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第二次探訪浙江溫嶺長嶼硐天,隱于北雁蕩山余脈的一處硐窟奇觀,因此處為火山噴發(fā)后形成的火山石,材質(zhì)比較疏松柔軟,易于開采,經(jīng)歷千百年來采石工人一釬一錘開采石材而形成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的一座座山中硐穴,迄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此處硐窟之多可達1314個,個個造型各異,蔚為壯觀。
進入長嶼硐天需要經(jīng)過一段水上石橋,此橋因其中間放置有一個石雕大明珠,加之曲折往返,故取名“九曲明珠橋”。這也是看到的第一個洞穴,空間之大無不讓人震驚,石橋下有幾處水池且有游魚嬉戲其中,石橋盡頭的石壁之上題有“觀夕洞”三個大字,為中國美術(shù)學院錢紹武教授所題寫,這樣一幅畫面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古人眼中的世外桃源,處處顯得詩情畫意。
穿過石橋進入下一個洞穴,一尊巨大的彌勒佛雕像映入連演,其造型栩栩如生,生動傳神,系白石雕刻而成。之所以在此雕刻彌勒佛源自一個古老的傳說,據(jù)傳說當年布袋和尚曾在觀夕硐開采石板以修復奉化岳林寺,于是在此雕塑了一尊彌勒佛雕像,信徒的話可以在此燒香膜拜。
長嶼硐天不僅洞穴多,造型也是大氣磅礴,由八仙巖、雙門硐、崇國寺和野山四個主要部分組成,其中最大的洞穴高達177米,比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黃龍洞的最高洞廳還要高出2米,因其規(guī)模龐大、造型之奇,為世界罕見,在1998年榮獲了世界吉尼斯記錄的殊榮,不僅是這里的榮譽,也是對昔日的工人致敬。
硐穴之奇:絕無僅有的巖硐音樂廳
另外這里比較驚艷的一點是位于洞穴內(nèi)的巖硐音樂廳,據(jù)說是亞洲位于的巖硐音樂廳,舉辦過一次“中國首屆巖洞音樂廳”。到時恰好遇到正在演奏樂器,美妙的樂聲在洞穴伴隨著回聲內(nèi)四處飄去,不管在哪個角度,仿佛都可以聽到自帶立體混響的樂聲,聲音之美妙讓人不禁沉醉其中。
從巖洞音樂廳一側(cè)沿臺階繼續(xù)游覽,回頭可以發(fā)現(xiàn)這里的洞口基本上都是三角形,這個道理很明顯,三角形具有很強的穩(wěn)定性,三角形洞口讓整體會更加牢固,防止洞穴坍塌。而整個洞穴看起來也是十分的雄偉壯觀,不得不讓人驚嘆,這該是多么浩大的工程?。?/p>
榮獲吉尼斯紀錄的巨型石雕大碗
上去后可見另外一座石廳,在石廳中間放置有一個巨大的石雕雕刻而成的碗,其直徑2.12米,如果將水注入碗中可裝近2噸之多,足可見造型之大,另外碗中盤踞有一尊龍頭龜身的石雕,寓意吉祥如意,這只碗以其造型巨大已被列入世界吉尼斯紀錄。
二層平臺多石廳,一個挨著一個,緊鄰巨碗的石廳內(nèi)存放有一枚巨型石刻古錢幣,古錢幣通體石青色,上面刻有“政和通寶”四個大字,奇特的是古幣上方的巖石縫隙中滲出的水滴恰好從古錢幣中間穿過,滴落的水留在了錢幣中央的凹槽內(nèi),寓意著年年有余。
走向下一個石廳,可以看到被石柵欄圍起來的一段樹根,據(jù)說這是一棵西漢時期的樟樹,迄今已有2000多的歷史,樟樹又是溫嶺的市樹,足見其價值。樹根的造型也是十分精美,有些部位看著像龍頭,有些部位看著像鳳凰。
繼續(xù)沿臺階可至山頂平臺,可見亭臺樓榭,雖未后人修建而成,卻宛若天成,與周圍的景色完美融合在一起,亭子為木石結(jié)構(gòu),取名“觀止亭”,在亭柱上刻有楹聯(lián):“洞鑿九霄橫攬云天勝境,階崇千級俯瞰世界奇觀”,可在此小憩片刻,回味長嶼硐天磅礴大氣的景觀。
觀止亭一側(cè)為下山的蜿蜒梯階小道,小道一側(cè)竹林幽幽,透漏著一股古樸雅致,景觀之優(yōu)美讓下山的人都為之止步不前,怕破壞了這里的美,這里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