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博物館里找出一條與眾不同的看展路線,我推薦大家都去試行開放不久的陜西考古博物館看看。


■ 圖源:文物陜西


對于這條線路我個人暫將其命名為「人類早期不文明看展珍貴畫面展」。


走完這條路線,你會不由自主地總結出一些生活經驗,比如手是個好東西,但遺憾的是有的人長了手。



盡管進門大廳門口左上掛著三張牌子,分別寫著「禁止閃光燈」、「請勿觸摸」、「禁止大聲喧嘩」。


但以上不重要,你可以從考古博物館一樓開始逛,進大廳后左轉。過不了多久你就能看到展廳陳列著幾塊兒切成立方體的土塊。這些土塊有不同的名字,主要用于科普,看完展牌介紹,你就會大致弄明白,在考古中什么叫夯土、原始生土等。


■ 圖源:北京日報,4月21日



然后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土塊,缺角,開裂或者上面有明顯劃痕。



切的四楞四正的土塊兒,肯定不會像你跟朋友微信聊天時那樣,聊到一些話題時,忽然發(fā)一句「啊!我裂開了!」,然后它就真的裂開了。


實際上,土塊缺角裂開是因為人為觸摸造成的——一些來看展的人,看完介紹后,會忍不住上手摸一下土塊。


也有一些人會用指甲摳一下土塊,或者不是用指甲摳的,畢竟指甲卡點泥怪難受的。



有人會問,為什么不加玻璃罩?這是個好問題,因為這些從陜西各處采集過來的土塊,土質還不是很穩(wěn)定,還得再觀察,等徹底穩(wěn)定后,才能加裝隔離罩。


這個西漢時期的彩繪漆箱,我也建議你們多看一下,2008年出土于西安長安區(qū)一座漢代高級別墓葬。



實際上這個彩繪漆箱只是一個復原品,原件在展陳上離得不遠,但已經朽的只剩下一層漆皮了。


無論怎樣,這都是值得多看一下的,除了能看出箱子上的彩繪確實漂亮以及盛贊工藝了得之外,你還能看到左下角的「請勿觸摸」標識。


以及箱體上的明顯經過觸摸之后留下的指頭印。



我個人的推測是,上手摸箱子的,不一定是不認識「請勿觸摸」四個字或者視力上有障礙,可能就是單純的素質低了點。



陜西考古博物館是國內首家考古專題類博物館,集考古發(fā)掘、科學研究、文物保護、教育展示為一體。不同于一般博物館“亮寶”展示,內容以考古學科發(fā)展為主線,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講,是有一定認知門檻的。


為了讓公眾能更好的了解考古科學,在展陳上精心設計了很多的互動區(qū)域,深入淺出的展示考古調查、勘探、發(fā)掘與現(xiàn)場保護、實驗修復。


在這些互動區(qū),你可以辨認植物種子是什么樣子、看一下中西方星座形態(tài)對比、搞清楚周代的社會結構關系以及長安城周邊出土的墓志,還可以通過觸摸來體驗瓷片的觸感。



但僅僅試運營十天時間,有些互動區(qū)的物品或多或少的都遭到了一些損壞。


辨認植物種子那里的設計的是翻轉,比如你看到種子名字之后,可以翻轉一下,看看種子到底長什么樣子。


然后,有個叫蟲實的蓋子可能不想被來回翻轉吧。



周代社會結構關系那里,距離周天子都城不遠的有司采邑跟稍微遠點的卿士采邑,也不想被翻蓋了。



中西方星座形態(tài)那里,有個星座可能是不想被比較,出逃了。



感受瓷器的觸感這塊兒,設計上來講很簡單,找不同時期的瓷片,按朝代排列好,然后在隔離罩上留下孔洞,方便大家觸摸到瓷片(我摸了一下,瓷片固定的很緊)。給我的疑問是,有人的病可能就是沒有感覺。


要不然,金代的瓷片為什么被摸跑了?難道是因為它害羞,所以選擇當博物館里的在逃耀州瓷嗎?



除此之外,元代、北宋那里用來固定瓷片的卡子已經出現(xiàn)了松動,可能博物館也覺得一些看展的朋友勁兒太大了,臨時手寫了一個「輕輕觸摸」的提示牌。



幽默的是,這個提示牌已經被人掰折了。我不理解,掰這個干啥,是想看看背面有沒有寫「恭喜中獎 再來一瓶」嗎?



出土墓志所見唐長安城居民生前居住里坊這里的設計,我覺得博物館還是花了心思了,根據不同的墓,設計了一組類似文件夾的裝置,隨看隨取。



這個設計我個人覺得很實用的一點,還在于考慮了亂拿亂放問題——每塊兒展板用魚線綁住了。


但誰能猜到,展板邊框被磕的破破爛爛的呢?



漢代帝陵陵園形制演變這塊兒,從西漢早期的漢高祖長陵,到西漢晚期漢哀帝義陵,老遠一看我還以為陵園形制變化過于巨大,連封土都不要了,這也太硬核了。



走近一看,才發(fā)現(xiàn),不是漢哀帝硬核。是他的“封土”被硬生生摳掉了。



這里多說一句,從二樓上三樓的扶梯,你也可以留心一下,如果你跟我一樣都是5月9號這天去的,你會發(fā)現(xiàn)旁邊下行樓梯的邊上有幾個明顯鉆好的眼兒。


我問工作人員,這是咋回事?


工作人員告訴我,這幾個鉆好的眼兒,是用來懸掛「小心撞頭」提示牌的。


我說,哦,明白了,咱這剛開,還沒來得及掛吧?


他說,不是,之前掛了,撞碎了。然后就摘了,后面準備重新掛。


……



去年,也就是2021年7月初,文博中國報道西安張旺渠宋金遺址發(fā)掘時,提到了此次考古的兩個重要收獲,一個是初步認識到了遺址區(qū)內灃河古河道(河床)及其枝津的變遷情形。


還有一個重要收獲是砂土液化——即在地震作用下,飽含水分的砂土受到強烈振動而失去承載能力,處于流動狀態(tài),從而出現(xiàn)噴沙冒水、地表開裂等現(xiàn)象。


文獻記載,宋金以后西安近鄰區(qū)域發(fā)生過多次較大地震。如1556年年初的明代華縣地震,震級達到8?級;1501年年初的明代朝邑地震,震級達到7級;1568年年中的明代臨潼地震,震級達到6?級及1487年臨潼—咸陽間6?級地震。


據此,該區(qū)域發(fā)現(xiàn)的這些地震砂土液化跡象,很可能與宋金以后關中地區(qū)發(fā)生的震級較高的某一次或者某幾次地震有關。


相較于史書記載,這個噴砂遺跡更加直觀地“記錄”了華縣大地震在內的多次地震帶來的破壞力。


TG6地震裂隙。圖片來源:西部網


為了展示陜西環(huán)境考古的成果,所以考古隊最后將其整體提取打包回來展示在博物館中,這樣精心設置的展陳方式,能讓大眾更直觀更近距離的觀察地質變化痕跡,一整塊珍惜的地質變化標準矗立在展廳,滄海桑田一目了然,帶來的震撼是不言而喻的。


■ 剛展出時候的噴砂遺跡 | 圖片資料來源于:文物陜西


然后,這個噴砂遺跡被長著手的游客畫成了愛心告白墻。



以及涂鴉墻。



站在這個遺跡跟前,看著滿墻的愛心以及涂鴉,除了想跟這些人聊一下,到底是什么樣的教育才能培養(yǎng)出你們這樣亂寫亂花的低素質人才以外,還有憤怒跟遺憾。


這種破壞是不可逆的!


也就是說,以后的游客到博物館看展,看這個遺跡,就得忍著惡心看畫滿愛心以及涂鴉的噴砂遺跡。



在這條線路的末尾——也就是問卷調查區(qū),博物館希望大家能提供一些建議,結果這個區(qū)域有一支筆,壞了,投放調查問卷的玻璃蓋板,出現(xiàn)裂痕。




說實在話,逛博物館是什么呢?我覺得是對過去、對歷史的一次親密接觸。


同時呢,逛博物館的時候,要愛護文物愛護展陳,這些展陳里面既包括考古文物,也包括互動區(qū)域的物品。愛護來之不易的一座專題博物館,愛護這個展示陜西文化軟實力的地方。


逛博物館時,遵守博物館參觀規(guī)定,既是尊重他人勞動成果,也是尊重自己。



作者 | 陳鏘 | 貞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