游;樂山樂水,可親可近,七彩斑斕的田園牧歌式生活讓人流連忘返。在這里,你可以體驗到“綠色”+“紅色”的美好。
“一場秋雨一場寒”,進入秋天后的大圍山,每下一場雨,山中空氣便多一份清爽之感。驟雨之后,山間云霧繚繞便能與濃密的云海不期而遇,如沐仙境。那些纏繞在半山的云霧,又像是系在山腰間的一條條玉帶。
溪水順山澗而下,跳動著,躲閃著,繞過一叢叢灌木、青草和石頭,迎面而來;岸邊景色美不勝收,險峰、奇石聳立,古樹、鮮花交錯叢生,藍天白云在水面交相輝映。美麗的瀏陽河源頭悄悄為這個秋天送上一份美好。
大溪河從白沙古鎮(zhèn)穿流而過,從古至今人們依水而居,從古時的水邊集市到現(xiàn)在的水鄉(xiāng)古鎮(zhèn),靜默流淌的小河和古香古色的吊腳樓相望相守。
位于中岳村的魯家灣魚頭屋場,以養(yǎng)生農業(yè)度假產業(yè)為主,白墻黛瓦的農房和遠處清幽的竹海相映成趣,青石板路與木橋棧道遙遙相對,潺潺碧水和母子水車緩緩而動,一幅美麗的鄉(xiāng)村畫卷在眼前展開。
民居大宅錦綬堂,她用自己的一份擔當。告訴后來者,有國才有家。鏤刻在墻壁上的那些標語,永遠都熠熠生輝。
楚東山大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湘鄂贛省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在此召開。
始建于清末的上坪會議舊址,是磚土木結構、夯筑墻建筑,周圍掩映著一片金黃色的稻田。它是毛澤東率秋收起義部隊實行轉兵決策的重要歷史見證和物質載體,也是“農村包圍城市”戰(zhàn)略的最初形成地。
歷經(jīng)百年風雨歷練后,圍山書院的青磚、石柱、木梁依然翰墨留香。推開圍山書院斑駁的大門,當年的朗朗書聲,依然在不斷回蕩。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三團第三營曾駐扎于此,給書院賦予了紅色意義。
始建于1852年的劉家祠堂,坐落于白沙古鎮(zhèn)。1927年,毛澤東率工農革命軍從江西省銅鼓縣向瀏陽白沙進發(fā),在這里他獲得了第一次指揮戰(zhàn)斗的勝利。他喜稱白沙首戰(zhàn)告捷為“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金秋時節(jié),桂花總能牽動人們的心。走在大圍山,就是走進了桂花的世界,置身于桂花的清香中。在這里,你可以體驗一次真正的農家生活,曬稻谷、撿板栗,感受山民們豐收的喜悅;也可以看蜘蛛布網(wǎng)、蜜蜂釀蜜、聽小鳥叫聲...... 如孩童般享受童趣。
旅行,美食當然不可少!秋天,圍山紅心獼猴桃、陽光玫瑰、柿子、八月瓜、蜂蜜等各類好物應有盡有,最不能錯過的當屬 “蒸菜原鄉(xiāng)”中岳村的“圍山八蒸”。蒸菜,是瀏陽人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而中岳的一口蒸菜是最原始的美味。
云淡風輕,秋天的大圍山,一抹秋思,在微涼的指尖悄然綻放;一縷柔情,在似水流年里淺吟低唱。
(本文圖片由大圍山鎮(zhèn)提供)
[責編:李梓延]
[來源:湖南日報社新聞影像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