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dú)特的味道,

而這些味道總有一些是體現(xiàn)在食物上的。

這個國慶長假,

我們的美食菜譜繼續(xù)陪您!

“遼寧十大名小吃”“遼菜十大名菜”

你都嘗試做了嗎?味道怎么樣?

今天的“遼寧風(fēng)味小吃”要不要再來瞧瞧!

30道“遼寧風(fēng)味小吃”,走你——

一、柏木燒雞

風(fēng)味簡介:

柏木燒雞,外形美觀,咸淡適中,表皮呈紫紅色,雞肉韌而不柴,香氣濃郁,乃燒雞中的上品。

基本材料:

土雞、紅糖、柏木、秘制調(diào)料、養(yǎng)生中藥等。

制作方法:

優(yōu)選凌源本地土雞,宰殺洗凈。用秘制調(diào)料和養(yǎng)生中藥熬制老湯。白條雞放入大鍋,用熬制好的老湯煮熟,撈出備用。取紅糖和柏木屑攪拌均勻鋪在鐵鍋中,鍋底加熱,使其揮發(fā)出煙氣。鐵鍋上置熏籠,將煮熟的雞放入熏籠,熏制過程中反復(fù)翻動雞身,以便色澤均勻、表里入味。最后,雞身涂抹香油,鎖住表皮水分,柏木燒雞便制作完成。

二、凌源吊爐燒餅

風(fēng)味簡介:

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以吊爐燒餅款待,不亦親乎!吊爐燒餅作為“凌源美食三寶”之首,以其獨(dú)特的魅力,向人們展示著來自女神故鄉(xiāng)的傳統(tǒng)飲食文化。輕咬一口,芝麻酥香,面瓤松軟,餅底焦脆,層層美味挑逗食客的味蕾,讓人食之欲罷不能。吊爐燒餅與凌源羊湯,一葷一素,一湯一餅,一軟一硬,這樣的飲食搭配,無疑是凌源早餐的絕佳選擇!

基本材料:

面粉、玉米面、油酥、芝麻等。

制作方法:

精選小面粉為主料,和面時加入適量水、鹽、堿,揉好后放在一處醒面,再揉再醒,經(jīng)四、五遍工序后,搟成大張面皮,面皮均勻抹上一層油酥,卷成10厘米粗細(xì)的面卷,再揪成100克標(biāo)準(zhǔn)的面團(tuán)。醒好的面團(tuán)放在盤里,雙手邊捏邊旋轉(zhuǎn),形成碟形面坯后,使一面在面籮內(nèi)沾滿芝麻,另一面粘在烤爐內(nèi)頂部,下面用木炭文火烤制,8-10分鐘后即可出爐。

三、火勺餛飩

沈陽的火勺吃起來脆而不碎,是因?yàn)槊嬷腥嗳肓恕坝退帧?,包好后放到像抽屜一樣的烤盤里,淋上豆油,送到明火的爐子里翻烤,掌握好火候,便能呈現(xiàn)外酥里嫩的效果?;鹕字v究的是“一兜汁兒”,肥油自然是要包進(jìn)去的,不過適當(dāng)?shù)卣{(diào)整肉餡兒的肥瘦比例,可以使火勺吃起來既沒那么油膩,又會口感細(xì)膩。肉餡兒里還可摻入一些圓蔥和甘藍(lán),增添蔬菜里清香的水分。

吃火燒的搭檔就是餛飩,沈陽的餛飩,最顯著的特點(diǎn)就是個大餡兒多,實(shí)惠得就像沈陽人的性格。餛飩重湯料,地道的餛飩?cè)Q于湯,濃雞湯最上乘,加入幾片紫菜和蝦皮,真是鮮的不得了。

四、沈陽烤串

沈陽烤串是80年代初期由新疆同胞帶到沈陽經(jīng)營的羊肉串開始,是東北地區(qū)最早以串的方式經(jīng)營燒烤品種!由于吃著方便,味道鮮美而風(fēng)靡一時。后經(jīng)本土化改良發(fā)展,已經(jīng)成為無料不可烤,口味多元化,由街頭走進(jìn)店鋪,遍布沈陽大街小巷的烤串文化。

五、筋餅豆腐腦

豆腐腦,全國東西南北地域都有,口味卻各不相同。沈陽的豆腐腦是咸鮮口的,雪白嫩滑的豆腐里,澆上用淀粉勾芡醬油調(diào)口的鹵子,按個人口味再加上蒜泥、辣椒油、蔥花、香菜,吃起來爽滑、咸鮮。

在沈陽人的早餐里,豆腐腦是一個百搭的存在,它既可以跟油條為伍,也能與吊爐餅走到一起,但最喜聞樂見的小伙伴,還是筋餅。薄如蟬翼、柔軟筋道,非常香醇。筋餅豆腐腦,也是沈陽人民最經(jīng)典的早餐搭配之一。

六、黃花魚鍋貼

風(fēng)味簡介:

此菜品具有鮮明的大連地方老菜特色,是海鮮與面食的完美結(jié)合,深受廣大食客的好評。

基本材料:

黃花魚、豬肉、韭菜、蔥、姜、鹽、味精、雞粉、料酒、蛋清、蔥油、豬大油。

制作方法:

1.黃花魚洗凈,去刺去皮取肉,切丁備用;

2.將魚丁剁成肉泥,將魚肉泥和豬肉餡放入盆中,加入蔥末,姜末,鹽,味精,蛋清,料酒,蔥油,豬大油和適量的水拌勻,把魚肉打上勁;

3.魚肉攪拌勻勻后,將韭菜洗干凈切碎放入餡中攪勻即可;

4.將醒好的面團(tuán)分成小劑子,然后搟成長條形;

5.把搟好長條形的面包上魚肉餡,成鍋貼狀;

6.電餅鐺預(yù)熱,然后放入少量的油,油熱后把鍋貼放入,先煎一會,然后用面兌水調(diào)成面湯倒入電餅鐺里蓋好蓋子;。

7.湯汁收干,鍋貼也就熟了,裝盤即可。

七、朝鮮族冷面

由于朝鮮族在沈陽有約近10萬人口,是除滿族外人口最多的少數(shù)民族,其獨(dú)特的飲食文化漸漸融入沈陽的飲食文化中。朝鮮族冷面也成為深受群眾喜愛的沈陽地方風(fēng)味小吃!朝鮮族冷面的品種按原料分有榆皮粉冷面、蕎麥冷面、堿水冷面;按口味分有咸口、酸甜口、果味等;按做法分有煮、拌、熱湯、煎烙等。

八、下鍋爛疙瘩湯

風(fēng)味簡介:

“下鍋爛”鮮嫩、味美,是大連人喜食的藻類之一。藻體遇到熱水很快解體。水燒開以后,把它下鍋,翻一個滾就行,所以漁村里人叫它“下鍋爛”。只要喝過一碗“下鍋爛”的人,一輩子也會想著它的鮮味兒。

基本材料:

“下鍋爛”、面粉、鮮肉、蔥姜等。

制作方法:

1.豬肉切成小丁和蔥姜切好備用;

2.鍋中倒入適量底油加熱放入蔥姜爆香后加入肉丁炒至變色;

3.添加適量清水或者高湯大火煮開下入面疙瘩不停攪拌至再次開鍋;

4.下入“下鍋爛”用筷子攪拌均勻放入鹽和味精調(diào)味均勻最后撒上蔥花和香菜提鮮即可出鍋享用。

九、海麻線包子

風(fēng)味簡介:

海麻線的嚼勁有點(diǎn)海帶的感覺,多了一絲韌勁,香鮮滿溢唇齒間,營養(yǎng)極為豐富。

基本材料:

海麻線、海蠣子、大蔥、蘿卜、醬油、鹽、五花肉等。

制作方法:

1.將新鮮的海麻線洗凈備用;

2.將大蔥和蘿卜切成碎末備用;

3.將新鮮的五花肉、海蠣子切好備用;

4.將以上備好的料放入盆中,放入少許色拉油,放入適量醬油、鹽,均勻攪拌;

5.用提前和好的面,進(jìn)行包制。

十、吊爐餅雞蛋糕

比起那些有著上百年歷史的老店,遍布在居民區(qū)和小街小巷的吊爐餅店,顯得并不那么出眾。可就是這么平凡的一張餅,卻能成為沈陽標(biāo)志性的食物。

特色:吊爐餅油潤光亮,外皮焦脆,內(nèi)瓤軟嫩,層次分明,一抖即開,清香適口;雞蛋蓋加帽后,嫩滑鮮美,入口即化,香味四溢。食吊爐餅時搭配雞蛋羹,主副相兼,香鮮味濃,口感滑潤。

十一、營口天驢八部

風(fēng)味簡介:

此小吃為國家非物質(zhì)遺產(chǎn),具有獨(dú)特肉香,口感軟嫩不膩人,營養(yǎng)極為豐富

基本材料:

驢肉、驢板腸、驢皮、驢套腸、驢肚、驢肝、驢心、驢腰子。

制作方法:

1.驢肉等材料改刀,用冰水浸泡2到3小時;

2.冷水下鍋,加入蔥姜蒜等材料,去腥煮出血水撈出沖洗干凈;

3.把驢肉等材料依次放入秘制老湯中,大火燒開,轉(zhuǎn)小火慢煮2到3小時,加入鹽、雞精、糖等調(diào)味品,燜2至3小時即可出鍋。

十二、營口大骨湯包

風(fēng)味簡介:

該面食為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包子口感柔軟,鮮香不膩,色香味形獨(dú)具特色。特別是包子褶花勻稱,大小整齊看上去如薄霧之中含苞秋菊。爽眼舒心,咬一口見湯不見油,深受大眾及友人青睞。

基本材料:

自絞肉餡、大蔥蔥白、姜、特制高湯、醬油、料酒、鹽、秘料等。

制作方法:

1.將自絞肉餡放入大盆中,徐徐打入高湯、海鹽、醬油、料酒、秘料,攪拌上勁。大蔥切碎、姜切末,放入,最后放入料油封面,放入冰箱存儲備用;

2.將發(fā)制好的堿面及水面按照2:1和好,下劑。每個劑子30克,搟成包子面皮包入攪好的肉餡(30克)包制成品。

十三、佬田臺燒雞

風(fēng)味簡介:

燒雞又名熏雞,兩者之間區(qū)別是燒雞比熏雞多兩道工序。熏雞是鹵制好后直接熏烤上色,而燒雞是鹵制好后先瀝水,然后再上鍋烤掉雞皮下多余的脂肪,最后白砂糖上色才算完成。佬田臺燒雞一共有16道工序,百余年來始終堅守著燒雞的制作標(biāo)準(zhǔn),食用后令食客感到余香滿口,回味悠長。

基本材料:

一年以上白條雞、食用鹽、白砂糖、味精、姜、蒜、花椒、桂皮、茴香、八角、肉桂、肉蔻、陳皮、丁香等18味中草藥。

制作方法:

1. 健康的活雞必須用清真寺專業(yè)刀師傅屠宰;清理完畢排酸后開始做型;兩腿中間雞尖上三指開一小口(2—3寸為宜,不可開得太大避免后期盤雞造型無法卡住雞腿。)于頸處肩部上方開一小口,取出嗉囊;將整雞取出內(nèi)臟,洗凈干凈,放入清水中靜置6小時后取出(去除腥味和血水);進(jìn)行整雞造型,將雞翅向后上方反向別在頸部后方,另一支雞翅由放血刀口處塞進(jìn),口中扯出,別于頸后;敲斷雞腿根部骨頭,將雙爪交叉塞進(jìn)雞腹,造型完成。

2.將老湯煮沸,撇凈浮沫;將配比好的配料投入(以便慢慢彌散開)再加入適量清水,再次煮沸;投入做好型的整雞,加入食鹽和生姜大火燒沸后關(guān)火;一小時后文火慢走,沸而不騰;四小時后,逐個勾搭出鍋瀝水備用。

3.大鐵鍋燒至微紅,擺上瀝干水分的燒雞,干烤二十分鐘,聽見鍋里有滋啦滋啦響聲后,說明皮下脂肪已經(jīng)被烤掉,這時及時撒入白砂糖,蓋上鍋蓋熏制5分鐘左右,由白色糖煙變成黃色煙,煙霧融入到空氣中方圓300米內(nèi)就可以聞到誘人的香氣,揭開鍋蓋即變成金黃色的成品小燒雞了。

十四、大張火勺

風(fēng)味簡介:

大張火勺呈油黃色,酥層疊重,經(jīng)風(fēng)一吹,酥層立時炸開泛起,且外觀十分考究。拿起食用,酥皮輕若柳絮,紛紛如蝶起舞,似花飄落。嗅之芳香撲鼻,食之酥脆適口,思之沁人心脾,可謂回味無窮,別具特色。

2000年,大張火勺被列入臺安縣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隨后,大張火勺制作工藝被列入鞍山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是遼南地區(qū)唯一保留源于清朝民間工藝及配方的歷史名片。

基本材料:

1、皮面:專用面粉、純凈水、大豆油;

2、酥 :專用面粉、大豆油;

3、餡料:綿白糖、糖姜片、青絲、紅絲、脫皮白芝麻仁、專用面粉、熟黑芝麻、花生粉、三洋糕粉、葡萄糖粉、松子仁、色拉油、糖桂花、糖玫瑰。

制作方法:

1、皮面醒發(fā)好后,將皮面與酥等量分成4份,放置在烤盤內(nèi),取其中一份將皮面桿開后把酥放在中間位置包合,桿開后三折兩次,切割成4份,卷好后用保鮮膜包嚴(yán)放置在案板上;

2、火勺面皮重量約為55g,餡料重量約為20g,將火勺包好后放置在刷勻豆油的烤盤內(nèi),橫向4個,縱向6個,每盤擺放24個;

3、火勺上皮刷勻豆油后放入烤箱,上火溫度178℃,下火溫度180℃,烤至約14分鐘后調(diào)盤,再烤約6分鐘,表皮呈金黃色,面餅微鼓,此時美味的火勺就可以出爐了。

十五、綏中水豆腐

風(fēng)味簡介:

綏中水豆腐很有名氣,不僅本地人喜愛吃,外地人來綏中也都爭先恐后地品嘗這道美食。它富含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高纖維、低脂肪、高鈣低糖,營養(yǎng)豐富,實(shí)屬純天然綠色保健食品。其味柔嫩滑爽、清香細(xì)膩,其性平寒,其色如玉。常食具有健體美容之功效,是難得的美味佳肴。

制作方法:

1、泡豆:選用豆臍(豆眉)色淺、含油量低、粒大皮薄、粒重飽滿、表皮無皺而有光澤的大豆,洗凈,在春、秋季水溫10~20℃時,浸泡12~18小時;夏季水溫30℃時,浸泡6~8小時;冬季水溫5℃時,浸泡24小時。水質(zhì)以純水、軟水為佳。以豆、水重量比1∶3為好,浸泡好的大豆約為原料干豆重量的2.2倍。泡好的豆要求豆瓣飽滿,裂開一線。浸泡時間過長,會影響出漿率。

2、磨漿:選用能進(jìn)行漿渣自動分離的磨漿機(jī),粗磨、細(xì)磨2~3次,以盡可能提高大豆蛋白的抽提率。磨漿過程中加水量的多少決定內(nèi)脂豆腐的老嫩。做老豆腐,水與干豆的比例是3~4∶1,做嫩豆腐為6~10∶1。第1次粗磨時,加水量為總加水量的30%。第2次調(diào)節(jié)磨漿機(jī)螺旋后進(jìn)行細(xì)磨,加水量為30%。第3次的加水量為40%,盡量把豆渣里面的漿沖洗出來。磨好的渣應(yīng)手感細(xì)膩、無顆粒。

3、煮漿:把磨好的漿放在不銹鋼制的煮漿桶里,用蒸氣煮至60~70℃,放入適量的食用消泡劑,把加熱過程中產(chǎn)生的泡完全消除。然后把漿煮沸騰后保持3~5分鐘。

4、冷卻:煮好的漿冷卻至35℃以下。

5、點(diǎn)脂(加凝固劑):將β-葡萄糖酸內(nèi)脂用少量冷開水溶解。做老豆腐1公斤漿加30克內(nèi)脂,嫩豆腐1公斤漿加24~30克內(nèi)脂。將溶解好的內(nèi)脂加入冷卻的豆?jié){中緩慢拌勻即可。

6、成型:將點(diǎn)脂后的漿倒進(jìn)成型模中,放入凝固槽。以80~85℃保溫20分鐘,靜置冷卻即為成品。

來源:遼寧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