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博物院是陜西省西安市的一座集博物館、名勝古跡、城市園林為一體的博物館。2007年對外開放。以展示的珍貴文物,唐代千年古塔、悠揚的雁塔晨鐘、秀麗的園林景觀而聞名。

很有漢唐建筑的韻味

一、小雁塔

小雁塔,位于唐長安城安仁坊(今陜西省西安市南郊)薦福寺內(nèi),又稱“薦福寺塔”,建于唐景龍年間,與大雁塔同為唐長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標志。小雁塔和薦福寺鐘樓內(nèi)的古鐘合稱為“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鐘”,是西安博物院的組成部分,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1961年3月4日,小雁塔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會議上,小雁塔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lián)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wǎng)”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唐代千年古塔小雁塔

二、雁塔晨鐘

雁塔晨鐘”是清代“關中八景”之一。是指陜西省西安市城南薦福寺內(nèi)的小雁塔及薦福寺鐘樓內(nèi)的古鐘。薦福寺內(nèi)小雁塔南面的鐘樓上懸掛“雁塔晨鐘”黑匾金字是2008年陜西著名書法家趙步唐題寫。

2007年1月1日零時,十三聲鐘聲之后,小雁塔迎來了它的1300歲喜誕。這十三聲鐘聲是由西安市文物局從十三個有代表性行業(yè)中選出的十三位代表共同持杵敲響的,鐘鳴十三下象征小雁塔走過的1300個風雨春秋。

雁塔晨鐘

三、秦代玉高足杯

秦玉高足杯是秦朝時期文物, 1976年陜西省西安市未央?yún)^(qū)秦阿房宮遺址出土(西安市西郊車張村阿房宮遺址),現(xiàn)收藏于西安博物院。

秦高足玉杯的出土證明玉高足的制作在秦代即已開始,推翻此前研究者認為西漢初期是玉高足杯的始創(chuàng)期這一結論。

佩服古人的智慧 這比哪高腳杯高級了多少倍

四、瑞獸葡萄鏡

西安市出土。直徑18.7厘米。獸鈕,一圈凸棱將鏡背分為內(nèi)外兩區(qū)。內(nèi)區(qū)有六個姿態(tài)各異的瑞獸攀援在葡萄蔓枝之間,外區(qū)葡萄的枝蔓葉實和飛禽、蜂蝶相間,邊緣紋飾流云紋。這是唐代銅鏡中最富有魅力的圖案之一。

瑞獸葡萄鏡

五、三犀鬲

直耳,敞口,束頸,鼓腹,足上部中空為乳狀,頸部六道扉棱,分為六部分,每部分為一夔龍紋。腹部分為三部分,每部為一個獸面,長角寬耳,突目大鼻,呲牙咧嘴,如同一牛首,與1975年出土于北京市房山琉璃河伯矩鬲造型雷同,從造型特征看為商代的晚期,在河南省安陽殷墟出土大量的商代青銅器中也得到證實。

精美的青銅器

六、鎏金銅鋪首

唐,1972年西安市新城區(qū)唐大明宮遺址出土。兩件。圓形片狀。主紋為獸面紋,獸首睜目蹙眉,闊口大張,利齒畢現(xiàn),舌卷銅環(huán),面目兇惡猙獰。獸首的背后為分叉式鉚釘,用于插入門壁,尾端橫折固定鋪首。鋪首紋飾錘揲而成,表面鎏金,應為某座宮殿大門上的構件。

鎏金銅鋪首

七、“李勉”雙魚蔓草紋銀盤

唐代平底,口沿微敞,銀盤完整無缺,盤體以魚紋為中心,分內(nèi)外兩圈,以對稱的蔓草組成裝飾花團圖案。盤心雙魚以金葉134片鑲嵌組成,形成金光閃閃的魚鱗,運用錯金法使金色的團花映襯在銀白色底紋上,交相輝映,燦爛奪目。加工痕跡清晰可辨,精湛的加工技藝,令人為之贊嘆。

李勉銀盤

八、水晶八曲長杯

經(jīng)考古發(fā)現(xiàn)的唐代水晶容器僅此一件,恰為杯形。雖然西域國家多次向唐朝進獻過水晶杯,而這件水晶杯的形制又與薩珊式多曲銀長杯相同,但鑒于中亞沒有發(fā)現(xiàn)類似的器物,此器成形與掏膛等制作技法與白玉忍冬紋八曲長杯完全相同,所以推測很可能它是7世紀后半葉中國工匠制作的仿制品。

唐代的水晶杯

九、唐鎏金銅走龍

盛唐之作品,出土于大明宮遺址,屬于典型的獸身龍形制。

龍的造型雖然變化多樣,但究其造型不外分蛇身和獸身兩種,唐以后獸身龍逐漸減少。這件走龍很有氣勢,一身盛世大唐氣派。

這龍感覺和哮天比較像啊

十、西周晚期環(huán)帶紋鼎

高37.8厘米,口徑34.5厘米。出土于西安市長安區(qū)馬王鎮(zhèn)一座西周墓葬。寬沿平折,方唇,立耳,圜底近平,獸蹄足。口沿下有6道扉棱,其間飾竊曲紋一周,腹部飾環(huán)帶紋。內(nèi)腹部鑄有族徽與文字“。

三足鼎立鼎起整個漢唐